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独家】法令不合时宜限制执法 网购活体动物监管无效

独家报道:何燕羚

(吉隆坡30日讯)近20年历史的电子商务法令,太不合时宜,根本无法对付猖獗的网购活体动物。

我国的电子商务法令是2006年前所立下,试问这18年我国电子商务领域经历了多少次革命性转变,这法令还能发挥监管效力吗?

再来看,两大网购鼻祖Lazada是于2012年在马来西亚开业,虾皮(Shopee)是于2015年涉足大马,显然国人的网购消费习惯,是在电子商务立法后,才逐渐兴起。

18年前立法时,肯定未把现在这股网购趋势列入考量,才会导致现今由于受到不合时宜的法令限制,而无法压制线上买卖活体动物,只能眼睁睁看着情况越来越猖狂,束手无策。

公共卫生意识很重要

执业律师拿督郑大勇博士说,冠病疫情后,进一步加速电子商务的发展,打开了一个全新的消费格局,电子商务法令和动物福利法令,都必须修正,需要更完善的监管框架管制市场,恢复市场应有的法治秩序。

“2015年立法动物福利法时,市场并未出现网购动物的热潮,如今市场起了变化,法令也需要随之改变。”

他指出,有了明确的指南或法令条文,卖家才知晓,什么是合法,什么又是违法。

“例如,有了法令的监管,可要求快递公司像机场那样,扫描包裹内的物品,一旦发现有可疑,即停止运输。”

线上下单线下取货

他说,大家也别忘了公共卫生意识,将未检验的活体动物包装成普通包裹邮寄,或会对其他包裹、周围的环境和人员造成污染,更潜在爆发传染性疾病的危害。

但他提到,网购已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我国不能直接禁止线上买卖动物,所谓越禁越有,也会不断有卖家偷偷在包裹内夹带各种活体动物,而是需要完善的指南和法令,让市场在一个明确的环境下交易。

他补充,若卖家安排顾客到店取货,其实网购小动物是可行;意思线上下单,线下取货。

电商不惧禁售商品清单

由于不在法令监管下,卖家即使销售了网购平台的“禁售商品”,最坏结果也只不过被平台剔除卖家的资格。

记者翻查了国内主要网购平台的禁售商品清单,都明确表示,禁止售卖活体动物。

某些平台还细分小型鱼类除外,例如卖家可售卖孔雀鱼、水族虾或蜗牛,但必须自行负责发货、运输、配送,意思不能采用普通快递服务。

曾在平台售卖“禁品”的卖家对《南洋商报》说:“其实很多电商,并没有细读平台的禁售商品清单,想卖就卖,我也曾经不慎售卖了他们所谓的禁品,结果是被踢出了平台,不能再买卖。”

不愿具名的他说,因为不触犯法令,很多时候都是平台根据自家条规处罚卖家,譬如扣除卖家的信用分、再严重就是把卖家赶出平台。

来自法律界的意见是,若要消停这股不道德的交易风,不妨先从网购平台下手,把守第一道防线,一旦发现有电商不合理销售和邮寄活体动物,立马铲除。

“这样就不会有后续的邮寄运输衍生问题。”

快递公司收件前

要散客拆包裹检查

为防止顾客邮寄禁运品,快递公司收件前,会要求散客拆包裹检查。

一名不愿具名的快递公司负责人回复《南洋商报》询问时说,快递公司是不允许消费者以快递方式邮寄活体动物。

“为了避免收到有问题的包裹,我们都会严厉要求散客开箱检查,确保寄送物品并非禁运品。如运输途中或收到包裹后,顾客反馈说小动物出事了或遗失,公司是不接受任何的控诉及赔偿。”

他坦言,公司收件时都会扫描包裹内,但还是很难完全避免偷运活体动物的包裹。

快递公司也百般无奈,特别是和网购平台合作,卖家的包裹都是私下包装好,再拿到临近快递公司交件,很多时候商品信息栏随便填写衣物或其他,浑水摸鱼将夹带活体动物的包裹,掺杂其他“正常”快件一同交给快递公司,难免看漏出错。

各种活的动物都属于禁止寄递或在包裹内夹带的物品,但仍有许多网店置之不理用普通快递寄送,若最后收到的是动物尸体,是当垃圾一样扔掉吗?

记者发现,使用普通快递将活体动物销往全国,就像卖件衣服一样容易,归根究底就是监管架构不完整所致。

相关报道:

【独家/视频】网购活体动物成“疯” 缺法令管制 不涉嫌违法

反应

 

言论

境外购物平台冲击大马商业/潘政麟

在数字化浪潮的推动下,全球电子商务平台蓬勃发展,如中国电商巨头阿里巴巴旗下的淘宝平台甚至是拼多多近年来在马来西亚消费者中获得了极高的人气。

越来越多的马来西亚居民选择在境外平台上购买商品,而非本土市场,对于马来西亚的商业环境或多或少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境外平台购物的兴起实质上意味着资金的跨境流动,马来西亚消费者的支出在一定程度上流向了中国,而非本地商家。

这种现象在短期内可能对马来西亚的零售业造成冲击,特别是对于小型企业和传统零售商,他们面临着来自线上市场的激烈竞争。

提升产品竞争力

然而,从更宏观的角度看,这也促进了马来西亚商业生态的变革,迫使本地企业审视自身的产品竞争力,寻求转型升级。

马来西亚商业环境中的“不卷”现象,即市场竞争相对温和,导致商品价格可能高于消费者期望。这种现象背后的部分原因在于分销渠道和批发环节的利润较高,未能有效传递给终端消费者。

相比之下,中国电商市场极为竞争,各个环节的利润率被压缩至最低,以量取胜,最终实现了商品价格的大幅降低。这一差异使得马来西亚消费者在中国的购物平台上能够享受到更具性价比的购物体验。

境外线上购物的流行无疑对马来西亚本地商业造成了冲击,特别是在价格敏感的商品类别中。许多小型企业和传统零售商难以与淘宝上的低价商品竞争,导致销售额下降。

此外,中国快递的便捷性和丰富的产品选择也吸引了大量消费者,进一步削弱了本地市场的吸引力。

以美国为例,Temu(海外版拼多多)的崛起让美国国内的许多零售业主面临巨大的压力。例如,美国上市公司Dollar General 和 Dollar Tree 的市值已经从高点腰斩了约43% 和 52%。

Temu 销售低价家居用品、服装和玩具,类似于一家大型数字一元店,吸引了很多消费者。Temu 通过直接从中国工厂和仓库运送廉价商品来削弱美国竞争对手。Temu 在美国的受欢迎程度给美国许多零售业的商业模式带来了挑战。

境外线上购物的普及不仅仅是马来西亚消费者行为的变化,更是一次对本地商业生态的深刻反思与重构。

危机也是转机,马来西亚应该积极寻求改变,否则本地产品最终可能会被淘汰。毕竟,消费者是精明的。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