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新闻

“复制”深圳成功之道 柔新特区打造超级枢纽

(吉隆坡23日讯)马来西亚和新加坡正努力把柔佛–新加坡经济特区(JSSEZ)打造成超级贸易与物流枢纽,在东南亚“复制”深圳成功之道,而此举料有助于提振两国经济。

据彭博社报道,马新两国希望在今年底前敲定一项协议,将柔佛州的部分地区打造成跨境经济特区。

柔新经济特区被称为“东南亚的深圳”,它试图复制中国的成功经验。深圳曾是香港北部的一个小镇,但今天已成为拥有华为、比亚迪、腾讯等大型企业,与与香港关系紧密的高科技重镇,经济总量也已超越香港。

包括英伟达和万国数据在内的科技公司,以及柔佛州内的数据中心,料将在该协议下受益。

据报道,柔新经济特区涵盖柔佛州6个地方政府辖区,包括现有的依斯干达特区,面积将达到3505平方公里,几乎是深圳的两倍。

若新马两国能够达成协议,两国将会出台奖掖措施,力图吸引数十亿美元的外国投资,同时为两国创造就业机会。

大马首相拿督斯里安华预计将于今年底和新加坡总理黄循财会面,预计经济特区建设进展将是他们议程的重中之重。

经济部长拉菲兹表示,他希望在9月敲定一份协议草案,而新加坡贸易部则表示,黄循财和安华会面时将有最新消息,这表明谈判仍在继续。

彭博社指出,然而,如果经济特区建设失败,两国都将付出高昂代价。

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同时也是首相政策顾问理事会成员的姚金龙博士说:“这关系到他们的声誉。”

创10万就业机会

柔佛州官员预计,到了2030年,新经济特区将为该州创造10万个新的就业机会,每年为马来西亚带来约260亿美元(约1138亿8000万令吉)的收入。

柔佛州务大臣拿督翁哈菲兹今年3月曾率团前往深圳“取经”,期间和深圳市委书记孟凡利举行会谈。

翁哈菲茲当时表示,希望深入学习借鉴深圳经济特区建设经验,进一步加强两地友好交流合作,努力为两国关系发展作出贡献。在深圳期间,翁哈菲茲一行还到访了华为总部,了解华为研发的智能城市项目。

今年5月表示,翁哈菲兹表示,相信在经济特区的帮助下,柔佛可以成为东南亚的深圳。

助狮城克服资源瓶颈

华侨银行首席经济师兼财资研究与策略主管林秀心表示,对新加坡来说,该协议有助于克服“资源瓶颈问题,无论是土地、人力,还是能源等其他资源”。

新加坡是世界上最发达的经济体之一,但国土面积只有735平方公里,比纽约还小一点,土地严重匮乏。

新加坡工商联合总会最近的一份报告称,受访新加坡企业的一半已在柔州有业务,另一半也表示,繁琐的手续和招聘合格工人的困难获得解决,它们也愿意在柔佛州开展业务。

信安资产董事经理慕妮拉凯鲁丁说:“一个构思周全、执行到位的计划将带来改变,振兴柔佛州、马来西亚和新加坡。

“两国的经济实力互补,该区可以利用这些优势。”

新加坡银河国际证券顾问宋生文表示,新加坡官员过去曾将柔佛视为竞争对手。

这名著名经济学家说,现在情况已不再如此,“这要归功于新加坡对自身竞争优势的信心。

“现在是马来西亚提出这一建议的好时机,新加坡也乐意接受。”

不过,国际贸易及工业部(现为投资、贸易及工业部)副部长王建民博士说,马新两国之间的互信仍是一个问题。

目前也是咨询公司 Global Counsel 高级顾问的王建民说,大马官员认为新加坡希望从经济特区中获得大部分利益,而新加坡官员则认为,从实施的角度来看,马来西亚可能无法兑现承诺。

盼扭转人才流失局面

过去几十年来,新加坡以其繁荣、低税率和完善的基础设施,持续吸引许多大马人越堤打工,而我国官员希望扭转人才流失的局面。

姚金龙说:考虑到新加坡的溢出效应,我们认为,柔佛州是马来西亚最有希望的新经济走廊。”

新加坡贸易和工业部发言人表示,新加坡成长型企业可将经济特区作为开展更大规模区域投资的跳板。

该发言人还说,经济特区是一个“双赢的倡议”,将使两国受益,并得到最高层的支持。

便利柔新人员往来

柔佛-新加坡边境的拥堵程度位居全球前列。每天有超过30万旅客穿越两国之间的两座大桥,其中大多数是居住在柔佛、在新加坡工作的大马人,为的是赚取兑换马币汇率可观的新元。

周末的情况则恰好相反,大量的新加坡人涌入大马旅游、购物和进行其他休闲活动,拥堵方向就会反过来。但无论哪一天,拥挤的交通都可能把人堵在路上4小时之久。

划定跨境经济特区的话,两国将推出免护照的二维码通关程序,面向的群体包括计划柔新捷运的乘客;这条铁路线双向运力都为每小时1万人,计划于2027年竣工。

数据中心投资

柔佛州最近掀起数据中心热潮,很好地展示了其是如何从新加坡土地瓶颈中受益。

新加坡在2019至2022年期间暂停了数据中心开发项目,一定程度上是因为担心能源需求问题,而柔佛海峡彼岸的柔佛州却顺势崛起。

根据全球数据中心咨询公司DC Byte,随着对人工智能(AI)所需云计算的需求飙升,柔佛已成为东南亚增长最快的数据中心市场。

自2022年以来,它已吸引了来自微软、字节跳动和新加坡电信等公司总计逾100亿美元的50多笔投资。

但柔佛州想要的不仅仅是数据中心:它指望经济特区来吸引科技公司,让它们变成这些设施的,并在它们所在的大型科技园区建立基地。

贸易与制造业

红海的荡越发凸显了东南亚对全球航运的重要性,本区域各国都在扩建港口,以应对日益增加的运输量。

经济特区将为越来越多的货物经过柔佛-新加坡边境创造条件,加强协调对新加坡和大马都有好处。

柔佛丹绒柏勒巴斯港口一名发言人哈迪曼说:“竞争对手不是新加坡,而是泰国、越南和其他国家。”

该港口当初是为了与新加坡竞争而设,但后来发现了在新加坡溢出效应下,作为转运中心的利基市场。

视频推荐 :

 

 
 

 

反应

 

财经新闻

李廷汉:支持柔新特区需求 二维码通关利人才流通

(新山14日讯)配合柔佛-新加坡经济特区(JS-SEZ)发展,柔佛州设立人才发展理事会,并推行二维码通关机制,以应对投资者及业界对人力与通关效率的关切。

该州投资、商贸、消费人事务及人力资源委员会主席李廷汉指出,人才是推动经济特区持续发展的关键动力,而跨境通行的便利则是实现区域协同效应的重要支撑。

他表示,针对这两大挑战,州政府正积极采取应对措施。

他提到,这包括与行业相关方合作,识别柔新经济特区重点领域中的人才技能缺口。

据《星报》报道,他说,州政府了解高价值产业人才短缺的迫切挑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采取了由州政府主导的积极措施,通过柔佛人才发展理事会,该理事会已成立并致力于将人才发展与行业需求对接,特别是针对柔新经济特区内的重点产业。”

他说,理事会的职责包括采用与理工学院和技术院校合作的就业培训模式,以及与本地大学合作共同开发所需的课程模块。

试点学校支持人才发展

李廷汉指出,州政府还推出了柔佛试点学校计划,以支持长期的人才发展。

“事会的职责包括采用与理工学院和技术院校合作的就业培训模式,以及与本地大学合作共同开发所需的课程模块。州政府还推出了柔佛试点学校计划,以支持长期的人才发展。”

他续称,这个新的教育模式旨在培养学生对科学、技术、工程及数学( STEM)、数字技能以及未来导向学习的早期兴趣。

他提到,通过从小融入与行业相关的内容和实践经验,借此培养既具技术熟练度又契合产业需求的下一代劳动力,增强州内未来产业的韧性与竞争力。

在跨境通行方面,他指出,柔州支持采用二维码通关系统,未来有望实现新柔两地无护照出入境。

“州政府也正研究加快现有跨境通行证的发放流程,以便利柔新经济特区范围内的通勤者。”

李廷汉强调,柔新捷运系统(RTS Link)将是提升跨境连接性的核心项目,并与柔新经济特区整体交通规划密切配合。

在高科技产业方面,他坦言,尤其在医疗器械与先进电子等领域,柔州仍需更多研发支持。尽管目前尚未设有专属的研究资金机制,州政府已与联邦单位展开合作,引入外部资金资源,以填补研发需求。

“我们也向联邦政府提出多项监管沙盒(regulatory sandbox)计划建议,目的在于为企业提供一个在更灵活的监管环境下测试新产品、服务和商业模式的空间。”

“这些创新试验所获得的成果与经验将有助于制定更具适应性的监管框架,确保能够跟上技术发展的步伐。”

反应
 
 

相关新闻

亚亦君令补选
南洋地产
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