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新闻

传明讯有意收购U mobile 100亿令吉要价吓跑买方?

(吉隆坡16日讯)消息人士披露,明讯(MAXIS,6012,主板电信与媒体股)有意收购U mobile股权,借此扩大电信板块和市场份额,不过,高达100亿令吉的估值要价可能已经已打消了买方的购兴。

根据彭博社报道,阿南达克里斯南作为明讯最大股东,有意透过收购步伐,扩大公司在亚洲的电信业务。

消息人士透露,由于目前仍处于初期阶段,且涉及私人信息,因此要求匿名,不过,明讯确实表达了收购意愿。

至于U Mobile这一边,该公司成立于2006年,主要股东有成功机构创办人兼顾问丹斯里陈志远,以及淡马锡控股独资子公司——新加坡科技电信媒体(ST Telemedia)。

消息人士表示,U Mobile给出的要价,可能会形成一定的潜在障碍,因为持有者开出超过100亿令吉的估值,因此,不能保证有关交易能够达成。

陈志远称拒绝献议

就在本周一,陈志远透过邮件回应了彭博社的询问时指出,实际上是该公司拒绝了收购邀约,他更是透露,U mobile已计划在本月杪向有关单位提交申请首次公开募股(IPO)。

“我们已经拒绝了明讯的献议,同时会在这个月杪提交IPO申请。”

另外,U Mobile的一位代表则表示,该公司不会对市场的猜测发表任何评论,并表示将继续专注于为客户提供更具创新的5G产品和服务,同时也会做好准备工作,透过竞标参与第2个5G网络的建设工作。

至于新加坡科技电信媒体方面,则拒绝回应彭博社的回应,而《南洋商报》也试图联络明讯总执行长吴肇荣询问详情,但在截稿之前,尚未得到任何答复。

回看U Mobile,该公司自2019年就盛传有意上市,但至今仍只闻楼梯响,不见人下来。

目前,该公司公司拥有4000多个4G站点,同时,还提供金融科技和数字支付等服务。

视频推荐:

 

 
 

 

反应

 

财经新闻

外围风雨交加 这些内需股成避风港

(吉隆坡18日讯)在特朗普宣布加征关税、全球市场充满不确定性之际,马股中的内需驱动型公司展现出更强的抗压能力。

MIDF研究指出,这类公司因收入、成本、业务及债务等多集中于本地市场,避开了出口风险,整体表现明显优于大盘指数。

此前,该研究机构追踪的,以国内市场主导的股项,筛选标准为:凡是收入、客户或业务来源、收入币别、成本结构或债务中,任一项有超过80%来自大马或以令吉计价。

结果显示,过去两周(4月3日至16日),这32只内需股整体表现优于大市,平均下滑1.5%,远低于富时隆综指的2.8%跌幅。

分析员认为,在贸易与关税不确定性仍在的情况下,内需导向型公司仍具有吸引力,当前看好的行业之一是消费必需品。

MIDF研究推荐的内需股

星狮集团(F&N,3689,主板消费股)

评级:买入
目标价:32.68令吉
亮点摘要:鉴于其强劲的盈利抗压能力和强大的顾客群,我们对其前景保持乐观。尽管面临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和通胀压力,其饮料与食品需求依然稳定,再加上马泰旅游复苏带动线下消费。再加上,投资乳牛场来布局本地鲜奶市场将驱动未来增长。

双威产托(SUNREIT,5176,主板产托股)

评级:买入
目标价:1.99令吉
亮点摘要:产托2024财年核心净利年增长3.9%,主要由零售及酒店业务带动。零售业务受惠于双威金字塔商场租金回升及新收购资产(如双威163购物中心与居銮福联广场)的贡献。我们预计其2025及2026财年盈利分别增长9.1%与5%,周息率达5.1%,长期前景稳定。

国油贸易(PETDAG,5681,主板能源股)

评级:买入
目标价:22.25令吉
亮点摘要:公司在燃油零售市场具有强势品牌认知度,同时积极推动生物燃料、生物柴油及SAF等绿色能源解决方案。2024年净利同比增长15%达11亿令吉,周息率约5.5%。

柏马汽车(BAUTO,5248,主板消费股)

评级:买入
目标价:1.43令吉
亮点摘要:柏马汽车是本次推荐中,唯一一家具备2026财年盈利增长潜力的汽车公司,预期销量将增长6%。尽管面临中国品牌价格竞争,但第三季时,起亚汽车品牌销量增46%,小鹏汽车增长达119%。我们预计2026财年销售增长势头将延续,而新引入的深蓝汽车也将在2026年上半年推出。预计2026财年周息率高达13.7%。

柔佛医药保健(KPJ,5878,主板保健股)

评级:买入
目标价:2.78令吉
亮点摘要:公司财务表现强劲,在2024年收入达39亿令吉,同比增长15%。公司在全马拥有30家专科医院,并于泰国及孟加拉设有办事处。医疗旅游表现亮眼,年收入约3亿至4亿令吉。公司正与美国Mayo Clinic合作,另外投入约4.8亿令吉进行扩建与数字转型。

明讯(MAXIS,6012,主板电信与媒体股)

评级:买入
目标价:4.38令吉
亮点摘要:公司在后付费、光纤与企业服务领域展现强劲增长,超越主要竞争对手。其捆绑配套策略表现成功,有效抵销预付费业务的下滑。公司运营稳健,赚幅达13%,并具备派发特别股息的能力。需注意的风险是,其作为国家数字公司(DNB)股东,未来可能需偿还部分融资,影响现金流。

反应
 
 

相关新闻

亚亦君令补选
南洋地产
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