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财经

长假出游费低于疫前 中国人信心弱降级消费

(北京9日讯)尽管有迹象表明,在中国政府最近推出一系列刺激措施后消费趋于稳定,但在周一结束的国庆长假期间,中国游客的单次出游花销要低于新冠疫情之前。

根据中国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的数据,国庆节假日7天,全国国内出游人次较2019年同期增长10.2%,但总花费较2019年同期仅增长7.9%。

根据彭博基于文化和旅游部所公布数据进行的计算,这意味着单次出游的花费,比五年前下降了2.1%。

不过,单次出游日均花费约为131元人民币(约81.90令吉),高于5月份劳动节五天长假期间的113元人民币(约70.62令吉)。

高盛经济学家王利生(译音)等人在报告中表示,人均出游支出较低和服务价格低迷,说明国内需求仍然疲软和消费持续降级。

这是中国政府在节前宣布的措施如何影响消费者信心的首个缩影,此前数月的零星努力始终未能遏制住经济放缓。

尽管有人担心中国政府需要采取更多措施来确保需求持续复苏,但刺激计划仍然推动中国股票取得了领先全球的上涨。

支撑信心有待观察

法国兴业银行大中华区经济学家米歇尔林(译音)表示:“股市上涨和以旧换新计划可能帮助支撑了消费者信心,但这种情况能否持续还有待观察,最终,还是需要劳动力市场复苏以及房价企稳。”

中国政府9月末发布的政策包括降息、罕见的现金发放以及支持房地产和股市的措施,但在提供财政支持方面力度甚微,在解决失业问题或止住房地产市场下滑方面仍缺乏果断行动。

中国国家发改委官员周二承诺加快基础设施支出,但没有宣布新的强力刺激措施,令那些期待政府为股市涨势提供更多动力的投资者感到失望。

米歇尔林表示,发改委新闻发布会之前的预期过高,因为财政刺激不属于发改委的职权范围。

她表示:“决策者希望看到一个可持续的牛市,而不是2015年那一幕的重演,” 并敦促投资者保持“耐心”。

财政政策支持

官方媒体新华社周二援引国家税务总局的数据报道,国庆假期期间的综合零售销售收入较2023年同期增长9%,这是消费者信心走强的另一个初步迹象。

新华社在另一篇报道中援引交通运输部的数据称,长假期间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同比增长3.9%。

Pantheon宏观经济学首席中国经济学家邓肯·瑞格利表示,提振信心的关键是财政政策支持。

他说,疫情后“重新开放以来的模式是节假日期间消费强劲,然后出现消退。”

“随着政策基调的改变,这一次可能会有所不同,但前提是中国会跟进财政政策以强化仍然脆弱的信心恢复。”

 

ADVERTISEMENT

 
 

 

反应

 

国际财经

进场就大跌 中国新股民遭受震撼教育

(北京9日讯)中国股市今天大跌,不少新股民刚进场就遭受震撼教育,除了慌张寻求解套方式,也有人苦笑“没有发财命”,市场出现呼吁新股民冷静、平常心的言论。据统计,这波新开户的中国投资者以20多岁到30多岁的年轻人为主。

中国“十一”连假后的第2个交易日,中国股市从9月底以来的飙涨出现熄火,3大指数今天开低走低,最终沪指收盘大跌230.92点,跌幅达6.62%,收3258.86点;深证成指与创业板指跌幅更分别达8.15%、10.59%。

许多在“十一”连假期间开户的新股民,今天首度进场想要抢搭这波涨势,结果遭受震撼教育,令许多人相当焦虑,纷纷在网络社群中求救,包含在微博、小红书等平台都可以看到相关的贴文。

有人表示,初入股市希望能够快速获利而投入了一笔不小的金额,结果今天股市大跌,一整天都心神不宁,想着要赶快出场止损;也有人自嘲没有赚钱的命,今后还是脚踏实地工作就好。

一名在上海从事证券相关工作的张先生向中央社表示,由于股市近期表现不错,连带使得开户的申请大增,其中以20多岁的年轻人为大宗。就他的观察,当中有不少人过去并没有任何投资经验,也没有做任何准备、没有分析市场走势与股票类型,仅仅只是觉得“好像会赚钱”就进场,“这样的人最容易在股市中亏损”。

他认为,今天的震盪在股市是正常现象,对于老股民而言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但是新股民很容易感到不安,甚至因此退场。“这次行情虽然带来大量的新股民,但是这些人很可能只是看到短期上涨的趋势,因此一旦跌幅较大就会退出,这类的投资人可能不会长久留在市场里。”

根据财联社日前报道,中国这波新开户投资人以年轻人为主。其中,“85后”(1985至1989年出生者)、“90后”(1990至1999年出生者)成为主力;“00后”(2000至2009年出生者)开户数量也明显提升。

另据北京日报、羊城晚报报道,有如云霄飞车的涨跌走势,对新股民而言是上了投资学的第一课“冷静”,股市涨跌是常态,若凭一时的热情投资,很可能经不起股市的风浪,“股市不会单独给刚入市的年轻人特殊待遇”。

多家中国券商也发文提醒初入市场的新股民,“莫着急、走稳些,永远要用闲钱投资,不要让投资反噬生活”。

新闻来源:中央社

视频推荐 :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