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余

新山道地美食——粿条仔/鲁肃伯

文/图|鲁肃伯

在新山潮人美食中,粿条仔遍地开花,大放异彩,大街小巷,小贩中心,食阁都能吃到。

这道声名远播的潮洲食物,是外地人到新山必尝的美食,本地人也常以此待客。

据说在外州就不见有人售卖粿条仔,因此,从未试过其味道。

其实,现时让人垂涎的粿条仔,是从过去的粿汁演变而成。

犹记五六十年代,新山街边就有人摆档卖粿汁,潮籍小贩称为戽粿汁,(戽hou3,为潮音)。

落戽的粿片是用泡水米碎,经过石磨,碾烂成浆,倒入圆竹笞,下锅蒸熟;冷却后,涂上油,再以刀切割成一片片菱形粿片,再倒进沸腾稀稠米浆内滚一滚。捞起入碗,添加些许米浆混合卤汁,配上猪肉内脏等配料,就是顺滑可口的卤味粿汁。

粿汁工序繁杂费力

那个年代,从事卖食的小贩,从食材的准备到出档做买卖,都得亲力亲为,粿汁小贩也不例外,从开始从磨米、蒸炊、到切片、再将巴刹采购的猪肉脏,清洗都很讲究,尤其大肠小肠的处理,都得借助薯粉、面粉、白醋,才能清除其异味,重复又重复,工序繁杂,费时费力费事,很不容易!

但今时今时,粿条仔档口由肉商供应的肉类,内脏都先由肉商处理妥当,猪皮不附毛,大肠小肠不存异味。而粿条仔也从工厂大量生产供应,全假手他人。

我不知道他们清洗时添加什么?不过,有人告诉我,大小肠的清洗已不是人工手洗,而是用洗衣机代劳。

在物资贫匮年代,人们生活较为贫困,在外用餐的人不多,生意量不大,小贩获利微薄。粿汁,佐料仅是卤大小肠、猪皮、猪头皮、猪耳朵、卤蛋、三层肉、豆干、腐皮等,虽简单,却很合胃口。

不再是人人吃得起

随着人口增加,经济飞起,人们收入不俗,人们在外用餐极为普遍,餐馆、食阁,宾客如云。昔日,被视为价廉物美平民小食的粿条仔已不同往日,身价翻倍,晋身价格昂贵的一道美食。

由于粿汁的工序繁多费力,小贩已不愿辛劳,以身形较粿条嫩滑细幼的粿条仔取代,遂有今日粿条仔的名称。

在新山世纪花园某食阁尚有一老妇经营粿汁档口,我想这是新山仅有的一家,但已失原汁原味,因为少了原食材。

此时此刻,粿条仔已发展到以专卖店形式经营,而出售的不是几样简简单单卤内脏佐料,更增添其他价格不菲的食材,如猪肚、猪舌头、粉肠、卤鸭等等食材。

正因如此,粿条仔再也不是人人都吃得起的平民美食!

反应

 

商余

从外劳当老板说起/鲁肃伯

文|图:鲁肃伯

我离开杂货店已有16年了!

想当年 ,我下岗并非自己所愿,而是行势所逼,在政府开放市场,允许外国财团登陆,一时之间,方圆十公里内,多家霸市林立,我的生意掉入谷底,收入不足支付租金及其他费用,不堪长期亏损,思前想后,长痛不如短痛,决定自求关门,人去店空。

尽管离开杂货业,毕竟我曾靠它养活一家人,生活好过。

到今天,我还时时刻刻怀念,关心杂货人业的起落与兴亡。

在霸级市登陆抢滩后,杂货店生存的空间越来越小。

令人意想不到是,在霸级市场凌历攻势与苟延残喘的杂货店狭缝间,外劳杂货店,异军突起,立足于大小城镇,令人刮目相看。

六七十年代,我开杂货店时,做生意的时间很长,早上6时开店,晚上9时关门,有时还得整理账目,一直忙至十一二点才能上床睡觉,1年365天,仅在华人农历新年休息3天,赚的是绳头小利,劳劳碌碌,刻苦节俭,生活还过得去,也算心满意足。

时过境迁,这传统家庭式杂货店临危开始步进末路时,外劳杂货店伺机崛起,蓬勃发展。

半夜送煤气拼得很

外劳开杂货店,当起老板,已是不争的实事,这些来自国外的孟加拉外劳,凭着外貌帅气,擒掳本地女人的芳心,结婚后,以妻子名字申请营执照,合法化开起杂货店,坐柜台当起老板。

外劳开设的杂货店,向7-Eleven看齐,24小时,开门为客服务,半夜还为顾客送煤气呢!

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过去华人杂货佬身上拥有的亲力亲为,节俭省用,刻苦耐劳,精打细算等等优良传统,他们都有!他们拼搏的精神,比起我们,有过之,无不及。

长此下去,华人杂货店必被这群“外来女婿”的杂货店取而代之。

根据杂货商总会长早前透露,市场开始出现中国小商店,店内也卖中华牌等香烟, 大家也不知道货品来源,当局视而不见 ,难道要等泛滥成灾,才来执法不成?

本地杂货店经营不易,又得面对来势凶凶外来竟争,叫人情何以堪?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