财经新闻

5月进出口超预测 外围仍有逆风须谨慎

报道:张康祺

(吉隆坡20日讯)我国5月份贸易总额缔造20个月新高,进出口表现也超越预测,但经济学家认为,外围尚存诸多变数,因此谨慎看待下半年走势。

统计局今日公布数据,我国5月份出口,同比增7.3%至1282亿2000万令吉,连续两个月录得扩张;至于5月份进口,则涨13.8%至1180亿9000万令吉。

贸易总额同样增长10.3%,至2463亿1000万令吉。

与4月份相比,我国贸易总额(+11.1%)、进口(+11.8%)、出口(+10.4%)、贸易顺差(+30.9%),皆达到双位数增长。

今年首5个月,我国出口增长4.5%达6053亿令吉;进口增长13.7%;贸易总额则录得8.7%增长。

中总社会经济研究中心执行董事李兴裕认为,基于全球经济处于调整期,半导体销售更显现V型反弹,造就了超出市场预测的贸易表现。

“今年应该是个出口复苏年,我们(经济学家)也不愿过于乐观,所以秉持谨慎态度,毕竟外围存在地缘战争、美中关税博弈、欧盟等变数。”

全年出口料增4%

他续指,外加红海危机致使海港壅塞,推高了海运和货柜物流成本,都成为随后贸易成长的阻力。

此外,我国2023下半年的贸易下挫,成为今年的低基数效应,将刺激整体贸易状态。

加之今年未有显著的“黑天鹅”下行风险,李兴裕因而预测,我国全年的出口,仍可维持4%的平均增幅。

“全球经济的整体指标,譬如全球半导体销售、采购经理人指数(PMI)等,目前仍处于正面趋势,尽管每月之间会有起伏,不过整体出口料会增长。”

我国主要出口贸易伙伴,包括东盟、中国、美欧、日本,均显现经济复苏势头,也相应提振了我国的出口,其中,在东盟和美国还实现了双位数增幅。

我国5月份也录得101亿4000万令吉贸易顺差,是连续49个月保持贸易盈余,不过,同比却收窄了35.4%之多。

令吉疲弱拉低盈余

进出口双双见长,贸易盈余却收窄,在李兴裕看来,是因为令吉汇率疲弱。

“贸易录得顺差,其实反映本地经济活动活跃,毕竟本地进口商品中,半成品便是其中一宗。”

“可是,某程度上讲,我们也要明白,令吉还是偏弱,所以进口体量可以维持,不过支出的款额就变高了。”

由此,进口成本随之高企,进口额就会随之推升,进而导致对比出口额的贸易盈余收窄了。

无论如何,李兴裕还是认为,贸易顺差按月是稳定递增,所以我国不大可能面临贸易盈余骤减至负值的问题。

须适应油价变动

就各类商品而论,李兴裕提醒,我国2年前起,已是原油净进口国。

呼应近期上路的柴油针对性补贴政策,且假以时日也会紧随而至的汽油补贴政策变更,李兴裕认为,落实新政恰好能让本地消费者适应价格波动。

“我国出口的原油,是以较高溢价的为主;进口的原油则溢价较低,以供本地市场消费。”

“而我国净进口原油的态势,或将一直维持下去,那么往后我国就可能得像印尼,要关注国际原油价格的波动,那么确实也该适应油价腾涨的现实。”

就5月份而言,原油占我国的主要出口商品6.4%份额,上涨45.7%至75亿8000万令吉。

专家看好电子商品

据官方数据,我国5月份出口扩张,有赖于电气与电子(E&E)产品、棕油及衍生农业产品的增长。

李兴裕称,电子行业前景很好,因为整体上也是跟着全球趋势,而且我国在全球市场已占据13%份额,主营装配与检测业务。

“我国既是全球主要的集成电路出口国,政府近期还鼓吹国家半导体战略(NSS),就吸引到涉及数据中心、数字服务业者的目光。”

他认为,谷歌、微软、英飞凌科技等,或是进驻我国的数据中心甚至是电动车生产大厂,皆有望推高我国芯片的需求。

随着槟州逐渐发展成“马版硅谷”,本地半导体企业越做越有规模,李兴裕指,我国只要善用现有的行业及供应链生态,便能在全球重组浪潮下占据优势。

视频推荐 :

反应

 

国际财经

美媒:中国扩大出口 恐再掀全球贸易战

(华盛顿24日讯)欧盟建议对中国电动车加征关税最少五年后,中国祭出反制措施,其他国家也受到中国产力过剩影响而提高关税或进行反倾销调查。华尔街日报报道,中国为应对经济疲软,加大投资制造业及扩大出口,令人担忧会引发新一轮全球贸易战。

华尔街日报23日报道,据中国政府的政策顾问及曾向中国官员提供咨询意见的人士表示,中国房地产市场泡沫,导致整体经济出现数十年来少见的困境,中国领导层去年走到了关键的十字路口。

中国领导人习近平要求官员加大力度推动国家主导的制造业模式,并为此提供庞大的新补贴和信贷。

习近平在去年底的中共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提出要“先立后破”。这句口号显示要打造中国希望在全球占据主导地位的产业,例如电动车、半导体和绿色能源,同时保持中国在钢铁等老行业的传统优势。至于产能过剩问题,都可以留待日后再议。

有中国政策顾问说,习近平的思路有两条指导原则。第一是中国必须建立一套全方位的工业供应链,以便在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实施严厉制裁下,保持国内经济正常运转。随着中国与已开发国家关系愈来愈紧张,产业安全成为中国稳定的核心。

第二是习近平反对美国式消费,认为这是浪费。这使中国除了通过投资出口来稳定疲软的经济和创造就业,以弥补国内建设的损失之外,几乎别无选择。

自2021年底以来,包括制造业在内的工业贷款增长了63%,同时中国各银行却大幅收紧了对房地产开发商的贷款。

如中国电池制造商宁德时代获得了约7.9亿美元(约345.49亿令吉)的补贴,是2022年补贴额的两倍。其他获得补贴较多的企业包括中国石油、中国移动和汽车制造商比亚迪。

中国增加产能,但国内需求不足。如中国增加了每年约4000万辆汽车的产能,但国内销量只有2200万辆左右。中国预计今年全年占全球乙烯和丙烯等基础化工产品新增供应量的80%,但中国市场此类化工产品的价格已连续19个月下降。

报导指,中国将大量未能内销的产品出口,令世界其他地方受到冲击。不过,随着近年来中美关系紧张、中国经济走软,习近平愈来愈关注如何确保中国一旦与美国发生冲突,也能够生产出所需的一切。

而中国官员极力否认中国存在产能过剩问题,是不想美国与欧盟等採取加征关税或其他的报复性措施。

新闻来源:联合新闻网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