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稀土矿产的拥有权/许国伟

国盟4州政府成立一家SG4 Group私人有限公司,要共同发展4州,分享财富。

4州要共同发展,这出发点没什么问题;可是,问题出在先把目光锁定在稀土。

国盟4州政府的非官方顾问敦马哈迪医生就说了,这家公司将专注于发展稀土矿物业务;吉兰丹、登嘉楼和吉打都有丰富的稀土元素(REE)矿产,玻璃市则拥有白云石,可用于加工稀土元素。

随着莱纳斯厂和稀土的争议淡化,毒不毒已没多少人再提起,现在掌权的政治领袖都在谈的是,如何挖稀土赚钱。

根据矿物及地理科学局(JMG)估计,我国共有1600万吨稀土,市场价值高达8009亿令吉。

如今,想要靠挖稀土赚钱的不只是国盟4州政府,由希望联盟与国阵执政的霹雳和彭亨州团结政府,更是早就把目标放在挖稀土赚钱了。

饱受争议也不罢休

霹雳州早已在开采州内的稀土矿,还设立了稀土实验室;彭亨也在今年批准了旺河附近的开采稀土项目。

即使面对批评饱受争议,也不会罢休。

先不谈开采稀土的潜在污染和危害问题,现在摆在眼前最现实的问题是,国家丰富的稀土矿产,是属于联邦政府拥有还是州政府拥有?

上个月时,房屋及地方政府部长倪可敏说,由首相拿督斯里安华主持的国家实体规划理事会(MPFN)通过了“稀土规划和管理指南”,这指南涵盖矿区规划、稀土开发管理、采矿业作业流程,确保采矿活动顺利进行,并符合监管机制。

那么,开采、开发和出口稀土,该是联邦还是州政府的权限?收入所得,是归联邦还是州政府?

毕竟,据霹雳州务大臣拿督斯里沙拉尼的说法,在过去多个联邦政府会议中,各州政府包括霹雳州政府,都坚持稀土的资产权是属于州政府的,联邦政府只是担任协调角色。

需拟机制协调管理

现在各州竞相挖稀土赚大钱,如果没有妥善的机制来协调和管理,很可能会是另一场灾难。

毕竟,当政府的都知道,卖地和挖矿,钱来得快且容易。

偏偏,卖地和挖矿不只是越卖越少越挖越少的资产,而且其中一个最有贪污风险,让主事官员中饱私囊的买卖。

显然,联邦政府该及时管一管了。

反应

 

言论

被遗忘的稀土承诺/曾达威

经济部长拉菲兹表示,政府将在未来3年内兴建两座稀土加工厂,并禁止出口未经加工的稀土原材料,以确保国家能获取更高的经济收益。

这一系列的举措不禁让人想起希望联盟在2018年的竞选承诺,关闭莱纳斯稀土厂。

犹记当年,街头抗议声浪此起彼伏,环保主义者与民间团体纷纷高呼,要求停止稀土厂的运作。希盟顺势而为,将“关闭稀土厂”作为竞选宣传工具,赢得了无数选民的支持。然而六年后的今天,这份承诺似乎被遗忘在执政现实的夹缝中。

希盟1.0和2.0在兜兜转转执政后,关闭莱纳斯稀土厂的承诺却迟迟未见行动。相反,如今的团结政府允许它继续运营,并进一步提出推动稀土产业上、中、下游价值链发展的计划,让不少曾经相信这项承诺的环保主义者与民众感到失望。

稀土产业是双刃剑

其实,稀土产业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稀土是现代工业的重要原材料,广泛应用于高科技产品、可再生能源和军事装备。宏观来说,全球对稀土的需求与日俱增,尤其在能源转型和电动车的革命浪潮中,稀土显得更加珍贵。

另一方面,稀土的开采与加工对环境的破坏同样不容忽视。稀土矿产的提炼过程会产生大量有害废料,若处理不当,将对土壤、水源和空气造成严重污染,威胁生态系统和健康。

拉菲兹表示,东海岸有潜力成为稀土元素加工和大型工业发展的枢纽,若不抓住机会,会导致我国错失投资机会。

经济发展和吸引外资无可厚非,但人们更想知道的是,当政府转态继续发展稀土产业时,是否具备妥善处理环境风险的能力,以及制定了足够严格的监管措施?

更何况,竞选承诺是政党与选民之间的契约,像稀土厂这样的政策转变,不仅会让选民感到被忽悠,也损害了政府的公信力。

因此,我们希望政党能从稀土承诺跳票一事汲取教训。首先,竞选承诺应基于充分的研究和评估,不应为了取悦选民而做出过于理想化的承诺。

其次,任何政策的调整都需建立在透明一致的基础上。如果政府因现实因素无法履行某些竞选承诺,就应及时向民众解释原因,而不是选择沉默或模糊处理。

最后,政府必须在经济发展与保护自然生态之间找到平衡点。发展稀土产业并非绝不可行,但政府有必要制定严苛的环境保护和执法条文,确保稀土对生态和社区的影响降到最低。

稀土事件提醒我们,竞选承诺不能单纯地被视为竞选工具。毕竟,选民期盼看到承诺的兑现,而政治人物也必须明白,诚信是任何执政团队最宝贵的资产。

在制定任何宣言和政策时,政府既须尊重民意,也要面对现实,找到兼顾两者之间的智慧,秉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别再开空头支票,以免到头来出现自相矛盾的尴尬。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