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

福建煠肉汤 从祭神明的食物延伸

仁嘉隆福建菜 系列三(完)

报道|吴梅珍 

摄影|叶添益

在雪兰莪州仁嘉隆(Jenjarom)或万津(Banting)一带的福建社区食肆常见“刹肉”。用华文念或许无法理解。但是对着一个福建人用福建话讲“刹肉”,他必然会“喔”的一声。

民间音译字都是随心所译,但《台湾闽南语常用词辞典》针对“Sab”这个料理动词的规范,刹肉正规的写法应是:煠肉。

仁嘉隆老厝民宿馆主兼社区文化工作者洪顺明纠正说:“在雪隆一带横行的煠肉料理都是煮成汤,理应当正名为‘煠肉汤’”。

《烘边煮语/台湾闽客料理的对话》一书指“煠”字——煠,汉字字义指食物置于热油或热汤中,熟了即捞起的烹调法。不过在福建餐桌上,“煠”是料理动词,专指不下调味,以清水煮熟食物即捞起的水煮法。

一般福建人的“煠肉”都是在节日进行,尤其是大日子祭神时节。且新年祭神的三牲一般都煮得半生不熟的,可是有理由的!

半生熟三牲再料理

洪顺明说:“煠肉是福建一带的饮食习惯,福建人拜神要准备三牲,一块三层肉、一只鸡和一条鱼。古人拜神的肉肴都是用水煮熟,在我儿时记忆,拜神的肉一定是稍微煮熟,不能全生,可是也不能熟透。”

为什么?

“因我们和神不是很熟,可是祂又看顾我们的家宅,我们和神的关系是‘半生熟’,因此拜神的三牲就要煮半生熟。一般上,拜了神之后,回到厨房,主妇会将这些半生熟的三牲再度料理,煮成全熟,符合人类饮食习惯的熟食,但是祖先祭品是全熟,在于我们和祖先是熟人,所以祭品也是全熟的食物。”

在仁嘉隆和万津这一带,祭拜了神明的三牲,鸡肉就会拿去厨房炒或者蒸熟,煠了的三层肉,会用回刚才煠肉的汤,加咸菜、豆腐、苦瓜、猪杂,煠了的肉切成薄片下去煮熟,这样的汤料理福建人称它为Sab Bak Thng(煠肉汤)。”

后来有人就将家里寻常在吃的煠肉汤带到餐厅推广,就成了万津、仁嘉隆特有的福建风味菜。

在仁嘉隆要吃刹肉当地人都会介绍你去“肥烈刹肉汤”。

【肥烈刹肉汤】

地点:125-B,Jalan Jambu Mawar 1,Taman Sri Jarom,42600,Jenjarom,Selangor.

电话:012-353 7777

营业时间:早上7时30分至下午2时(周三休)

浓稠的肉焿汤

7月带台湾作家刘克襄走了一回大马福建、潮州和粤菜文化之旅,在吉隆坡茨厂街金莲记遇见肉焿汤,他颇意外马来西亚居然也能喝得到福建的肉焿汤。但大马福建人都懂,只要有卖福建面的几乎都会连带卖肉焿汤。

因肉焿汤,来到仁嘉隆巴刹档口,无招牌的档口就在“英满园素食”。

后继无人结业

洪顺明说:“仁嘉隆创村时有3家大炒档口,排名分别是:姚孔雀、徐补风和黄连坛。以前人们想要吃福建面就会想到孔雀和黄连坛。可惜,目前仅存的是巴刹这一家黄连坛的媳妇阿福嫂,炒了四十多年。”

说来很无奈,连仅存的阿福嫂炒面因后继无人,瓜拉冷岳升格为市巴刹档口进行大装修,她说:“阶段性的装修正在进行,只要装修到我这一部分,我会直接结束营业,目前无人接手,我一个人要炒及照顾门面,无法兼顾,加上年事已高,孩子们也希望我在家颐养天年。”

仁嘉隆的福建面是细细的黄面,面由村人自制,焖得湿湿稠稠的。

自成一派的福建面没有任何的海鲜成分、左口鱼也缺奉,纯粹是菜心、猪油渣、猪肉,很单一的味道,好吃的理由全在老板娘是慢火细炒出的慢食味道。

揉捏成松散薯粉肉

福建人爱汤汤水水,正宗福建人的餐桌一定会有汤的。所以,福建人吃福建面一定会搭配一碗肉焿汤。

坊间对于肉焿汤的名字也有很多的争议。到底应该写成肉羹汤,还是肉焿汤?洪顺明说:“肉焿汤是用一些难煮软或线纹交错的猪肉部分,用刀背剁软,再以薯粉和调味料揉捏成松散的薯粉肉,福建人最常以苦瓜、菜心下锅煮成一味简汤,所以是“清”汤头没有羮的形态,叫肉焿汤会比较正确。”

《汉典》对焿的注解是:一种需经勾芡、加料的浓稠羮汤。作法虽似传统的羮,但在“鱿鱼焿”、“肉焿”上多用此字。

“裹薯粉”让瘦肉或者比较粗糙的肉或者香菇变得滑嫩、可口,是一种福建人对于食材的处理作业,只是昔日人们都是捡选一些肉感不好的肉裹薯粉让它变嫩,现代 代生活富裕,用来制作肉焿汤的肉,都是精致的好肉,反而省去了用刀背剁肉的工序了。

从前的肉焿汤是福建人的厨余粗食,近代虽然还是庶民食物,卖相精致多了。

【巴刹阿福嫂福建面】

(仁嘉隆菜市场)

早上8时3分至下午2时(周二休)

像虾面的“叻沙”

仁嘉隆有一味当地人引以为傲的“叻沙”(Laksa)村民都会建议一试,此面只在仁嘉隆才有,离开了,就寻不到这味道了。可是,仁嘉隆又理不清这面和咖哩的关系,于是统称它叻沙。

仁嘉隆幸福村巴刹8间店/古早味阿隆叻沙——就是一家60年只为做好一味食物的老档口。

洪顺明说:“小时候去外婆家,叶志荣骑着三轮车载着叻沙经过,外婆都会截停他,用20仙给我买一碗叻沙,回家还会自己添加薄荷叶,外婆知道我爱这么吃,这已成了我的肠胃记忆。”

放入“椰浆”自成一派

这一碗蕴藏了洪顺明半生记忆的“叻沙”,外地人闯进去一看必然会说:“不就是一碗咖哩面吗?也有人会觉得它有虾面的影子。”

确实还真的不是一碗咖哩面。原因就出在这碗面是由福建人喜欢的“虾面”融合了马来人的元素“椰浆”形成的自成一派。它的成分在于:尖虾、蚶、豆芽、豆卜、葱头肉油粕和半粒水煮蛋。

这是福建人来到仁嘉隆,接触了其它族群文化,可能无意中在虾面中加入椰浆的成分,却发觉它好吃极了,因此,就延伸出如此奇特的风味。

具体来说,它的味道就是以虾头虾壳熬出的汤底中,有淡淡的椰浆和辣椒味。

这一碗叻沙从已故第一代掌门人叶志荣,传到第二代人叶林财依然将味道保存很好,60年来味道不变,变的只是从昔日的三轮车转到小档口吧了!

【古早味阿隆叻沙】

地点:靠近仁嘉隆早市巴刹

营业时间:早上7时至下午3时

反应

 

美食

福建菜番外篇 “芋子芋孙”芋钵

报道|吴梅珍 

摄影|叶添益

很多福建菜并非一时三刻可以寻找到她的身世。《仁嘉隆福建菜》番外篇带大家去福建系杂菜档和酒楼去品尝一些福建人很熟悉但是又说不出由来的福建菜,让舌头和眼睛记下这些味道,未来再去寻根。

雪隆一带的杂饭档口(俗称经济饭档),较常见的都是潮州、客家或广东人主理的杂饭档,标榜福建菜系的杂饭档较少见,仁嘉隆老厝民宿馆主兼社区文化工作者洪顺明特地带记者走访一家经营了30年的杂饭档口“武辉小食店”,卖的就是妥妥的福建菜。

武辉小食店经营者就是昔日仁嘉隆出名的“炒米粉”高手徐补风的孩子徐武德,从大炒、卖鸡饭到现在转卖杂饭,徐武德只是觉得杂饭对他来说驾轻就熟,当天有什么菜他就煮什么,经营了30年,已然掌握客人口味,一天整上三四十道菜,大部分都是热销好卖,就持续推出。

身为福建人,他并不是故意要煮福建菜,只是这些都是家里常吃的菜色,搬到食物柜上客人也爱吃,就自然形成。

一味都是“黑”

此次采访的一行人,都是福建人,一看到食物格里的菜有鸡脚笋、粕圆(炸圆子)、猪血大肠、蒸猪肉、焖猪肉就觉得备感亲切。

福建人的菜色容易辨识,一味的都是“黑”。另一个可以了解福建菜特色的就是福建人和广东人在炒菜上,福建人爆香用油是葱油,广东人用的是蒜油。

洪顺明特别选在星期三上门就是这里逢一、三、五都有“卤猪头皮”,这可是福建人最爱福建菜,可惜,当天刚好猪贩没有货源供源,只好败兴了。洪顺明说:“纵然年轻人不懂饮食文化上的所以然,但是只要这些传统菜还在保留,年轻人吃得到,他们还是会吃的。”

徐武德补充:“的确有不少年轻人还是懂得欣赏我们的卤猪头皮的。”

对于饮食文化的守护,洪顺明认为,饮食是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他们推广社区中最重要的一环就是守护文化遗产。在饮食这一块,他们可能无法力挽一道食物的消失,可是他们可以通过记录将曾经拥有的饮食文化都记载下来,记载它的烹饪工序,也许有一天有人在寻找或者想要复刻时,可以在记录中找到一些有用的蛛丝马迹。

【武辉小食店】

地点:314,Jalan Sekolah,42600,Jenjarom,Selangor.

营业时间:9am-12pm

福建菜系——芋头

《南洋商报》曾采访仁嘉隆的新金龙海鲜酒家,当时重点不是福建菜,那年的带路人阿鸿引导我们走入仁嘉隆新村品尝两味特色粉食:土煲鸡和螃蟹炒米粉。

但在寻找福建菜时,洪顺明就点明必点的福建味是芋钵(它有一个漂亮的名字:佛钵飘香)和卤面。洪顺明说:“中国各大籍贯里,就属福建人最喜欢芋头。福建菜中都有芋头的影子!”

福建人喜欢芋,因芋头意译“芋子芋孙”(保护子孙的意思),因此仁嘉隆一带几乎每一家酒家都可以找到芋钵这一道芋食。”

身为福建人,记者记得父亲3年前离世,丧葬仪式上也芋头!当时,父亲的坟碑则建好举行安碑仪事,师公叫男丁在“墓龟背”上种一棵芋头,当时的解释是芋头天生天养容易种植,种芋有“芋子芋孙”的意喟。后来,一些祭拜上也必然会有芋头相关的料理,只为了意义上追求“多子多孙”。

说回新金龙的芋钵,大家都被逗乐了!卖相如此欢乐的芋钵还是首次见到。6朵花造型的脆饼铺陈其上,洪顺明指定钵中的馅料要传统的,所以钵中炒料有红萝卜、马蹄、小玉米、青椒、鸡肉。福建人吃芋钵主要是吃芋头,馅料从来不是重点。新金龙的钵馅变化很多,客人可以选择要排骨、虾姑、田鸡。一个好吃芋钵最主要是要舍得多下芋泥。这里的芋钵值得一探,咬下去满满都是芋头的清香,松软之余,外圈炸出的蜂巢感也考功夫。

传统福建菜

新金龙的菜单,还有许多其它地方难得一见的福建菜,譬如红酒菜鸡米粉。

这个福建村子里,昔日大部分人都懂得制做红酒,尤其是福建媳妇即将分娩,婆婆一定计算时间给媳妇坐月子准备红酒,最少都整个12瓶,坐月子吃剩的后来就成了烹调上的料理酒,于是在村里,到处都可以找到红酒面线和红酒鸡炒米粉等料理。

其它的福建菜还有芋包香虾、香酥婆圆、冬菇鸡脚、冬菇鱼鳔,值得一试!

【新金龙海鲜酒家】(Restoran Sin Kim Leong)

地点:78-A,Jalan Intan 2,Taman Yayasan,42600,Jenjarom,Selangor.

电话:03-3191 3932

营业时间:4.30pm开始(周三休)

二代五香肉卷

若要推荐最有福建味的夜宵——肯定是“五香”。

中马这一带人称它叫“五香”,大马人更熟悉的另一个名字就是Lobak。或者叫五香肉卷。如果在仁嘉隆过夜,一定要到万寿宫这一带吹吹风、望天,并到这里品尝一下福建人的五香。我们是从新金龙走路到万寿宫出名的“吃饱饱五香”摊口,说白了,五香就是一堆的炸物。

洪顺明说:“我就选一些店家自己做的,不是批货的食物来点。我带过厦门和金门的教授群来这里探食,他们都告诉我,仿佛回到家乡,味道和当地如出一辙。”

甜甜四果汤

第二代经营者黄联进,自述是福建永春人,2004年爸爸开始制做传统五香并在这里售卖,一眨眼20年了。店里的五香大部分都是自己做的,芋头肉卷、肉卷、炸肉、虾、紫薯角都是非常好卖的种料。

不愧是福建人,爱芋本色在这里被发挥得淋漓尽至,好多道炸物都有芋的成分,薄饼皮芋头猪肉卷、芋香卷、芋头片。福建人吃五香一定会配的就是四果汤(也有些是配六味汤)。

简单来说就是龙眼汤中加入仙草、燕菜、薏米、冬瓜粒等食材。

凉风中,露天吃五香的体验,现在已不多见。有机会必要一试。

【吃饱饱五香(万寿宫)】(Restoran Sin Kim Leong)

地点:LOT 5623, Jalan Sungai Buaya, Kampung Sungai Jarom, 42600 Jenjarom, Selangor.

营业时间:3pm-10pm(周一、周二休)

电话:019-689 1433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