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

中国加紧研制6代战机 美专家曝再等20年

(北京25日讯)尽管中国在一切国防相关事务上都以保密著称,但种种迹象显示,解放军在第6代战机的研发上正获得进展。

《防务新闻》(Defense News)24日报道,或许最明确的承认,就是中国航空工业集团2019年1月的一则微信社交媒体贴文。航空工业子公司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总设计师王海峰在探讨6代战机的专访中说,正准备研制一款会在2035 年准备好,以“保护海、空”的战机。

当时王海峰提及诸如有人/无人协同、人工智能(AI)应用,以及提升隐形性能和全方位感测器等要素。而美国空军作战司令部(Air Combat Command)司令凯利(Mark Kelly)2022年说,这些努力“正按部就班进行”。“整体来说,他们(对第6代战机技术)的看法和我们的很像,”凯利说,“也就是大幅提升隐形性能,大大加速处理能力和感测力,加上在开放任务系统上能不断改进,基本上就是能与时俱进。”

时至今日,知名中国军事航空专家乔瑞克(Rick Joe)认为,6代战机已立项,并指出,“自 2019 年以来,半官方指标的空间有增无减”。例如,航空工业描绘下一代通用战机配置的插图、学术论文,以及军方和业界官员的声明。此外,在成飞设施2021 年 10 月的卫星图像中,还出现了一款无尾战机似的机身。

他指出,可能是验证机的缩小版已经飞行。由于缺乏官方名称,他暂称这架神秘的战机为歼-XD(J-XD)。“尽管近几十年来,差距已显著缩小,但我完全可以预料到,歼-XD如发动机等子系统初期将不如美制品,而这只是因为在某些领域他们仍在追赶。”

乔瑞克指出,按照一般预料,6代战机会包括空气动力学设计和控制、射频材料、飞行控制软体、感测技术、数据链接和作战管理系统、武器,以及协同作战机或辅助无人机的搭档整合。“我认为,他们在追求6代战力上和其他国家大致不相上下。”

相对的,美国国防大学(National Defense University)中国航空航天研究所(CASI)所长马伟宁(Brendan Mulvaney)却没那么乐观。“现在?不行。往后20年?绝对可以”,他说,“我们一次又一次地看到这种情况。我们正变得更善于不......低估中方在下定决心后的能力。”

他直指,掌握喷射发动机技术一直是中国的罩门,但正有所改进。“归根结柢,这只是科学。我告诉大家,物理学在柏林和北京运作的方式是一样的。因此你要是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你就能打造出优良的航空发动机,尤其是军用方面。”

此外,马伟宁说,中国将未来战机描述为无人驾驶,但他认为,设计更可能是可选择有人或无人驾驶,因为这取决于业界能多快开发出人工智能(AI)系统和其他必要技术。“你不必让人坐在里面,并可能让它自主行动,或发挥忠实僚机的功能。”

尽管马伟宁预测,中国可能要到“2030年代末,甚至 2040 年代初”,才能拿出有意义的设计。不过,乔瑞克却认为,要是真如王海峰预测,中方6代战机能在2035年发挥战力,那首飞起码需要提前5年,因此原型机大约需要在2028年准备就绪。而他有信心这可能达成。

新闻来源:中时新闻网



反应

 

东海岸

拟跨5国1万公里 2退休教员骑行到中国

(文冬30日讯)两名七旬退休教员从今天起展开为期3个月的骑行之旅,准备一路向北,横跨5国、1万公里到中国,以这别具一格的方式,庆祝马中建交50周年。

两名老当益壮的骑士分别为74岁的巴生光华中学退休教师丁春光和72岁的霹雳天定国民型华文中学退休校长张贞明。

这趟骑行之旅于今早8时从文冬武吉丁宜贞德拜启程。两人携带轻便装备,以每日至少一百公里为目标,出发前往最终目的地——中国北京天安门。

丁春光接受访问时表示,马来西亚和中国建交50周年意义重大,因此想透过骑脚车经历的种种波折,比喻两国关系这50年来的起起落落,而当他们抵达天安门,则寓意着此趟旅程最终将达到圆满结果,正如两国建交50年的友好关系。

此外,他也希望能够沿途向大众展示大马人对于中华文化的热爱,同时藉此机会向长者证明,凡事只要有心去做,年龄不是问题。

丁春光表示,自己花了20年锻炼身体,5年前还以69岁之龄登上7600米的中国慕士塔格峰,成为全球最年长登顶的华人。

对于骑脚车,他则表示,自己已有20年的骑脚车经验,此行预计每日骑行120至140公里,预计9月29日抵达天安门。

天气是最大挑战

“天气是我们最大挑战,若过于炎热,会到油站用水直淋身体降温,至于路上意外,则需靠自己小心。”

另一名骑士张贞明表示,是在新冠疫情期间开始接触骑脚车,一开始只是在公寓范围内活动,熟练后就开始骑脚车出游,并且在2020年时曾从沙亚南骑到槟城。

来自霹雳曼绒的他指出,尽管自己只有4年的骑脚车经验,但目前已尝试独自骑行4000多公里至泰国、寮国和柬埔寨,历时52天,因此对于此次骑往中国之行信心满满。

“我也经常从梳邦骑回曼绒老家,这也算是锻炼体力,为这次远途做好准备。”

为了应对此次挑战,他还到脚车店学习简单的维修技术,并且花费近万令吉提升及维修脚车。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