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财经

重大事件将接踵而至 美债市场面临10天考验

(纽约28日讯)已经遭遇6个月来最严重抛售的美国债券市场,现在面临关键的两周,可能为今年余下时间奠定基调。

一系列影响市场的事件将接连发生,首先是美国财政部周三宣布其未来的债券发行规模,然后是周五的月度非农就业数据,数据将显示经济降温程度是否足以证明进一步降息的合理性。

下周还有更重要的事件:11月5日的美国总统大选,以及两天后的美联储会议,这是美联储9月开始放松货币政策以来的首次会议。

“未来几周的风险确实很高,”Bernstein私人财富管理公司首席投资官亚历克斯·查洛夫称。

过去一个月美债大幅下挫,因经济持续强劲,使人们对美联储未来几个月降息幅度产生怀疑。

总统大选增加了不确定性,一些投资者猜测特朗普胜选将推高收益率,因市场预期他的减税和关税措施,将加剧通胀压力并使利率保持在高位。

虽然美联储上个月以50个基点的幅度开始放松政策,但在数据显示经济正在以相对较快的速度扩张后,交易员摒弃了一度盛行的美联储将继续迅速降息的预期。

结果是收益率急剧上升,推高了整个市场的借贷成本并推动美国国债迈向4月以来首次单月下跌。

“到目前为止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周期,未来两周可能发生很多事情,”BNY财富投资总监西尼德称。

这一连串的重要新闻事件,增加了未来几周抛售势头可能增强的风险,尤其是在投资者为美国大选结果做准备的情况下。

迹象之一是,交易员正在为寻求保护投资组合免受收益率飙升影响的期权支付今年以来最高成本。

然而,一些即将发生的事件也可能对债市构成支持。

美国财政部料将宣布下一季度保持国债招标规模稳定,避免任何供应面压力,不过交易员也将密切关注有关未来趋势的任何信号。

美联储青睐的通胀指标——个人消费支出价格指数预计将显示物价压力有所缓解,劳工部料将公布职位空缺数量下降。

接受彭博调查的经济学家预计,周五美国将公布10月非农就业人数增加11万人,增幅低于前月的25万4000人,但数据可能被近期飓风和波音罢工的影响所扭曲。

未来两周的其他经济热点,包括企业财报的持续发布以及中国人大常委会在北京举行会议,这也可能对渴望中国政府采取新措施提振经济的市场产生影响。

视频推荐:

 

ADVERTISEMENT

 
 

 

反应

 

德国之声

这一次,中国还能应对特朗普的关税战吗?

(北京14日讯)特朗普在竞选中威胁要对中国进口商品征收60%的关税。他在上一任期内,也曾对中国挥舞过关税大棒,但与那时相比,中国经济目前面对更棘手的问题。

特朗普的竞选承诺之一,是当选后要对中国商品全面加征关税。仅这一威胁就给中国经济增长带来了重大风险。

根据瑞银(UBS)今年稍早的分析报告,若美国对中国进口产品征收60%的关税,可能会使中国的预测经济成长减少2.5个百分点。

上海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的教授赵明昊对德广联指出,北京现在正担心特朗普上台后会让中国经济遭受重压,“尤其考虑到如今中国经济增长率低迷,如何实现增长目标仍将是巨大挑战。”

冲击出口

德国维尔茨堡大学的中国经济研究学者费多丽(Doris Fischer)接受德国之声采访时指出,对于一个体量如此之大的经济体,中国对出口的依赖性是“超乎寻常”的。因此关税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不言而喻,尤其在未能拉动内需的情况下,过去几年习近平把重点放在制造业和出口,这样受到的冲击更大。

德国波恩大学政治学终身讲座教授辜学武则认为,中国对贸易脱钩有所准备。他指出,美国占中国出口到全球的市场份额已降低到12%到16%左右,“美国市场对中国的意义,远远不像疫情之前或疫情之中那么大了”。因此从关税对出口的影响看,“我觉得现在以中国的能力应该是可以(应对)的。”

然而,出口只是中国经济将受关税影响最直接的一个领域。中国经济面对的重大问题还有房地产行业的衰退,及其导致地方政府的债务状况急剧恶化。这一巨大负担限制了中国应对外部冲击的能力。

有所准备

此外与特朗普第一个任期不同的是,内需不足和产能过剩已使中国明显陷入了通货紧缩。如果关税使外部需求减少,可能加剧工业产能过剩,通货紧缩会变得更加严重。

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中国商业与经济研究部副主任马佐科(Ilaria Mazzocco)对德国之声说,近年来“中国领导层一直在努力增强中国经济的抗冲击能力”,包含开拓多元化的市场以分散风险。外界也预期,北京将对美国的关税限制作出反击,例如对美国特定产业征收新关税。

不过费多丽指出,中国实施反制关税的空间有限,因为与出口相比,中国从美国进口的货物少得多,无法弥补美国提高关税造成的损失。中国政府为此所做的一个战略准备,就是“寄希望于同世界其他地区,尤其是同全球南方的贸易长期看可以部分取代同美国的贸易。这是从长期讲,但短期看当然是很困难的。”

如何重拾信心?

费多丽还认为,迄今美国对中国的贸易战措施中,对经济直接打击最大的是对半导体等科技产品的贸易管制。而与应对来自外部的影响相比,中国经济目前面临的信心缺失是领导层更应该迫切解决的问题,"人们对政府应对经济问题的能力失去了信心,而在几年前,人们还相信政府知道如何处理问题。"

低工资、低养老金、青年失业率高、社会保障薄弱,使得中国的个人消费难以提振。中国的家庭支出不到GDP的 40%,低于全球平均水平约20个百分点。

外媒分析指出,迄今当局把重点放在了提升依赖出口的制造业部门上,而没有促进消费。尽管在电动汽车、太阳能产品和电池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功,但正是这些产业的出口导致美国、欧盟、土耳其等国祭出了反倾销关税。

经济学者和中国问题专家费多丽还指出,下届美国政府对中国施加关税有何长期影响,“还要看其他国家如何反应,不仅是欧盟,还有新兴国家、发展中国家。他们也担心,如果关税阻碍了中国商品进入美国,这些商品会转而涌入自己的市场。”

辜学武也对德国之声表示,对中国打击可能最大的一种场景就是“如果美国在对中国进行贸易制裁同时,要求其他国家站队,对中国进行打压的话,这时候中国可能就没有这么大的(应对)能力了。”

新闻来源:德国之声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