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团

吴逸平:政府应减少补贴的影响 提供税收减免予中小企业

(吉隆坡13日讯)马来西亚中华总商会(中总)新任总会长拿督吴逸平呼吁政府仔细评估减少补贴的影响,并在必要时提供救助措施,包括向中小型企业(SME)提供税收减免和补助金,帮助他们减轻财务压力,促进就业。

他指出,成本上升是各行业企业面临的重大挑战,尽管政府逐步减少补贴长期将利及民众,但重要的是仔细评估其影响。

“中小型企业对大马经济至关重要,我们感谢政府的持续支持,并呼吁政府和相关机构增加补助金支持,使中小型企业能够投资新技术、扩大运营,并在国内外保持竞争力。”

他强调,更多的补助机会将增强这些企业的韧性,刺激国家经济增长,确保中小型企业继续为大马的繁荣作出重要贡献。

他今早于中总第78届常年会员代表大会上致词时,如是指出。

数字化补助金计划 助中小型企业成长

他举例,中小型企业数字化补助金计划就是有效支持的典范,帮助许多中小型企业成长。

“我们建议在2025年财政预算案中增加资金,以进一步推动数字化整合和提升效率,建立明确指导方针和跟进流程,确保这些补助金的可获得性和有效利用。”

此外,他也敦促政府增强融资选项,特别是为制造业和服务业提供灵活贷款,让他们能更好地应对经济挑战。同时也希望政府能助企业解决熟练专业人才短缺问题。

他强调,要成为高科技行业的全球领袖,解决人才外流问题至关重要。

“政府可引入激励措施,如税收减免和工作签证,以吸引和留住人才,以解决人工智能、网络安全和工程等领域的人才短缺。”

去年国行指出,近50万名大马熟练专才正在海外工作。

令吉强劲表现 吸引国际投资者

吴逸平说,大马的政治稳定体现于令吉强劲表现上,吸引国际投资者推动经济发展,特别是在基础设施、制造业和高科技等关键领域。

根据大马投资发展局(MIDA)数据,今年上半年,外国直接投资达341亿马币,展示政府吸引投资的有效举措。

“大马经济增长及令吉展现良好前景,稳定的令吉吸引更多投资者来马,谷歌20亿美元投资数据中心的案例,突显我们的正面增长轨迹。

“我们必须继续创造这样的机会,以保持全球竞争力。”

他指出,虽然令吉走强提升投资者信心,但也对不同产业带来混合挑战。

他表示,企业希望稳定,避免汇率剧烈波动。因这可为他们提供规划和投资所需的可预测性,降低货币波动带来的风险。

反应

 

财经新闻

大华银行“商业圈”计划 拓展多美人脉与曝光率

由马来西亚大华银行(UOB)推出的“商业圈”(The Business Circle)计划,该计划提高了多美集团(TOMEI,7230,主板消费股)的曝光率,也为该集团带来了更多客户。

“商业圈”计划旨在为企业家和商业领袖提供交流与合作的平台,帮助企业家之间建立更深的联系。

多美集团第二代领导人拿督吴逸平接受《南洋商报》采访时分享了他参与这个计划的目的,以及该计划如何帮助多美集团扩大业务和拓展人脉。

也是该集团董事总经理的他认为,该计划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可以协助该集团提高曝光率。

“通过这个平台,我可以向之前可能从未听说过多美集团的人士介绍多美集团。当然,我们不会一开始就去推销产品,而是先建立信任,与这些企业家结为朋友关系,然后再探讨合作机会。”

他分享道,在这个计划中,他认识了许多优秀的企业家,特别是许多第二代的企业家。

通过这个计划,使他有机会与这些新一代的企业家交流及分享经验,同时也获得了拓展商业网络的机会。

获得许多新客户

“这个计划不仅仅是提供一个社交平台,更多的是让我们有机会去学习商业知识。大家可以在一个轻松的环境中互相认识、分享和探索合作机会,这对我而言非常有价值。”

他也相信,这个计划能够有效与其他优秀企业家展开合作机会。

询及“商业圈”计划是否对多美集团业务有实际帮助时,吴逸平毫不犹豫地回答:“是的,通过这个计划,我确实获得了许多新客户。”

他进一步解释,参与这个计划的企业家都是具有信誉的良好企业,这也让企业间的合作变得更加轻松,因为从一开始,就已经建立了信任。

吴逸平始终相信,信任是商业成功的关键。他也强调,建立信任才能带来长期的合作关系。

“当客户信任你,认识你,他们自然会在需要时考虑与你合作。”

通过“商业圈”计划,吴逸平和多美集团不仅在国内市场中获得了更多机会,也通过这个平台拓展了国际合作的可能性。

迎合时代改变管理方式

在接手公司初期,吴逸平面临的首要挑战是家族企业内部复杂的股东结构,这种状况极大限制了公司的管理效率,也增加了内部分歧的可能性。

他说,当时的管理确实非常分散,许多股东都参与了各个分店的日常管理,利益冲突时有发生,效率也难以提升。

他深知,要想让多美集团真正发展起来,必须从内部入手,简化管理结构,统一决策权。

因此,吴逸平开始了他的第一项大规模改革,即把多美集团的所有分店合并到一个控股公司名下。他通过不断的沟通,逐步说服股东放弃各自的管理权限,将股份统一到集团层面。这不仅解决了内部管理分散的问题,也让公司能够更集中资源进行统一规划。

财务重组

在这一过程中,吴逸平遇到了不少阻力。许多老员工和股东对这种改变感到不安,担心自己在新的公司结构中失去话语权。然而,吴逸平通过多次会议和与股东的个别交流,耐心解释改革的必要性。他强调,若公司希望进军更大的市场,就必须改变现有的管理模式。

在成功完成公司结构的整合后,吴逸平着手进行多美集团的财务重组。这一阶段,他凭借自己在金融管理方面的专业背景,为公司制定了详细的财务规划,确保集团的每一步发展都有坚实的财务基础。

他通过引入更现代化的财务管理制度,确保集团每一个项目的成本控制、盈利评估以及未来收益都能够被精确追踪。在财务透明化的同时,他还加强了公司内部的审计机制,确保所有交易都有据可查。

吴逸平指出,在他接手公司时,当时珠宝行业的许多交易是仅凭口头协议完成,缺乏系统的财务管理和审计跟踪。这种管理方式不仅增加了财务风险,也让集团难以获得银行的融资。

为此,他在集团内部引入了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 System),将珠宝的整个生产链,从原材料采购到成品销售,全部纳入系统化管理,此举大大提高了集团运作的效率。

克服挑战

吴逸平坦言,改革初期的确面临不少挑战,尤其是来自老员工的质疑。然而,他通过不断的沟通和与员工定期交流,逐渐赢得了团队的支持。

“我告诉大家,我们的目标是上市,而上市有很多合规要求。我们必须逐步改变公司管理的方式,虽然老员工起初会比较慢热,但他们最终理解了变革的必要性。”

他也分享道,在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期间,与其他珠宝行业一样,金融风暴也为多美集团带来了一定的冲击,不过这让他体会到什么是“危机就是转机”。

吴逸平决定加速推动公司业务,并且在随后几年里,该集团开始在各大购物中心开设分店,大大扩展了业务版图。

从传统家族企业走向上市

自1991年加入父亲吴德芳创办的多美集团,吴逸平经历了从传统家族企业向现代上市公司转型的漫长历程。

在接受《南洋商报》采访时,他也分享了自己接手公司以来的心路历程,以及如何通过结构重组和现代化管理推动公司迈向新高度。

在家庭的影响下,吴逸平从小就培养了对珠宝行业的兴趣,并在完成学业后决定回到家族企业,协助父亲一起发展公司。

他从最基层的工作做起,不仅从中学习了该集团的运作模式,也了解到家族企业所面临的内部管理问题。

他说,在1991年他完成硕士学业后回到马来西亚,便加入到公司工作。他回忆道:“从小我就跟随父亲了解公司运作,一直想要完成学业后回公司帮忙。我看到父亲一个人经营,觉得很辛苦,所以我下决心要回国支持他。”

首家网上买卖黄金珠宝行

经过多年的准备,多美集团终于在2006年成功在马来西亚交易所创业板上市,并在2007年升主板,成功将原本的家族企业转型为格局成熟的营运企业。

同时,这也标志着吴逸平的战略构想终于实现,也为集团带来了更大的市场知名度和资本支持。

上市后的多美集团不仅扩展了国内市场,也逐步进军国际市场,将旗下产品出口至亚洲和欧洲市场,该集团逐渐成为了知名的珠宝品牌。

他说:“上市并不是我们的终点,而是一个新的起点。”

他回忆道:“在上市后的几年里,集团加速了在全国范围的扩张,尤其是在各大购物中心开设了多家分店。”

他也意识到,单纯的珠宝零售业务已经无法满足不断变化的消费者需求。为此,他开始为集团探索更多元化的业务模式。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多美集团秉承与时并进的精神,在2011年成为国内首家通过网上买卖黄金的金钻珠宝行。

值得一提的是,其父亲鼓励同行推动金饰出口,亦创办学院,这是我国首间开办珠宝设计和宝石鉴定课程的私立学院,孕育了不少珠宝业的艺术专才以及工艺的传承。

领导强调沟通与信任

谈及自己的领导风格,吴逸平强调了“沟通”和“信任”的重要性。

他说,集团就像一艘船,必须有明确的方向和目标,而所有人也共同朝着同一个方向和目标前进。

“此外,父亲也给予我很大的信任,这使得我在接手集团时更有底气进行改革。”

在2015年多美集团成立47周年之际,当时集团已经有了国际和本地业务,考虑到管理变得更加复杂,他决定聘请顾问,协助集团转型,也重新调整了公司结构,成立了产品开发团队,包括珠宝部门和黄金部门,同时也建立了客户关系管理(CRM)和客户参与机制。

吴逸平还提到,父亲对他的最大影响是“稳健与永续发展”的理念。他说,父亲从未要求他把公司做到多大,父亲更看重公司的永续性。父亲曾对他说:“先做小,后做大。”通过坚持这一理念,吴逸平带领多美集团从一个家族企业发展成为了一个上市公司,并继续向新的高峰迈进。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