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碳税,不能再等下去/骆雅蕙

投资、贸易及工业部长东姑扎夫鲁日前说,政府不会在来临的2025年财政预算案中,宣布落实碳税。

这无疑让那些期盼政府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人大失所望。2025年预算案中不会落实碳税,这一决定究竟是技术上的障碍,还是背后有其他原因?   

看看我们的近邻新加坡。这个东南亚的金融中心早在2019年就推出了碳税,成为亚洲第一个征收碳税的国家。新加坡政府设定了每吨5新元的税率,促使企业开始重新审视能源使用和碳排放,并积极投资绿色技术和可再生能源。

不仅如此,新加坡还将碳税收入用于支持低碳技术的研发和推广,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与之相比,马来西亚的拖延让人不禁质疑:我们是在等待更好的时机,还是在为某些特殊利益集团争取时间?

扎夫鲁说,财政部和能源部需要至少一年的时间来讨论碳税的实施机制。然而,全球已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施了碳税,为什么马来西亚要花这么长时间准备?是因为我们技术不够,还是因为政治上不愿得罪那些碳排放大户?

碳税本质上是迫使企业和消费者改变行为模式,减少碳排放。

然而,当碳税的推迟被解释为“为了保护企业利益”时,我们不得不质问:政府真正关心的,是公众的未来,还是企业的眼前利益?

扎夫鲁也提到“胡萝卜加大棒”的方法,既要通过税收来惩罚高排放行为,又要提供奖掖来鼓励绿色投资。然而,如果我们继续推迟碳税,最终可能付出更大的环境和经济代价。

马来西亚还能在全球绿色经济的大潮中站稳脚跟吗?还是我们只能看着其他国家一步步走在前面?

先解决燃油补贴问题

在碳税推迟的背后,还有更复杂的社会经济考量。天然资源及环境永续部长聂纳兹米早前指出,在落实碳税之前,马来西亚必须先解决燃油补贴的问题。

政府已经取消了对柴油的全面补贴,并逐步改为针对性补贴,以此作为实现2050年净零排放目标的一部分。但取消燃油补贴和引入碳税的双重负担可能压垮低收入群体,这也是政府在推迟碳税时所宣称的顾虑。

但我们必须直言,碳税收入完全可以用于补贴这些群体,或者投资于可再生能源和绿色技术,从而实现经济和环境的双赢。

扎夫鲁强调,政府研究实施碳税的目的是为了鼓励工业绿色投资,尤其是在高碳排放行业中。如果不征收碳税,企业就没有动力去减少碳排放,反而会因为成本上升而降低竞争力。

但我们要问,政府为何迟迟不愿迈出这一步?

推迟碳税的决定,是技术上的准备不足,还是政治和经济上的权衡?政府是否有意让马来西亚在全球绿色转型的竞争中落后?新加坡的成功已经证明,碳税不仅可以减少碳排放,还能为国家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投资机会。

推迟碳税暴露政府短视

马来西亚的拖延只会削弱我们实现2050年碳中和目标的能力,并损害我们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力。

碳税的推迟,虽然暂时减轻了企业的压力,但也暴露了政府在推动绿色转型中的优柔寡断和短视。

面对复杂的社会经济考量,政府需要在透明度、执行力和公共信任之间找到平衡。

碳税不仅是为了增加税收,而是一种迫切的环保需求,是激励企业和社会朝着可持续发展方向迈进的动力。

我们不能再等下去了,唯有行动,才能在这场全球环保战役中赢得我们的未来。

反应

 

言论

谁能为气候危机破地狱?/骆雅蕙

最近,香港电影《破·地狱》以其对生死挣扎的深刻探讨和震撼叙事成为舆论热潮焦点。而另一场“同期上映”的国际大戏——第29届联合国气候大会(COP29)却显得冷漠无力。

尽管会议议题关乎全球存亡,但其像是一场精英自娱自乐的政治仪式。雄壮的演讲无法掩盖行动的缺位,媒体的冷淡更突显国际社会在气候危机前的集体失语。

全球变暖形势严峻。数据显示,2024年可能成为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比工业化前高出1.55摄氏度。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警告:“人类正在以代价‘烘烤’地球。”

每个极端天气事件背后,不仅是生态灾难,更揭示全球经济、民生和治理体系的脆弱性。然而,气候危机仍被视为“未来问题”,公众关注集中在经济波动、地缘冲突和娱乐八卦,而提及气候危机时,多以枯燥数据和虚无承诺呈现。

本届大会作为“融资COP”,未能交出令人满意的答卷。大会提出1.3万亿美元气候融资目标,旨在帮助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然而,这远不足以满足实际需求,尤其对最脆弱国家而言,更是杯水车薪。

美政治不确定性障碍

更令人担忧的是,美国政治的不确定性为全球气候治理制造障碍。特朗普的回归可能导致美国再次退出全球气候合作,令国际协作雪上加霜。

COP29再加上关键领导人的缺席进一步加剧无力感。拜登、冯德莱恩、朔尔茨均未亲自出席,反映全球气候治理意志的衰退。尽管碳市场规则取得一定进展,《巴黎协定》第六条框架明朗,但德国气候特使摩根指出,未解决“双重计算”等漏洞,碳市场的透明度和可信度难以保障。

对于马来西亚而言,COP29未能为国内气候政策注入急需动力。房屋及地方政府部长倪可敏重申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目标,并强调马来西亚在绿色经济转型中力争成为领导者, 因此国内政策执行力和碳市场建设的完善程度将是关键。

尽管柔佛州与日本埼玉市达成绿色合作协议,但我国在碳市场建设和气候资金争取方面依然缺乏透明监管框架和执行细则。

尽管如此,COP29并非全无亮点。设立损失损害基金以帮助受气候变化影响最严重国家,标志着重要制度突破。

但其实际意义取决于资金能否真正落实,而非被官僚程序消耗殆尽。巴巴多斯总理莫特利呼吁:“设立基金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迅速将资源送到受害者手中。”

《破·地狱》中一句台词意味深长:“生人也有许多地狱要破。”气候危机正是我们这一代无法回避的“地狱”。它不再是遥远的未来,而是当下的全球困局。

具体行动非虚无承诺

那么,谁能为COP29破地狱?答案不在空喊口号的政治人物或发达国家的推卸责任里,而在每一个普通人:边缘化国家、遭受气候灾害的家庭,以及选择沉默的公众。破地狱,需要无数具体行动,而非虚无承诺。

马来西亚必须反思角色,危机解决不能完全依赖国际援助,而需立足于国内制度改革和社会意识提升。从建立透明碳市场规则到限制森林砍伐,从推动能源转型到全民教育,只有实际行动才能改变。

我们不能被动等待国际会议的“突破”,更不能将未来寄托于别人的承诺。全球气候治理道阻且长,但每一步都意义重大。每个国家、社区和个人的努力,都会为改变添砖加瓦。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