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见

【灼见】中美关系将重新定调?/魏开星

作为华盛顿政府最重要的官员之一,白宫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终于有机会访华了。有网民开玩笑说,沙利文再不来说不定就没机会了,就像拜登不在明年初下台前访华,将成为自卡特以来,唯一一位在位时没有访问中国的美国总统。

这样,这一届美国政府除了正副总统外,其余最重要的官员都到齐了。也因此,沙利文被认为与其之前来中国的同僚一样,到访并不会对中美关系有任何实质性的改变。

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在下结论前,我们不妨先听听沙利文说了什么有分量或听起来有些新意的话。至于中方包括习近平、张克侠(中国中央军委副主席)与王毅的表态均可以摆在一边。因为中方的态度几乎不变,也因此变得没啥特别。

美方首提“和平共存”

一个月前,沙利文在美国接受媒体访问时说道:台海战争是世界性灾难,维护台海和平是美国政策的重中之重。因此,台湾问题上,沙利文与王毅会谈时用了“一个坚持和三个不支持”概括了美方立场,即坚持一个中国政策,不支持台湾“独立”,不支持“两个中国”,不支持“一中一台”。

两国关系方面,沙利文承认中美之间的分歧和竞争,但也提到双方需要合作,更是罕见同意以平等的方式对待中方,把竞争控制在健康和公平的范畴,承诺美方无意与中方“脱钩”。同时,和盘托出美方的政策目标,是找到让中美关系可持续发展的办法,与中方长久“和平共存”。

沙利文 8月29日上午会晤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张又侠。沙利文表示,在当前世界局势下,负责任地管理美中关系非常重要。据说,中美两军将展开战区级别的相互交流与访问。

同为“不脱钩”分量不同

由上可知,沙利文在对华政策上表态应该说是有新颖之处,其表现在:第一,在台湾问题上的“一个坚持和三个不支持”,最接近于中方的一贯表述,即反对“台独”,反对“两个中国”,反对“一中一台”。虽然“不支持”与“反对”仍有程度上的差异,但与美方之前每每在“一中政策”之后,紧接着“台湾关系法”、“对台六项保证”之类的“狗尾续貂”已有所区分。

第二,“和平共存”某种程度上代表着美国对华政策发生了转向,也是美方对中方的“妥协”,至少在言语上是这样。因为此前美国将中国视为最重要的战略对手,与中方的竞争都是零和博弈。沙利文的最新说法,表明中美之间的博弈形式发生了微妙变化。

第三,从白宫国家安全顾问嘴里说出来的“反对脱钩”,比财政部长耶伦说的分量自然不同。沙利文访华是“战略性沟通”,而耶伦访华主要是向中国推销美国国债。

比起3年多前沙利文与王毅等人在阿拉斯加的初次交手,沙利文显然务实了许多。这也是拜登政府在与中国打交道3年多以来的收获。从初期的“竞争、对抗、合作”到“反对脱钩”、“和平共存”,反映了美方的“心路历程”。或许有人会说,沙利文的“务实”是否有选举年的选举语言成分,及为民主党继续执政的拉票嫌疑?笔者以为,不排除有打中国牌、堵特朗普的嘴及希望中方配合为民主党助选的成分。

现实令美国对华理性

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沙利文在访华期间向中国领导层表示,如果副总统贺锦丽赢得11月的美国大选,她将致力于“负责任地管理”华盛顿与北京之间的关系。然而,中国也不是傻瓜,能与美国坐在同一桌上而不是成为“菜单”的玩家,也不是那么好忽悠的。何况,在3年多的民主党政府与中国打交道的实践中,美方甘苦自知,中方也心中有数。

中美关系若能更趋理性,相信与去年1月“气球”事件后的18个月,包括此次访问在内的王毅和沙利文展开的5次面对面会谈分不开。然而,对于沙利文的说辞,中方还会有所保留。首先,美方的惯用伎俩是先给对方下马威。就在宣布沙利文访华的同一天(8月23日),美国还同时宣布对近400个据称对俄乌战争提供支持的个人及公司实施制裁,其中也包括多家中国公司。

其次,沙利文的“战略沟通”有为民主党执政“续命”的嫌疑。民主党想在今年11月的总统大选中获胜,将美国历史上首位女总统送进白宫,必须打好中国牌。

最后,中方若对美方“回心转意”的态度转变表现出欣赏、认同的姿态,多半是“将信将疑”加“将计就计”。原因是中方要配合民主党政府,希望民主党继续执政,期待民主党的候选人贺锦丽战胜共和党的特朗普。

 

ADVERTISEMENT

 
 

 

反应

 

灼见

紧贴美国 日本自食其果/魏开星

二战之后,日本本土原本要被美俄英中等战胜国瓜分的,只是后来美军发现日本人对占领军的先头部队非常服帖,美国才决定“独占”日本四岛及其附近岛屿。

这样,战后的日本就被美国控制了。有一本畅销书《非正常国家》,讲述日本在美国占领之后,始终没有真正恢复主权。这点最明显地体现在日本的外交地位上。

两国关系在《美日安保条约》下,名义上日本受美国保护,实际上日本丧失了主权。因此,日本外交基本上是对美外交的亦步亦趋。即将被其党内同志代替的岸田文雄比他的前几任,像菅义伟、安倍执政时更甚。

典型的事例是日本在对华、对俄罗斯关系都是听从华盛顿的。例如,对中国芯片制造设备的封锁与禁运,对俄罗斯的经济制裁。由此激起中俄两国对日本的不满与愤怒。

在美国推动限制中国制造先进芯片能力的情况下,日本今年7月开始限制23种半导体制造设备出口,让日方科技贸易管制与美方立场相符。

汽车业首先受害

由于日本是个资源极度匮乏的国家,又以贸易立国,经贸对外依存度高过所有发达国家,因此它对中俄两国的经济封锁与制裁正日益遭到中俄两国的反制,正显现出“回旋镖”式的反作用。

据报道,中国已警告日本,如果该国进一步限制对中国企业出售芯片制造设备和提供服务,将祭出严厉的经济报复措施。

首先受害的可能是日本的支柱产业即汽车业。丰田汽车私下告诉日本官员,北京当局可能削减日本取得汽车生产所需关键矿物的管道。

俄罗斯方面,第九届东方经济论坛9月3日在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开幕。在媒体吹风会上,日本记者问到日本汽车重返俄罗斯时,俄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回答道,日方试图孤立俄罗斯,导致其失去了重要的俄国汽车市场。这是日本“自作自受”的结果。

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以前,作为日本汽车的重要出口目的地,俄罗斯排在日本汽车出口国的第5位。俄乌冲突爆发后,日本政府紧随西方对俄实施了一系列制裁措施,丰田、日产等日本车企也陆续撤离俄罗斯,暂停在俄生产、出售在俄工厂,日本汽车在俄市场份额断崖式下跌。

不可能重返俄罗斯

作为对俄制裁的一部分,日本从2022年4月开始禁止向俄出口豪华轿车,6月再增加禁止重型卡车出口;去年8月以后,日本政府进一步升级制裁,不光禁止向俄出口除超小型汽车以外的所有汽车,还切断了二手丰田、本田和日产汽车的销售。

如果说日本汽车要重返俄罗斯几乎不可能,那么日本汽车行业若遭到中国政府的反制,将有灭顶之灾的危险。

中国的电动汽车无论是产量还是出口量均位居世界第一,而日本的几大汽车制造商包括丰田在内,与美国、欧洲及韩国等汽车大国的产商一样,在油车转向电车的路上都有落伍及面临被淘汰之虞。

从市场竞争角度看,这里面有“远交近攻”的策略问题。由于美欧本土市场广阔,因此中国汽车还可能赴当地设厂,与当地汽车厂商有合资、合作的可能,以至于当地企业还有生存的机会;而日韩汽车因为其国土面积狭小、人口不多,市场较小,与中国汽车合作的空间不大,反而被直接替代的几率较大。比如,在中国市场奋斗了20余年,三菱汽车已退出中国。

谈到中国反制日本,媒体总喜欢拿琉球说事。琉球自明朝开始与中国建立密切的朝贡关系,1879年被日本吞并,改名冲绳县,但清廷不承认。

中日甲午战争后,清廷签下《马关条约》,将台湾及附属诸岛(包括钓鱼岛)割让给日本。二战期间的1943年《开罗宣言》和1945年《波茨坦公告》明确指出,“日本之主权必将限于本州岛、北海道、九州岛、四国及吾人所决定其他小岛之内”。二战后,琉球被美国“托管”。

1972年,美国将琉球群岛的治理权交给日本,同时保留军事基地。日本民间一直有声音认为琉球主权未定。

琉球问题成软肋

近年来中国的一些高校与研究机构开始重视对琉球问题的研究,这是事实;而国家主席习近平去年6月考察中国国家版本馆,罕见公开提及琉球,也引发联想。

随着日本紧随美国,对中国的台湾及南海等事务的深度介入,中国也在积累反制日方的资源与力量。

除了在经济领域对日制裁外,领土、主权、地缘政治等议题,自然是被纳入工具箱里的抓手。琉球问题是日本的软肋,中方若善加利用,就够日本喝一壶的。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