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见

【灼见】从FV事件看国投决策/勤保伟

近日,本地时尚电商品牌FashionValet(FV)遭遇巨额亏损的消息引发了广泛关注。

作为一家标榜“朴实端庄”时尚的土著创业公司,FashionValet当年曾因其创新的商业模式和高增长潜力,获得国库控股(Khazanah Nasional)和国民投资机构(PNB)投资共计4700万令吉。然而,随着公司经营不善,最终这两家投资机构仅以310万令吉贱价出售股权给另一家本地土著公司。

如今,随着反贪会的介入调查,公众开始反思国家投资机构在决策过程中的谨慎性和投资方向是否合理。

FashionValet是以迎合回教徒消费者为目标市场,定位在端庄朴实的时尚领域。作为一名网红企业家,其创始人成功吸引大量粉丝和潜在客户,加上马来西亚回教徒市场的庞大潜力,使得FashionValet在创立初期获得了国库控股和国民投资机构的青睐。

风险超出预期

投资机构在2018年投资这家公司时,基于的是其创新商业模式和当时电商行业的高速增长趋势,认为FashionValet有可能成为一个成功的本土品牌代表,并推动国家的创业氛围。然而,创业公司的风险往往超出预期。FashionValet的经营业绩并未达到预期目标,亏损不断扩大,最后卖股亏了4390万令吉。

国家投资机构的投资理应以国家长远利益为核心,平衡收益与风险。时下的观点主要围绕两大争议点:其一是投资过程中是否存在舞弊行为,大马反贪污委员会于本月5到8日一连4天,在2009年大马反贪会法令第18条文下展开调查,传召公司两名创始人录取口供,协助调查欺诈和滥权指控,这我们就交由有关当局调查。

其二是投资决策是否合理,是否存在失误或轻率之嫌。作为风险投资,FashionValet的项目从一开始就存在不确定性。机构选择支持FashionValet的原因在于其2018年的增长数据和未来预期,当时FashionValet拥有400多个品牌和1万5000种商品,年收入增长预计在60%左右。FashionValet的增长轨迹似乎充满希望,然而从财务角度来看,风险信号也是存在的。

FashionValet在2012年亏损16万令吉,2017年亏损1070万令吉,到2018年已达到2019万令吉。因此,尽管FashionValet在行业和市场占有率上具备一定优势,但其财务状况的波动性让人质疑,这是否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投资项目。

引入审查机制

风险投资本来就如其名字般,具有风险,但我们不能因为有风险完全不投,而且这也可能无心插柳却孵化出一家世界级的独角兽公司。但国家投资机构在支持本土企业时,也应引入更多外部审查机制,确保资金流向能够经过严格的审核。

同时,除了直接的股权投资,国家投资机构还可以通过提供贷款、成立风险基金或投资平台等多元化方式,支持不同阶段的本土企业发展,降低直接股权投资的单一风险。

此外,对于财务状况持续不稳定的公司,国家投资机构应考虑引入阶段性审查机制,设定业绩达标要求,以此来保护国家投资利益。

FashionValet的案例让我们看到,单一的支持方式和缺乏持续审查的投资方法,往往容易让投资机构陷入不必要的投资风险之中。

虽然国民投资机构和国库控股的年度投资回报,在2023年分别达到130亿令吉和59亿令吉。相比之下,4700万令吉的投资亏损在整体财务中影响有限,但作为代表国家利益的机构,国库控股和国民投资机构需要在风险与回报之间保持审慎的平衡。

未来,国家投资机构在支持本土企业和推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不仅要更加谨慎,也应提高透明度和问责制,让每一笔投资都真正能够为国家和民众带来价值。FashionValet事件是一个警钟,提醒我们使用国家资源必须慎之又慎,以确保经济长远发展的稳定与健康。

 

 
 

 

反应

 

灼见

【灼见】大马如何化关税为机/勤保伟

马来西亚股市过去一周因特朗普的关税政策,上演了“千股齐跌”与“千股齐涨”的剧烈震荡。这场看似混乱的贸易博弈中,我们该如何成为脱颖而出的“中间受益者”?

随着美国对中国施加高达145%的超高关税,并对其余国家设下90天谈判期的缓冲窗口,马来西亚身为东盟轮值主席国,有机会以中立、灵活与区域代表的身分,重塑自身在全球贸易链中的战略价值。

特朗普政府设下的关税墙,看似针对全球,实则借中美贸易冲突重塑全球供应链格局。在中国遭遇145%高关税打击之际,许多原本依赖中国产能的跨国企业正积极寻找替代生产基地。马来西亚在“中美贸易战第一回合”中早已受惠不少。

在第二轮更猛烈的关税攻势中,若策略得当,大马竞争力将进一步放大。尤其是目前我国对等关税税率为24%,在东盟中仅次于新加坡的10%和菲律宾的17%,远低于全球许多竞争对手。

站上区域谈判最前线

随着东盟预计本月底与特朗普政府展开谈判,而马来西亚担任轮值主席国,我国更站上了区域谈判的最前线。

东盟总值超3.6兆美元的经济体量,加上超过6亿人口的庞大市场,是美国无法忽视的区域合作对象。马来西亚可借此机会发挥桥梁作用,在为东盟争取集体优惠的同时,也以双边方式争取更好的市场准入与投资保障。

若谈判策略得当,马来西亚甚至可推动“东盟关税协定”对接美方,为我国出口商争取进入美国市场的优先门票。

无论是电子、电器、家具、汽车零部件等主力出口产业,或是新兴的半导体与数据中心领域,一旦获得“免税待遇”,都将大幅提高我国出口竞争力。

特朗普此轮对全球征收10%基准关税,虽引发市场短期恐慌,但也促使更多企业重新审视成本与供应链布局。

在“再工业化”与“供应链多元化”的双重趋势下,马来西亚因具备电力稳定、土地可开发、劳动力成本合理等优势,已被视为具潜力的“东南亚替代方案”。

加之近年来我国大力推动半导体、绿色能源与高端制造政策,如国家半导体战略(NSS)与新工业大蓝图,方向恰与美方主推的高科技“脱钩中国”战略高度契合。

若马来西亚能趁90天窗口期,强化与英伟达、英特尔、亚马逊等美国科技巨头的投资关系,不仅可进一步巩固我国作为人工智能(AI)与数据中心枢纽的地位,也能有效带动本地产业链升级与就业。

采灵活中立外交策略

当然,机会总伴随挑战。马来西亚若要成为真正受惠者,必须持续维持灵活中立的外交策略。在不惹怒中国这一最大贸易伙伴的同时,也需与美方深化合作。这当中需要极高的战略拿捏,既要避免被特朗普“惩罚性关税”列入目标,也得在谈判桌上拿出足够筹码,与美国平等对话。

这也意味着,除了强化对美关系外,大马亦须同步推进区域一体化进程。例如深化《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协定》(RCEP)、加快与欧盟自贸协定谈判、吸引日韩企业落户设厂,方能筑起足够的“经济缓冲带”。

特朗普的贸易政策再度颠覆全球,但对灵活应变的小国来说,危机亦是契机。马来西亚若能精准拿捏自身优势、巩固中立地位,并积极争取在美国重塑全球供应链中的角色,不仅能化解关税冲击,更有望跃升为“新全球制造枢纽”。

在这个“反应快、谈得好、站得稳”的新时代,马来西亚的外交与经贸团队是时候全力以赴,争分夺秒上场了。

反应
 
 

相关新闻

亚亦君令补选
南洋地产
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