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专栏

谁对美国经济最有利?/Project Syndicate

在美国总统拜登与特朗普辩论后,如潮水般涌现的评论中,有一些东西是缺失了的。

虽然选民对候选人的个性和个人能力的判断相当重要,但每个人都应该记住这句名言:“经济才是硬道理。”

而虽然特朗普在辩论过程中,散布了大量彻头彻尾的谎言,但最危险的谬误则是在他和拜登各自的过往经济政策记录方面。

评估总统的经济管理,总是一件棘手的事情,因为许多事态发展都是由其前任推动的。

奥巴马之所以不得不应对严重的经济衰退,是由于前几届政府放松了金融监管,且未能阻止于2008年秋季爆发的危机。共和党议员束缚了奥巴马政府的手脚,呼吁政府紧缩开支,致使美国无法采取本可以更快走出大衰退的财政政策。

功绩揽到自己身上

当经济终于开始好转时,奥巴马却即将下台,而特朗普正准备走马上任了。

特朗普毫不犹豫地将随后的经济增长功绩揽到自己身上。但尽管他和国会共和党人削减了企业和亿万富翁的税收,但承诺的投资激增却从未兑现,取而代之的则是来年有望超过1兆美元(约4.7兆令吉)的股票回购浪潮。

冠病死亡人数高

虽然不能将冠病疫情归咎于特朗普,但他显然也要负上一定责任,因为是他的应对不力,致使美国的死亡人数远高于其他发达经济体。

纵使被病毒夺去生命的大多是老年人,但它也削弱了部分劳动力,因此引发了拜登继任后面临的工人短缺和通胀问题。

而拜登的经济纪录则令人印象深刻。他上任后立即通过了令美国的疫情复苏速度超越其他所有发达国家的《美国救助计划》,随后又通过了《两党基础设施法》来着手注资修复美国经济的一些关键要素——要知道这些要素在过去半个世纪以来一直都是被忽视的。

第二年,拜登签署了《2022年芯片与科学法》,开启了一个新的工业政策时代,以确保经济未来的韧性和竞争力——这跟前面那个新自由主义时代的脆弱性形成了鲜明对比。随着《2022年通货膨胀削减法》的通过,美国终于开始与国际社会联手应对气候变化和投资于未来技术。

除了为应对可能难以彻底杀灭且不断演化的病毒提供经济保障外,《美国救助计划》还在一年内将儿童贫困率降低了一半。但该计划也被(包括一些民主党人)指责为随后产生的通胀的罪魁祸首。

但这种指责根本就是站不住脚的。《美国救助计划》并没有产生过量的总需求,至少没有达到可以解释这一通胀水平的程度。真正应该承担大部分责任的是疫情和战争导致的供应中断和需求变化。

拜登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解决了这些问题,动用战略石油储备来应对石油短缺并努力疏解美国港口的瓶颈。

通胀更高更不平等

而与本次选举更为息息相关的是未来。仔细的经济建模表明特朗普的提议将导致(在更低增长下的)更高通胀和更大的不平等。

首先,特朗普将提高关税,而此举的成本将主要转嫁给美国消费者。跟经济学常识相反,特朗普假定中国会直接降低价格来抵消关税。但如果它真的这样做的话,那也不会有任何美国就业岗位被挽救(前后一致从来不是特朗普的优点)。

此外,特朗普会削减移民,致使劳动力市场变得更加紧张,并增加某些行业的劳动力短缺风险。

他还将增加赤字,这可能会导致美联储在忧虑之下提高利率,从而进一步压抑对住房的投资,推高租金和住房成本——它们是当今通胀的主要来源。

除了通过抑制投资来减缓增长外,利率上升还会推高汇率进而降低美国出口产品竞争力。此外在投入品成本因关税而增加以及由此引发的报复行动之下,美国的出口将更为艰难。

我们已经知道2017年的企业减税并未刺激太多投资,大部分好处都落到了富人和(持有大量美国公司股份的)外国人手里。特朗普承诺的各项额外减税措施,大概不会取得什么更好的效果,但却几乎肯定会增加赤字和不平等。

当然,要建模去了解这些效应的影响,是项相当复杂的工作。目前尚不清楚美联储将如何快速有力地应对关税引发的通胀,但该机构的经济学家们显然已经预见到了这个问题。

他们是否会通过提前加息来将其扼杀在萌芽状态?特朗普随后是否会尝试解雇美联储主席来破坏制度规范?国内外市场又将如何应对这个充满不确定性和混乱的新时代?

大幅削减研发支出

而长期的预测则更为清晰——也更糟糕。美国近年来取得的经济成就,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其技术实力,而这些实力又是建立在坚实科学基础之上的。

然而,特朗普将继续攻击我们的大学并要求大幅削减研发支出。他未能在上届任期削减研发支出的唯一原因,就是并未完全掌控自己所属政党,但如今他已经做到了这一点。

同样,尽管美国人口正在老龄化,但特朗普仍会通过限制移民来减少劳动力。尽管经济学家强调法治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性,但他这个已被定罪的重罪犯,显然并没有遵纪守法的好名声。

因此,关于特朗普还是拜登(或者任何因他退选而取而代之的民主党人)对经济更有利的问题,根本就没什么好争论的。

Project Syndicate版权所有

www.project-syndicate.org

视频推荐 :

反应

 

名家专栏

中国恐惧症与美国大选谎言/Project Syndicate

大谎言(Big Lie)已经变得更大了。特朗普及其狂热追随者关于2020年美国总统选举被操纵和窃取的错误说法,让基于事实的问责制走到了尽头,而这也对深陷困境的中美关系产生了深远而持久的影响。

中国恐惧症是一个表明大谎言如何破坏了美国国家政体各项规范的明显范例。对中国的非理性恐惧已经失控。这里包含了美国所面临的诸多所谓威胁:中国在美国贸易赤字中占据的巨大份额;令人担忧的华为5G网络后门;中国制造的电动汽车和码头装卸起重机;美国基础设施在面对一个所谓伏特台风(Volt Typhoon)黑客网络攻击时的脆弱性;以及TikTok平台对无知美国青少年性格和隐私的潜在侵犯。

我已经指出过这些担忧都源于一些与美国反华政治议程一致的虚假叙事。这些叙述并非凭空而来,而是反映了学术心理学家所谓的“叙事认同”对扭曲事实的投射,这种认同会对“自传体式的过往进行重构”。

虚假叙事

不幸的是在美国这种过往反映了一种可追溯到长期种族和民族偏见历史的、有毒的身份政治类别。当然正如我在书中详细阐述的那样,中国同样难辞其咎,因为它也为了实现自身目的而采纳并宣传关于美国的虚假叙事。

在研究虚假叙事对美国涉华事务辩论的破坏性影响时,我强调了依据间接证据和猜测来讨论施加伤害的可能性,与基于确凿证据的“铁证”去这样做的意图之间的区别。而对中国恐惧症的夸大式忧虑则主要属于前一种情况。

比如美国商务部长吉娜·雷蒙多要求人们试想如果中国的电动汽车在美国高速公路上化身破坏性武器的话会是何种情景。联邦调查局局长克里斯托弗·雷警告说如果中国决定激活其嵌入的恶意软件,那么美国大批关键基础设施将受到攻击。

关于中国将在2027年入侵台湾的担忧则反映了美国印太司令部前负责人、退役海军上将菲尔·戴维森那老掉牙的预感。

而这些关键词——试想、如果、和预感——则充分说明了根据猜测行事的风险。

但这都并没能阻止美国政客。在最近举行的几次听证会上,美国众议院美国与中国共产党战略竞争特设委员会,让人想起1950年代众议院非美国活动委员会针对所谓共产主义同情者的贴红色标签行为。

众议院喜欢猜测的倾向也促使其最近通过了25项反华法案,这是今年9月底被称为“中国周”的罕见系列立法活动。

催生不安结果

大谎言已经加速催生了一个更令人不安的结果:虚假叙事不再来自于叙事认同中某些基于事实的碎片,而是成为了彻头彻尾的谎言。

看看最近的新闻报道,密歇根大学五名中国毕业生因在美国国民警卫队训练演习(当时还有台湾军事人员参与)区域附近拍照而被指从事间谍活动。

但这些报道严重夸大了事实:这五名男子当时距离军事基地有50多英里远,而他们的罪名也不是从事间谍活动,而是对警察撒谎。

这条新闻基本上是虚构的,但充满了恐华情绪。它导致密歇根州一名共和党参议员试图取消对中国企业国轩高科的美国子公司即将耗资24亿美元新建的电池组件工厂的补贴。但国轩高科的最大股东其实是德国大众汽车而不是美国政客所声称的中国共产党。而该公司也成为了密歇根这个摇摆州的一项选举议题。

“大谎言”还出现在了其他恐华事件中。去年,联邦调查局局长克里斯托弗·雷这位反华资历深厚的特朗普信徒公开警告说“中国黑客项目的规模已经大于其他所有主要国家的总和”。

但事实或许并非如此。根据牛津大学研究人员最新编制的世界网络犯罪指数,全球网络犯罪威胁依次来自俄罗斯、乌克兰、中国、美国、尼日利亚、罗马尼亚,朝鲜和英国,而排名第三的中国也只是比美国得分高一点点而已。

我并不是说应当忽视中国或其他任何外国势力对美国网络安全构成的潜在威胁。相反,美国高级官员必须更加开诚布公地谈论全球范围内的网络黑客行为,并承认本国在助长这类行为方面所扮演的角色。

忽略关键因素

随着谎言取代了真相,中国恐惧症不仅破坏了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还导致了严重的政策失误。正如美国政府曾将本国贸易赤字归咎于日本,现在又将怒火转向中国,对中国进口产品征收高额(甚至还可能更高的)关税。

别忘了仅靠双边行动可无法消除因国内储蓄不足而产生的多边贸易赤字。

结果可能是适得其反,甚至自我毁灭。美国在本身需要高性价比高品质的绿色技术以应对气候变化时却禁止了中国产电动汽车。而对中国的网络黑客行为的过度恐惧则主导了立法议程。

在“大谎言”之下,人们在现代历史上最重要的总统选举临近之际却无法得到足够的事实供应。这就引出了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大谎言”已经催生了一种氛围,在这种氛围中事实已经不再是政治言论和政策制定的前提。这会危及所有美国人的未来。

Project Syndicate版权所有

www.project-syndicate.org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