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生活节奏快 工作学习压力大 年轻人冷对华团活动

【地方华团青黄不接(上篇)】

独家报道:江枚霞、王顺荣、林慧甄

(吉隆坡16日讯)年轻人外流、地方华裔人口不多、乡团规模太小、未成青年团等因素直接影响乡会组织的新陈代谢,加上目前生活节奏快、工作和学习压力繁重,让年轻人更关注自身的发展、职业规划等,许多人未将社团活动视为重大活动。

多名社团领袖异口同声提出,目前社团活动可能显得缺乏吸引力或与年轻人的生活方式不符,而一些社团仍然保留在传统模式,没有引入创新或吸引年轻人的元素,使到年轻人在社团内可能存在代际隔阂,感觉难以融入或发声。

青黄不接是许多较小规模乡团共同面对问题,然而严重程度不一,乡团也积极转型,希望不再被年轻人视为“鸡肋”。

有乡团未设青年团

华总总会长丹斯里吴添泉接受《南洋商报》访问时说,无可否认的是,我国年轻人参与社团活动的积极性的确有待加强,尤其是在乡团方面。

他直指大家可以发觉到国内,尤其是地方上还是有一些规模较小的乡会组织,并没有成立青年团,或者是母会领导层中也难以吸引到年轻人参与。

“当然,这个问题牵涉到很多原因,包括年轻人心态、地方上华裔人口不多、年轻人外流,以及年轻一代往往是的抱着‘有经济或事业有成后才来参与社团’的心态等等。”

他也提到华青一般上是抱着上述的心态,尤其是有意要成为领导者的人士,因为华团和华青团,很多并没有像友族青年组织般,获得政府或官方在财力物力方面的资助。

华团自力更生

吴添泉说,华团和华青团主要都是靠自力更生,出钱出力,出时间出精力,因为华团不是利益机构,这里没有“康头”,有的是出钱出力。

“这个定位必须要很清楚。当然,华团需要华青,因为华青有魄力、有热情、有力量,也有能力!”

王锦超:毕业后到城市
地方年轻人稀缺

马来西亚花都同乡会会长拿督王锦超也直言,年轻人在毕业后大多选择到大城市发展,造成地方社团在吸引年轻人加入方面难上加难,面对巨大挑战。

他以地方上的籍贯会馆为例,指出这些会馆正在逐渐老化,青黄不接的现象更是令人担忧。

他受访时说,会馆的活动缺乏新鲜感,也是令到导致年轻人不愿参与的原因之一。此外,华团与校友会不同,校友会通常有固定的会员来源,而华团却面临会员流失的问题。

就花都会馆而言,目前年轻人的比例只占总会员人数的10至20%。由于人手短缺,会馆的活动多以简单的聚餐及祭拜等为主。

王锦超指出,这类活动难于获得年轻人的青睐,甚至有时候连部分现有的会员支持也难以获得。

不少社团处于“冬眠”

他还提到,国内大大小小有约9000个华人社团,但其中不少处于“冬眠”状态,没有举办任何活动。他担忧,如果这种情况得不到改善及处理,许多社团可能会在时间的洪流中逐渐被遗忘。

他也提到花都会馆隶属广肇会馆拥有逾40个属会,大部分属会都面临年轻人参与不足的问题。

“大家开会的时候,都是你看着我,我看着你,难于找到解决的方案。”

他也以端洛花县会馆为例,该会会长已近80岁高龄,而那里也只剩下社团注册局规定的7人理事团,而此情况相信也在不少内陆地区发生。

陈坤海:修改社团章程

允许主席连选连任

槟州华人大会堂主席丹斯里陈坤海接受《南洋商报》访问时指出,年轻人不积极参与社团组织确实是社团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在青黄不接下社团不得不修改章程,允许主席连选连任,以确保组织的稳定和持续性。

他说,这种现象不仅影响组织的发展,也对传统文化传承带来挑战。因此社团须更着重于广招会员,尤其是吸引青年的加入,而非单纯依赖修改章程。

针对哪些会馆社团比较常有类似问题,陈坤海表示,比较常见的有宗亲会、同乡会、文化团体等,这些组织因其传统性质较强,更容易出现年轻人参与不足的问题。

陈坤海认为,通常年轻人比较没兴趣参与乡团宗祠,可能是因为对乡土文化有疏离感,与第一或第二代华人相比,青年对祖籍、血缘的没有强烈的认同和归属。现代社会也因为提倡个性化和自我实现,导致年轻人的价值观出现变化,不再那么重视传统的家族或宗亲观念。

询及年轻人不参与社团组织的原因时,他说,涉及多方面的因素,包括:

1)社团/宗祠制度封建:一些社团制度过于传统,缺乏灵活性和现代化管理方式,难以吸引年轻人的兴趣。

2)倚老卖老:一些社团中,老一辈成员固守权位,缺乏对年轻人的包容和信任,导致年轻人感到被忽视和不受重视。

3)皇亲国戚占据权位:部分社团存在家族式管理现象,权位被固定的家族或亲属垄断,排斥外来者,特别是年轻人。

“讲到乡团宗祠的制度是否封建,个人认为,乡团宗祠基本上有封建性的特征,但不等同封建制度。为什么我说有封建特征呢?从以下几点可以理解。”

1)血缘和宗族观念:宗祠体制强调血缘关系和宗族观念,家庭成员在宗祠里以血缘关系为基础,进行集体活动和祭祀,不能否认这与封建社会的宗族观念相似。

2)等级制度:在宗祠活动中,家族成员按辈份和年龄排序,尊重长者,这种长幼有序的等级制度与封建社会的等级观念,有一定的类同性。

3)传统权威:宗祠通常由家族中的长者或有威望的人管理,这种权威形式与封建社会中尊崇权威的特征相符合。

4)道德规范:宗祠制度注重孝道、忠义等传统道德规范,这些规范在封建社会中被视为重要的道德准则。

宗祠制度独特功能

然而,陈坤海认为,就算如此,宗祠制度也有其独特的社会和文化功能,包括文化传承、维护家族团结和凝聚力、作为社区活动中心、开展活动的平台,且能够提供归属感和精神支持。

因此,陈坤海直言,综合以上所述,虽然乡团宗祠制度具有一些封建特征,但它在现代社会中也发挥着重要的文化和社会功能,不能简单地将其完全等同于封建制度。

针对社团领导是否倚老卖老是否占据权位不放的事项,他形容,则是见仁见智的问题。

许多时候,领导连任,是因为缺乏接班人或接班人还没准备好;现在不少社团也修改章程,把领导的任期加以限定,占据权位的情况是可以避免的。

何瑞春:虽未设青年团
在职理事不恋栈权位

槟州各姓氏宗祠联委会主席何瑞春被询及哪些会馆社团比较常有类似问题时,他形容,这胥视各别组织而定,确有某些属会面对无人接班、无人竞选的窘境。

他说,在处于弱势时,年长者须迫于连选连任是无可避免的选择,若不予以对组织来说是行不通的。

针对年轻人不参与社团组织是否与社团组织制度封建、倚老卖老、“皇亲国戚”占据权位等有关,何瑞春表示,他不排除有以上的现象存在。

惟他重申,只要在社团组织中有表现和发挥所长的机会,青年就会乐于参与其中,成为强大的支撑力量和后盾。

他坚称,不存在社团宗祠等组织不符合时代的问题,只要有得表现、鼓励和栽培,就会有接班人,兵强马壮的组织就会变得越来越强大,成为令人敬仰和值得骄傲的组织。

黄保俊:年轻人忙于事业
学校家协也少人参与

吉兰丹中华大会堂会长拿督黄保俊受《南洋商报》询问时表示,当前社团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是吸引年轻人参与。年轻人忙于创业和打拼事业,再加上需要照顾家庭,他们往往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参与社团活动。

“冠病疫情之后,人与社团的联系变得疏离,年轻人不愿意出来参与社团事务。现在的年轻人想法与我们老一辈不同。”

他提到,现在是男女平等的时代,双薪家庭增多,他们对社团的兴趣逐渐减弱。反观,商团更容易吸引年轻人的参与,因为能够帮助年轻人看到商业机会,提高现有生意的质量,这对年轻人具有更大的吸引力。

不过,他也提到,青商团同样面对人员流动性大的问题。

“这是一个社会问题,如何吸引年轻人加入是当前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

家长不愿贡献时间

黄保俊也是吉兰丹中正学校董事长,他说,实际上,学校的家教协会也面对同样问题,特别是华裔家长都不愿意参与家协,因为需要贡献时间和金钱。

“以前大家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现在的人却觉得是浪费时间和金钱。”

他说,吉兰丹的华裔人口原本就不多,如果华裔都不积极参与文化和宗教活动,总有一天会被边缘化。

他提到,不仅是社团组织,州内年轻人也不热衷参与政治活动,包括青年组织,如青运。

“这些问题并非一两年内可以解决,各社团都在面临挑战,尤其是如何物色接班人。毕竟在位的领导人,总有一天要让贤,不可能永远担任领导职务。”

黄健凯:吃力不讨好
参与对社团耗时费钱

吉兰丹车商公会会长黄健凯认为,造成社团组织青黄不接的主要问题在于现在的年轻人对社团毫无兴趣,并觉得参与社团组织是吃力不讨好的。

黄健凯也是吉兰丹中华大会堂署理会长,他说,年轻一辈将精力花在照顾家庭及事业上,有者下班后还要开会,因此他们会觉得参与社团后,就没时间陪伴家人,甚至很多时候还要付出金钱。

他指出,许多年轻人事业才刚起步,经济负担沉重,加上认为参与社团不会带来任何好处,包括无法在事业上或是生意上带来好处及利益。

何子荘:对传统乡团兴趣缺缺

吉兰丹海南会馆会长何子荘说,近年来,随着社会变迁和年轻一代对传统社团兴趣的减弱,越来越多的社团面临后继无人的困境,这一问题不仅影响了社团的日常运作,也对其长远发展构成了威胁。

他说,该馆也是其中一个面对上述问题的会馆,以致于他们不得不做出艰难决定,在上个月的年度会员大会中修改章程允许会长职可连选连任,确保该馆能够持续运作。”

他指出,该馆原本章程是,会长职不得连任两届(6年)。不过,鉴于年轻一代对社团的兴趣不足,导致他们很难找到合适的接班人。

符兹海:年轻人参与度低

吉兰丹符氏宗亲会会长符兹海说,该宗亲会确实也面对严重的青黄不接问题,宗亲会内部成员老龄化,年轻一辈参与度低,此情况引起了广泛关注。

他说,目前,该宗亲会约有263名会员,大多为中年及年长者,年轻一辈参与度明显不足,导致宗亲会活力不足,活动组织困难。

他表示,年轻一辈对传统文化和宗亲活动的兴趣不高,缺乏积极参与的动机,更是导致宗亲会后备力量不足。

相关报道:

【独家】领袖勿埋怨青黄不接 多办年轻人活动招新血

 

ADVERTISEMENT

 
 

 

反应

 

要闻

【独家】领袖勿埋怨青黄不接 多办年轻人活动招新血

【地方华团青黄不接·下篇】

独家报道:江枚霞、吴思慧、王文斌、王顺荣、林慧甄

面对年轻人流失,乡团、社团青黄不接,多个受访的乡团领袖提出不同见解,然而逃不过的核心在于增加年轻人和社团之间的“共鸣”,领袖也不应一味地埋怨青黄不接,而是采取行动,以身作则展示加入社团的益处。

然而部分乡团领袖则感叹过去一些转型方式未有成效,而地方性组织要扩大功能,包括举办一些活动,可能也会面对缺乏培训人手等问题,属于知易行难。

引年轻会员要趁早

而在壮年就当上社团领导的受访者则建议,吸引年轻会员加入要趁早,如此一来才能尽早做好接班的相关安排,确保人才济济。

柔佛州中华总商会总会长拿督赖君杰认为,社团组织要摆脱青黄不接的问题,首先就必须尽早拉拢年轻会员的加入,尽早培养接班人。

他说,每个商团组织都须依据章程行事,一些组织人才济济,不愁没人接棒,但一些小地方的组织确实缺乏潜质领导人,所以,抓紧时间培养接班人,才是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

他建议各个公会组织都应该设立青年团,注重培养新人,不让组织逐步迈向老龄化。

“就以柔州中总的青商团来说,20多岁的会员不在少数,我们通常会让他们参与学习商会的运作,了解商会的目标与使命,一段日子参与后,就不愁没有接班人选了。”

组织都要有新陈代谢

今年44岁的赖君杰也是新山中总会长,他接受《南洋商报》访问时指出,提早让年轻人到组织内学习是非常重要的,毕竟每个组织都要有新陈代谢,以便创造不一样的创意思维,带领组织迈向日新月异的新世界。

他以本身的经历举例,在28岁加入新山中总,2年后成为董事,接着就陆续掌管了交际组、中小型企业与人力资源发展组、青商团等小组,前后整整经历了15年的学习与磨炼,才坐上会长的位置。

“世界在改变,很多国家,尤其是欧美国家的领导都非常年轻,我也是年轻领袖,我绝对认同所有组织都需要老、中、青领袖,以便互相配合推广会务,而年轻领袖也特别需要前辈的指导,分享创会过程中的经验,才能带领组织发展得更稳健。”

另外,赖君杰也认为,社团组织必须与时并进,多多举办能吸引年轻会员人的活动,比如人工智能(AI)或电子商务的新题材项目,让年轻会员愿意多参与组织的活动,循循渐进地活跃并熟练起来,以准备好成为组织未来的领导班底。

“我们鼓励年轻人能在18岁至21岁之间加入公会组织,用十数年的时间去学习、观摩和累积经验,以便日后能在三、四十岁之龄及具备资历的情况下成为领袖,让组织领导层年轻化。”

王锦超:办年轻化活动

对于许多乡团而言,过去并非没尝试“年轻化”去逆转当下的局势,然而许多时候事与愿违,面对诸多拦阻。

花都同乡会会长拿督王锦超也透露,过去为了打破年轻人不热衷于参与社团的现象,其会馆已计划举办一些年轻化的活动来吸引年轻人的加入,例如打架子鼓、武术及舞狮等活动,然而面对的问题是缺乏教授这些技能的人才。

“只是目前面对的问题是,谁能够去教呢?”

他还提到,虽然会馆也尝试举办年轻人喜欢的卡拉OK歌唱活动,但最终也未能吸引到多少年轻人的参与。

王锦超认为,培养孩子对会馆的兴趣应从小开始,家长应以身作则,鼓励孩子参与社团活动,并传递会馆的相关信息,通过互动交流培养对会馆的归属感,从而壮大会馆的阵容。

会馆或改名俱乐部

王锦超也开玩笑地建议,一些社团或许应该放弃“会馆”这个名称,改用“俱乐部”,这样可能会更吸引年轻人

他指出,对年轻人而言,会馆可能显得过于沉闷,尤其是一些会馆内张挂历届先贤的黑白照片,令他们感到阴森。

为此,其位于怡保的会馆已进行装修,以避免“吓”到有潜质的年轻会员。

黄毓华:需从母会做起
让年轻人享隐形福利

森美兰福建会馆会长拿督黄毓华指出,要解决会馆组织青黄不接的问题,需从母会的根本做起,包括修改章程,让组织更具潜能,年轻人享受到隐形的福利,不能为了“要改而改”。

他举例,若好的领导人受到章程限制,在2、3届任期就要卸任,在没有可以接棒的领导层接上来时,领导层就面对着滥竽充数的情况,造成母会越来越弱,不但组织无法强大起来,更不能吸引到年轻人的加入。

他表示,唯有领导层拥有强大的思维及坚守理念,组织才会变得强大,而在看到组织有未来发展的情况下,年轻人自然就会接踵而来。

黄毓华认为,随着社会日新月异的演变,会馆领导层须清楚会馆的定位,尤其是现今必须高调地走入社会,增加曝光率,如此一来举办的活动才会获得更多的关注。

他说,森福建会馆举办的每项活动都是由不同人轮流担任筹委会主席,通过活动训练人才,也能认识到高层人士,享受到隐形福利后,年轻人能将平台的好处分享及宣传给亲戚朋友。”

他强调,现今会馆不再着重于广招会员,反而是要将方向放在招揽社会贤达,尤其是社会上的活跃人士,一旦招揽入会后,搭配内部领导的开明,就可任由将士自由发挥,立马发挥作用。

陈川正:领袖应以身作则
领导组织活跃起来

森美兰海南福会馆会长拿督陈川正则指出,若要解决组织的青黄不接的问题,领导不能只是一味地埋怨青黄不接,而是领袖本身应该要先以身作则,领导组织活跃起来,才能吸引到年轻人。

他表示,会馆组织本身必须先与时并进,才能迎合新生代的需求,而会馆可作为年轻人拓展人脉、培养自身领导能力,以及表现自己的优质平台。

“花若盛开,蝴蝶自来,领导不能一直喊青黄不接,而该身体力行地去实践改革及传承的工作;若组织只是重复上届领导的步伐,没有作出任何的改变,组织就会原地踏步,并且还会变得越来越陈旧。”

他说,虽然会馆是先辈所遗留下来的产业,主要发挥承先启后的作用,同乡之间守望相助,传承乡音,但是作为当代的接班人,有责任思考如何将这份产业横向发展,更上一层楼。

吴添泉:转换心态
华青更热衷于政治

尽管华青被指不热衷于参与社团活动,但是吴添泉却提到,近年来华青对政治领域有所改观,从过去的冷感转为目前的热衷。

“这是好和积极的现象,因为越来越多的华青关心政治、评论政治,也参与政治成为议员,尤其是政党的青年团,又或者是部长议员身边不同领域的秘书职位等等,我想,这是有目共睹的。”

他强调,但要声明的是,社团和政治不同,社团必须超越政治,可以关心但不应热衷,更不能政治化,“这一点是我希望年轻一代能够分清楚并不要混淆的。”

再者,在支持社团组织的发展方面,他希望政府应该给予华团和华青团,包括华青活动制度化的拨款,让民间组织拥有政府资助下展开活动,尤其是年轻人,更应该获得政府给予的资助和机会。

此外,他认为,在社团中的老、中、青,青年团和妇女组都必须加强沟通和联系,接受不同年轻层和各方面的意见和看法,给予机会,通过不同的活动吸引大家的兴趣,并以接地气和团队的方式领导,“这都是可行的。”

他指出,华青不参与社团,和社团活动内容没有在太大关系,因为如果有这个现象的话,华青可以参与进行,从事改革,注入符合年轻人和年轻化的内容,如主办体育运动、音乐、摄影和网络领域等等,都是可以和可行的。

陈坤海:部分乡团修章
让外姓人或籍贯可参与

槟州华人大会堂主席丹斯里陈坤海受访时则提出,有些乡团因此修改章程,让外姓人或不同籍贯的可以参与,如会员的配偶,甚至开放给一点亲属关系也没有的大众。

“当然,这是治标不治本的,乡村宗祠的领导和大家长,还是必须向年轻人晓以大义,让他们明白慎终追远、认祖归宗的意义和重要性,让年轻人对传统文化传承培养起兴趣。”

“这一类的会馆社团也必须了解某些沿袭下来的活动,对于新一代的会员来说可能已经过时,或缺乏吸引力。社团可以引入现代文化、技知传授和娱乐时耄的活动、与社会上的文教政经动态接轨来增加号召力。”

除了修改章程还可以采取以下解决方案:

1. 广招会员:积极招募新会员,尤其是年轻人,通过各种渠道扩大会员基础。

2. 加强宣传和教育:通过现代媒体和社交网络加强社团的宣传,使年轻人了解加入的意义和好处。

3. 组织活动吸引年轻人:举办符合年轻人兴趣的活动,如文艺演出、体育赛事、志愿服务等,增加参与感和归属感。

4. 设立青年委员会:在社团内部设立专门的青年委员会,让年轻人有更多的话语权和参与机会。

5. 提供培训和发展机会:为年轻会员提供培训和发展的机会,如领导力培训、职业发展讲座等,增加他们的积极性。

6. 放宽青年团团长的年龄限制:为了吸引更多青年参与社团事务,建议将团长年龄限制放宽为45岁,并允许团长继续连任,以确保领导层既有经验又能与年轻人更好地沟通和合作。

扩大组织宗旨加入商贸元素

陈坤海补充,扩大组织宗旨、加入商贸元素,让青年有机会参与商业活动,如博览会等,也可增强对年轻人的吸引力和认知。

他举例,槟州华人大会堂经贸组或槟州中华总商会青年团就有提供年轻人对内外商业交流及商务考察的机会。

何瑞春:虽未设青年团
在职理事不恋栈权位

槟州各姓氏宗祠联委会主席何瑞春也是北马何氏公会主席,他直言,虽然该会未设有青年团,惟母体重视青年理事和会员的支撑,在职理事也具备礼让精神不恋栈权位,致力于为青年辅路并给予鼓励和栽培。

“只要有活动,让他们在组织中产生共鸣和活跃于会务活动,肯定会把青年留住,青黄不接就不成问题。

“槟州各姓氏宗祠联委会的庙会组织‘传承者’辖下拥有2000余个年轻志工,即可见一斑。在拥有青年理事和会员支撑下,社团组织就不至于会面对没有接班人的局面。”

符兹海:应加强青年培养

吉兰丹符氏宗亲会会长符兹海则认为,要改善情况,就应加强青年培养,通过青年团组织和策划适合年轻人的活动,例如文化交流、志愿服务和技能培训等,以吸引年轻人参与。

他说,宗亲会也应利用社交媒体平台和移动应用,及时发布活动信息和新闻,加强与年轻一代的互动和沟通,也可增强年轻人对宗亲会的了解和认同感。

他希望未来可加强老中青三代互动,通过组织让老中青三代共同参与的活动,促进不同年龄层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增强宗亲会的凝聚力。

“如果情况允许,也应探讨安排经验丰富的长辈作为年轻宗亲的导师,分享他们的经验和智慧,帮助年轻人更好地融入宗亲会,并为未来的领导层培养后备力量。”

“我们深知青黄不接问题的严重性,只有通过吸引和培养年轻一代,才能确保宗亲会的持续发展。我们希望通过这些措施,能够激发年轻人的热情,共同传承符氏文化,为宗亲会注入新的活力。”

相关报道:

生活节奏快 工作学习压力大 年轻人冷对华团活动

视频推荐 :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