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

中西医互看不顺眼大解密/林仁吉医师

文字|林仁吉医师

美国和英国的顶级肿瘤医院都有整合医学部门。没有一种单一的医疗系统是完美的,这正突显了我们学习营的重要性。中西医的相互理解能够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

6月的某个周末,在位于文冬的松岩生态休闲村举办的 UTAR-IMU 中西医学生学习营中,我有幸为一众中西医学生讲述了马来西亚整合癌症治疗的挑战与现状,并分享了一例乳腺癌的病例研究。

在讲座中我也说,在马来西亚,尽管中医和西医在各自的领域内都有显著成就,但二者之间的矛盾和问题却也不可忽视。

中医讲究整体观念、阴阳平衡,而西医则更注重疾病的病因和机制。这种根本理念的差异,导致了在诊断和治疗上的冲突。

比如,中医可能强调调理体质,而西医则主张精准治疗,如何将两者有效结合,是我们必须面对的挑战。

正是因为这些矛盾和问题,才促使大学举办了这次学习营,希望通过交流与合作,找到中西医结合的最佳途径,为患者提供更全面的治疗方案。

话题有趣贴近现实

这次学习营的主题是“古道今方”,除了癌症的中西医讨论,还结合了中西医曾共同拥有的放血疗法和炼丹术。

是不是立马联想起孙悟空被太上老君困在炼丹炉里的情节?不过这里讨论的是科学的化学反应,不是把猴子炼成长生不老金丹的法术。

此外,还包括神经疾病上的中西医治法等。这些话题不仅有趣贴近现实,还能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中西医的异同和融合。

一起摸索和探讨

我很高兴看到学生们积极参与讨论。西医学生那头说起乳腺癌的亚型ER、PR和HER2,一个个说得头头是道,像是刚从实验室里跑出来的。

中医学生这边也不甘示弱,开始侃侃而谈阴阳五行和脏腑相互作用。一时间,中医西医你来我往,好不热闹。

最有趣的是学生们的讨论环节。医学生总爱在回答教授问题时挖坑让自己跳。这里说了检查,然后自打嘴巴还需要再检查确认。如果是真实病人,应该会立马拍桌问:“医生你到底想干嘛?”

而中医系的学生则喜欢用四字成语解释病情,还没当上中医师已经一派高深莫测!什么肝肾阴虚、气血两虚、肝气郁结,懂中文的看官都未必明白,更何况是用英语解释给医学生?

不过,最爆笑的一幕发生在一位中医学生试图解释优遁草的特性时。那位同学一脸认真地说:“优遁草可以调节体质,但也有一些副作用。”

西医学生们听得一愣一愣的,仿佛看到了一个“中医神农尝百草大冒险”的现场版。说实话,这场景让我想起了自己刚接触中医时的那些“不解与怀疑”。如今看到这些年轻人同样在摸索和探讨,心里不禁涌起一阵亲切感。

讲师教授呕心沥血

总体而言,两家大学培养的中西医学生,态度认真,基础医学知识还是比较扎实,而且也愿意对未知的知识进行更多的探索。只是辜负了松岩休闲村的好山好水好素食。

大学是良知所在,办这一类型吃力、耗时、耗费、不讨好的学习营一点都不容易,因为内容牵涉中医和西医,找寻主讲者已不容易,设计内容更是让讲师和教授呕心沥血。

为了确保每个与会的学生都能受益,大学间开了多少个活动前会议,反复讨论和修改内容。在这里,特别感谢医学界还有一群不问回报、默默为学生和行业提升的大学教授。

理性对话交流合作

我们这个时代,很多矛盾和冲突其实都源于缺乏对话和理解。所以,我特别欣慰能在学生阶段就推动大家的交流。毕竟,年轻人嘛,脑袋灵光,思想开放,培养起合作意识来事半功倍。

最后,必须特别感谢已故的海鸥创始人陈凯希先生对医学发展的支持和赞助。正所谓,有些人活着却已死了,有些人死了却依然活着。陈凯希先生虽然离世,但他的精神和贡献依然激励着我们,让我们一起继续为医学的美好未来而奋斗吧!

(Ps:优遁草是马来西亚的本土草药,并不属中药范畴。)

反应

 

霹雳

邓基发:医疗体系偏重西医 应推广中医传统医疗

(太平18日讯)北霹雳华人大会堂会长邓基发表示,我国官方医疗体系,一向以西医为主流,医护教育也以西医为导向,导致民众长久以来皆对传统性中医缺乏深入认知。

他在由太平北霹雳华人大会堂举办的社区健康活动致词表示,随着环境变化,疾病也一直在改变,医疗体系更应该多元化,传统中医是时候进一步发展推广,让民众更认识中医并正确利用传统中医医疗服务。

他说,北霹雳华堂今次特与拉曼大学传统与辅助医疗中心联办上述问诊服务。

拉曼大学传统与辅助医疗中心代表黄亦祥医生则说,团队也将在明年1月起继续在全国各地推出上述问诊服务。

拉曼大学传统与辅助医疗中心派出20余名中医师到来为公众免费问诊,包括推拿、针灸、中医康复、中医内科及印度医科等。

出席者包括署理会长苏清泉、总务郭瑞林、工委会主席黄福良、理事余光年、郭景裕、黄强进、蔡世缘、廖皎韵(《南洋商报》非凡团体贡献奖得主)、青年团长刘俊及太平增龙会馆会长林锡华等。

视频推荐: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