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

【视频】NASA释出木星90天缩时影片 大红斑像果冻般摇晃抖动

(纽约12日讯)天文学家观察木星传奇性的“大红斑”至少150年,但这个大到足以吞下地球的反气旋仍持续带给人们惊喜。

美国航太总署(NASA)透过哈伯太空望远镜近距离观察大红斑90天,释出最新缩时影片显示,它的状态并不稳定,大小变化像是一颗被挤压又松开的压力球,或像果冻般摇晃抖动。

“虽然我们知道它在经度上有轻微的移动变化,但我们没想到会看到尺寸的震荡。据我们所知,之前并未发现这种情况。”

NASA戈达德太空飞行中心资深科学家赛门(Amy Simon)表示,“这真是我们第一次用正确的观测节奏来捕捉大红斑。透过哈伯望远镜的高解析度,我们可以确定大红斑在移动速度变快变慢的同时,大小也在收缩与扩张。这非常意外,目前还没有流体力学上的解释。”

赛门领导的“外行星大气遗产计划”(OPAL)每年都用哈伯望远镜监测木星和其他外太阳系行星。这些影像则来自一个专门针对大红斑的观测计划。

了解这个太阳系最大风暴的运行机制,就能将地球飓风的理论应用在更广泛的宇宙,或许有助科学家更加理解其他恒星周围行星上的气象现象。

“当大红斑加速和减速时,它会对北边和南边的风速激流产生推力。”

柏克莱加州大学共同研究员Mike Wong表示,“这有点像三明治,当中间馅料太多,吐司片就会向外膨胀”。

他将此现象跟海王星对比;海王星上的黑斑会在纬度间剧烈漂移,因为没有强烈气流来固定其位置。木星的大红斑则被夹在南纬的强烈气流之间,自从人类在地球用望远镜观测起,一直受困在这个位置。

自10年前OPAL计划开始以来,研究团队持续观察大红斑并预测它会持续缩小,之后才会趋于稳定、形状变得没那么长。

赛门表示,目前相对于风场来说,它的纬度范围过大,一旦它缩小到那个纬度带内,风将真正把它固定住。

研究团队预测大红斑的尺寸很可能会稳定下来,但目前哈伯望远镜只观察一个震荡周期。

研究人员希望未来透过哈伯望远镜拍摄的其他高解析影像,能辨识出其他的木星参数,揭开造成震荡的根本原因。

新闻来源:世界新闻网

视频来源:NASA Goddard Youtube

 

ADVERTISEMENT

 
 

 

反应

 

文教

国际太空站抵隆9分钟 10国小生与美太空人对话

(吉隆坡8日讯)国际太空站(ISS)抵达吉隆坡上空,来自苏丹希沙慕丁沙国小的10名学生有幸与美国航太总署(NASA)太空人苏妮威廉斯进行长达9分钟的直接对话。

国际太空站与地球有着330公里至435公里的距离,并于昨日(7日)傍晚7时55分至8时04分飞行经过吉隆坡上空。

国家天文馆高级助理主任莫哈末詹里沙说,这是自2007年,首位大马太空人拿督赛慕斯扎法登上太空以来,第17次与国际太空站太空人现场连线,每年仅有1次。

他说,国际太空站的飞行速度为每小时2万6700公里(每秒8公里),因此这次现场连线仅有9分钟。

激发科技与天文学兴趣

他希望让学生了解太空人在太空的生活,潜移默化向他们展示科技的重要性,激发他们对无线卫星通信和天文学的兴趣。

他也说,此次与国际太空站的现场连线在国家天文馆卫星接收站进行。该卫星接收站是世界少数能够与国际太空站进行直接通讯的卫星接收站。

“如果太空站的太空人遇到问题,他们可以选择与各地的卫星接收站联系。马来西亚国家天文馆的卫星接收站,就是他们能够选择的卫星站之一。”

他说,此次与国际太空站的现场连线,是国家天文馆第24届世界太空周的系列活动之一。本届太空周主题为“太空与气候变化”,于10月4日举办至10月10日,由科学、工艺及革新部主办。

国家天文馆卫星接收站内,负责与国际太空站联系者为无线电台控制员巴图里山及助理控制员周起超。

苏妮威廉斯在连线中提及,太空人在国际太空站的任务除了观察地球情况以外,还需进行一些与地球相关的探索性实验,例如3D打印等。

她尤其享受在太空中漂浮,唯独入睡对她来说略显困难。这是因为在国际太空站,并没有床、椅子或是地板,自己大约花了1个月才能在太空中放松和入睡。

她也说,雨水、微风及沙滩等,在地球上是平凡的事,但对太空中的宇航员来说却无比困难,这也让她对地球上的一切倍感思念。

“最近,我们看到了惊人的极光,这意味着一些太阳活动正在进行。我们也发现有一颗彗星正在靠近地球,靠近太阳系,宇航员的这些发现对地球来说很有帮助。”

视频推荐 :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