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新闻

【独家】数据中心耗水又耗电 核电是终极方案?

独家报道:陈美玲、李玟江

举世皆知数据中心耗电耗水,尤其近年掀起人工智能(AI)狂潮,数据中心应用AI处理大量数据,水电耗量着实惊人。

在探讨数据中心未来发展时,电力和水资源管理成为关键议题,因此核电作为一种清洁能源,是否成为数据中心潜在的解决方案引起了广泛关注。

《南洋商报》专访了大马核能机构总监罗斯里博士及大马环境、社会与监管(ESG)公会总会长谢国雄博士,探究数据中心如何与节能及绿色攀上关系,让人不禁探问,核电是数据中心的终极方案吗?

通过详细探讨电力和水资源管理、核电的可行性及ESG路径,人们将会更全面了解数据中心在能源和资源管理的挑战和解决方案。

科技飞速发展促使数据中心成为现代经济的重要基石。

然而,在耗电费水的“大怪兽”面前,数据中心的高能耗和资源需求也引发新的挑战。

为了确保供电不中断,数据中心需具备一定容量的电力设备。大型数据中心需要132千伏至275千伏的变电站,还得优先采用再生能源和节能技术。

所有电力的相关要求,得事先咨询和获得国家能源(TENAGA,5347,主板公用事业股)的建议和批准。可见国能在整个基础建筑上,处于难以被取代的地位。

根据国能的指引,继去年约635兆瓦容量的数据中心建成后,今年将建设另9座数据中心,总容量约700兆瓦。

这些将推动电力需求增长,国能预计,2024财年大马半岛的电力需求,将按年增长2.5至3%。

如今国能极力推广绿色通道,同时推出一系列水力、太阳能的能源项目,总容量约7300兆瓦。

东盟各国的电费以新加坡的商业电价最高,2024年首季为每千瓦时0.22美元(约1.04令吉),其次是菲律宾,为0.19美元(90仙)。大马、印尼和泰国的电价大致相当,越南的电费最低,为0.06美元(约28仙)。

新加坡和大马在整体电力供应脱颖而出,然而从供应成本角度来看,大马略胜狮城。

总耗水量年增6%

摩根大通的研究指出,数据中心大量消耗电力很常成为焦点,但高耗水问题却容易被忽视。

实际上,数据中心有三大用水方式,即用于现场伺服器冷却的水,用于发电的场外用水,以及伺服器制造供应链用水。

根据Bluefield Research数据,从2017到2022年,全球数据中心的总耗水量每年增长6%,预计到了2030年,全球用水量将升至每天4.5亿加仑,相当于681个奥运标准游泳池的水量。尤其是在水资源稀缺地区,数据中心对水的巨大需求可能引发竞争,导致水资源供应紧张甚至关闭数据中心。

作为潜在受益者之一,联熹控股(RANHILL,5272,主板公用事业股)总营运长凯鲁耶芬迪就数据中心的水资源管理,提出了关键见解。

“数据中心的冷却系统通常需要大量水源,确保可持续的水资源供应尤为重要,因此数据中心应采用高效冷却技术和循环用水系统,例如直接膨胀系统和生态冷却水系统,能大大减少水资源浪费。”

需制定水效率政策

他建议政府就政策和法规制定水效率政策,限制每千瓦时(kWh)的用水量,并推动数据中心自建水循环处理设施。除了使用地表水,还应探索使用海水和地下水作为替代水资源。

凯鲁耶芬迪提到,数据中心可以考虑使用处理过的废水作为冷却水,但这需要先解决水处理技术和设施建设的挑战。

他推荐数据中心采用先进的节水技术和管理系统,能减少消耗水资源,并利用最新的水处理和管理技术,如雨水管理系统,以显著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

就投资与基础设施方面,凯鲁耶芬迪说,新建水处理厂和分配系统的投资可能达到数十亿令吉,这些投资需合理管理以减少影响其他用水者的财务,避免未来水费大幅上涨。

为此,他建议为数据中心制定不同的水价,以覆盖其水资源投资成本,并鼓励使用更加节水的技术和实践。

他强调,数据中心应承担更多责任,如采用水资源高效管理技术,对其用水行为及对环境的影响负责,尽可能自建水处理设施,以减轻对当地社区和生态系统的影响。

他呼吁行业和政府共同努力,通过政策引导和技术创新,实现数据中心永续发展。

核电助减温室气体

核电可提供大规模和稳定的电力,它的低碳排放特性也有助于减少温室气体,这对日益增长的数据中心至关重要。

然而,核电涉及高建设成本、长期建设周期,以及废物管理和安全问题等重大挑战。

数据中心用电需求急剧上升,对电网和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全球数据中心每年消耗的电力相当于意大利或澳洲的总电力生产。核电作为低碳能源,可以显著减少碳排放,助力应对气候变化。

英国未来十年数据中心的能耗料将增加500%。预计到了2030年,美国数据中心将消耗全国总电力的8%,这为各国敲响警钟,迫使它们重新评估其能源策略,并将核电纳入考量。

随着大马数字经济快速扩展,核电的低碳足迹契合国家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推动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大马核能机构总监罗斯里博士指出,像微软和亚马逊网络服务等公司,目前正探索小型模块化反应堆(SMRs),因其建造简单且安全性高。

然而,实施核电需巨大的基础设施投资、严格的监管框架及公众支持。政府和行业需解决核安全、废料管理及环境问题。若能有效应对这些挑战,核电必能支援数据中心及大马数字经济增长。

技术创新

他指出,技术创新是能源转型和未来电力供应的关键,其中太阳能和风能技术进步降低了成本,并提高能源捕获率。

应用先进储能系统如锂离子电池和固态电池,有助于解决可再生能源的间歇性问题,确保更稳定的电力供应。

此外,核电的创新,如小型模块化反应堆和聚变能,提供了可靠且可持续的未来电力来源。

核电需与可再生能源相结合,以确保可靠电力供应和环境保护,加上创造稳定且可持续的能源组合,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并增强电网稳定性。

“通过投资现代核技术并将其与可再生能源结合,大马可以实现永续满足能源需求的平衡方式,支持数据中心产业经济增长。”

低碳能源

罗斯里说,核电具备大规模、稳定电力供应的优势,能产生稳定的基础负荷电力且高效,仅需少量核燃料即可产生大量电力。

核电也是一种低碳能源,运行过程排放的温室气体极少,有助于缓解气候变化。

然而,核电伴随高昂的初始资本成本、长时间的建设周期及放射性废料管理问题。

核电漏的历史事故突显了其中的风险,需要严格的安全措施和监管监督。

公众对核电的接受度、安全问题及反对意见影响新项目的发展。规划、许可和建设核电厂需长时间,也大大延迟其效益,且退役核电厂是一个复杂兼昂贵的过程,需要仔细地管理生命周期。

“在有效整合核电到能源组合中时,平衡这些优缺点至关重要。”

他表示,为确保核电在数据中心能源供应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透过严格的监管监督、定期检查及稳健的废料管理策略是必不可少的。

通过透明沟通和社区参与,建立信任并解决安全问题,再透过研究、发展和采用最佳实践的持续改进,进一步增强了安全性和营运效率。

罗斯里表示,通过政策引导、技术创新和透明沟通,放眼核电在数据中心能源供应中能安全可靠应用。

数据中心需融合ESG

 大马环境、社会与监管(ESG)公会总会长谢国雄博士指出,数据中心耗水耗电,一定要妥善处理,且在需求不断上升之际,务必将ESG责任纳入其中。

“数据中心正努力在2030年之前减少45%碳排放,以符合全球永续发展目标,同时通过创造高价值工作岗位和加强社区参与,履行社会责任。”

他说,许多数据中心营运商承诺,到2025年全面使用可再生能源,作为其ESG策略的关键部分。

此外,遵循能源与环境设计领导力(LEED)标准和使用能源之星认证设备,成为数据中心在保持效率和可靠性的同时,最小化影响环境的最佳实践。

至于基础设施建设,现阶段大马正加强建设电网以应对到2030年预计增加40%的电力需求,特别是为数据中心的能源需求提供支持。

按目前的计划,大马有意大幅增加可再生能源的比例,力求从当前的20%提高到至少45%,以实现碳中和目标。

他表示,通过引入智能电网技术和需求响应程式,对高需求的数据中心用户来说,是个佳音。

“大马数据中心的发展潜力无限,但也面临着巨大挑战,因此,我们必须在技术创新和永续发展之间找到平衡,通过国际合作和本地化技术转移,提升技术水平和竞争力。”

砂或成下个重点区域

谢国雄说,在砂拉越打造数据中心有一定的优势,因为能源供应充足,且到了2030年,该州的发电量可达到9000兆瓦。

“砂州仍在加大水力发电项目,完全有能力胜任未来数据中心的用电量,而这也是西马所缺乏的优势之一。西马半岛在可再生能源这一块还有很多里路要走,因为建设可再生能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且电动车充电桩的建筑仍不达标,整体仍需加强。”

他相信通过各方共同努力,大马能在数据中心领域实现永续发展,推动经济繁荣,也能保护地球。

结语

合理规划确保永续发展

数据中心是现代社会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然而,我们要直面看待有关项目正面临快速扩展带来的泡沫化和环境影响问题。

为了避免资源浪费和经济风险,大马需制定合理的规划和政策,确保数据中心能永续发展。同时,数据中心的高能耗对环境带来了巨大挑战,迫切需要寻找清洁而稳定的能源来源。

核电作为低碳又稳定的电力来源,虽能提供可靠电力,但莫要忽略核电存在安全性、核废料处理和公众接受度等问题。

若大马决定发展核电,政府需充分准备,包括培养技术人才、引入国际合作,同时需进行详细的环境影响评估,确保核电发展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

整体而言,希望数据中心能继续确保国家经济和环境健康发展。

相关新闻:

【独家】迅猛推动数据中心 AI是黄金机会?还是泡沫?

【独家】柔发布开发规划指南 打造数据中心新标杆

【独家】建基设或售地予营运商 发展商争发数据中心财

 

视频推荐 :



反应

 

财经新闻

马股首个动画公司 Kucingko面对AI无畏无惧

独家报道:黄晓贤

(吉隆坡6日讯)将在本月26日上市马股创业板的Kucingko动画公司,接受《南洋商报》独家访问时说,人工智能(AI)只是工具,给创作者提供更多可能,最终决策权依旧是创作者。

生成式AI来势汹汹,面对“AI可以取代创作”的质疑,Kucingko动画公司执行董事施桢裕和黄国俸认为,目前来看,AI对创意领域还无法构成威胁。 

生成式AI横空出世,打破艺术作品呕心沥血耗时耗力的刻板印象,短短几行指令,就可生成各式风格精美画作,要修改也是弹指之间。

施桢裕与黄国俸深耕动画制作22年,专注中期制作,他们并不反对AI,但AI无法模仿创作者的主观经验。

施桢裕解释,该公司专注动画中期制作,尝试使用AI后发现效果不甚理想。 

“中期制作负责动画的运动部分,我们主要根据已经设定好剧本和角色形象,让角色‘动’起来。”

无法模仿主观经验

他解释,动画顾名思义就是会动的画作,然而要实现这一点,须耗费无数心血,业内规定1秒动画须24张图组成,才能顺滑过渡,意味着一分钟短片,需要1440张图片。

他解释,世界上不会有两个完全相同的角色在“动”,AI的局限在于,无法模仿动画师的主观经验。

“动作设计是动画师的个人创作,即便是走本身也有很多诠释,有些角色赶时间,步履急促;有些角色轻松愉快,蹦蹦跳跳;有些角色试探性向前踱步。走路这个动作,反映角色的内心活动和情绪。AI无法模拟这类细微差别。” 

黄国俸补充,目前的确有预先设定动作,由电脑自主填补空白帧数的操作,但那并非AI,而是数据生成。 

他承认,AI在动画前期确实会加快效率,特别是要设计角色时,往往需要打几十个草稿,再从草稿中选出最适宜的一版,生成式AI可根据大数据快速完成换装,更改表情这类要求。 

“所以这就涉及版权问题,谁喂数据给语言模型,网上AI生成的精美图片,背后数据库又是谁的版权?” 

AI涉及版权问题

提及这类AI是否取代人类的创意,就不得不提及2023年美国编剧协会罢工,导致影视行业陷入混乱。

两人均表示,目前和客户签订的条款中,都明确表示不可使用AI,避免版权纠纷。 

目前,尚未有明确的条例约束规范AI的使用,各类模型也尚在初步发展。未来,随着监管和科技越发成熟,AI是否会夺走创意人的饭碗?从现实层面谁也无法得知。

但两位创始人坚信,支撑创意与艺术发展的人类情感,是AI无法体会、更无法模拟的,在这个基础上,无论喂给AI多少数据,生成的画作是空洞且没有灵魂的。

即将成为马股首家动画公司的Kucingko,是通过独资的Inspidea私人有限公司,制作精良的二维动画影片。

3大优势获大厂青睐

Kucingko大部分客户均是美国娱乐巨头,直接面对国际竞争,询及如何获得大厂青睐,施桢裕自信的说,如果对接国际市场,Kucingko有3大优势。

“众所周知,大马人是语言天才,对比其他主要竞争者如韩国和菲律宾,我们不需要翻译,省却大量沟通成本,因此东南亚国家尤其是大马,逐渐成为欧美影视圈的明日之星。”

除了沟通畅通无阻外,大马在动画质量上与菲律宾没有太大差距,且逐渐比肩韩国。 

“韩国是最早开启动画中期制作工业的国家,一些脍炙人口的动画,如《辛普森家族》和《飞天小女警》都是韩国团队制作,因此业内人士都会以韩国为标杆。” 

再来,他也详细剖析两地文化差异,这正是奠定Kucingko在交付上的保证。 

准时交货质量保证

“要知道,这些大厂都为项目设立期限,这些期限也跟随电视台时间表,一旦确立,多数情况下不可更改。Kucingko则会在期限内交出让客户满意的作品,并根据对方要求调整修改。” 

他解释,在企业文化上,菲律宾更倾向于聘请自由职业者,不同画家存在风格上的细微差异,因此在质量上或许会参差不齐,而Kucingko作为管理者,则给予质量保证,会尝试掌控各个环节。 

黄国俸也说,其实大马地理环境卓越,对于大厂而言,延期的风险较低。 

“以前总觉得外国月亮比较圆,后来才发现大马真好,台湾韩国菲律宾这些地方都会有台风或者极端天气,一旦发生就属于‘不可预见状况’必须停工,大马没有这种问题。”

人才花费最大

对动画公司而言,人才是最重要的资产,这也将是Kucingko集资上市后花费最大的一环。

施桢裕解释,在东马设立分部,除了吸纳当地艺术人才外,更希望能撬动国外影视巨头工作者,把更先进的理念和技术带回大马。 

“当我们的人员组合改善后,能够接到的项目也会不一样,能接触更大更复杂甚至是大厂的项目。”

他指,目前Kucingko仅专注中期动画制作,制作成本是每半小时6至8万美元(约28.2至37.6万令吉),有了更多专才加入,Kucingko便有能力拓展至后期与前期动画制作,制作成本可以上攀到每半小时30至50万美元(约141至235万令吉)。

“在动画行业里,提升生产档次的方式有很多,比如费率,前中后期制作,2D3D这些呈现方式等,尽管我们专注在2D动画,未来有机会也会接触3D项目。“

他说,要制作国际节目,必定需要一些国际人才,所以必须在技术与产能上才能满足他们需求。

这也是该公司计划在东马设立分部的原因,有了足够的人员储备,未来就能发展自己的叙事风格。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