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马哈迪为达因辩护 “他凭自身努力成富商”

(吉隆坡20日讯)前首相敦马哈迪医生为已故前财政部长敦达因辩护,强调这位资深政治家在加入政界前已凭借自身努力成为成功的富商。  

马哈迪在声明中表示,“1981年我担任首相时,达因已经非常富有,但有人误以为他是在成为部长后才赚钱。”  

他指出,达因通过开发160英亩的马鲁里土地积累了财富。然而,1984年达因出任财政部长后便停止经商,专注于公务。

月薪仅8000

“当你停止做生意时,就不再有收入。1984年至1991年担任财政部长期间,他肯定失去了许多赚钱的机会。”  

马哈迪透露,当时他作为首相的月薪仅为8000令吉,而达因的收入则更少。

此外,他称达因全力推动新经济政策,提拔年轻的马来人才参与政府项目和商业机会,希望通过上层发展缩小马来人与其他族群的经济差距。  

“达因希望马来人从上层起步,而不是依靠路边小生意。然而,他提拔的许多人未能成功,但那些失败者是不认识的,也从未被贴上‘亲信’标签。”  

尽管达因的计划未完全实现,马哈迪认为,部分马来人因此取得成功,为减少社会经济差距及维持国家稳定做出了贡献。

“如果达因仅专注于个人财富,他今天的资产可能高达500亿令吉。”  

达因小档案

敦达因曾在1984年至1991年及1998年至2001年两度担任财政部长,并在1982年至2004年间连任五届国会议员。  

2018年,达因与其他资深巫统人士因支持马哈迪反对时任首相拿督斯里纳吉而被巫统开除。

在第14届大选前,他积极参与希望联盟的竞选活动,最终促成国阵政府垮台。政府更迭后,达因受委领导政府顾问理事会,为新政府首百天的施政提供建议。

视频推荐:

反应

 

灼见

【灼见】马哈迪只见中文招牌/杨善勇

占据的角度要是不同,所见的自然大相径庭。苏轼的《题西林壁》诗里展现的不止是人生的意境,也是视角的道理: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前不久,前首相敦马哈迪医生在脸书贴文供称他在柏威年商场只见中文招牌,一时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中国;于是故作不解问道:“此乃马来西亚,或是中国的一部分?”大概正是这么一回事。 

事实上,当然不是这样。都什么时候了,此时此刻,不论柏威年商场,乃至这个国家大城小镇的任何一个广场,几乎不可能出现只见中文招牌的景观。毕竟,地方政府法令已经明文有所规定写在招牌的语文了。那么,马哈迪到底何出此言? 

从不愿择善从之

追溯往事,马哈迪的这番论调,犹是要让华商和华社深深困惑了。大选之前他甚至曾经接纳2098个华团联署的1999年《华团诉求》,借以积极争取华人选票。大选之后,诸事已定,他随之转身遽然反脸,指控诉求好像共产党及奥玛乌纳云云。 

这种朝三暮四的操作方式,正是非常典型的马哈迪出招风格。人在马哈迪身边做事,前首相敦阿都拉可是看得一清二楚。当年接受碧莉洁威西和詹运豪专访,阿都拉明明白白点出马哈迪一如既往的反反复复:“马哈迪自有本身的一套。他坚信他那一套是唯一的法门。当我另辟蹊径,他指责我错了。那就是马哈迪之道。大课题,他也是这样。除了自己的想法,他从来不愿择善从之。”(《觉醒:马来西亚的阿都拉年代》;八打灵:SIRD,2013;页11) 

只缘身在此山中

眼下的问题,当然不在中文的展现,也不在英文的应用,而是马哈迪一时的天马行空。何况,那是中餐馆。对象群是谁,大家知之。那么,门口书写中文招徕既定的顾客,也是理所当然了。 

缘由浅显,思之自明。贵为两任一国首相,马哈迪岂有可能不懂得?既然这样,他的这番话,恐怕是“只缘身在此山中”。森林茂密,空间隐蔽,处在那里,他看到什么? 

曾经排华的印尼,印尼机场也有了中文告示。大环境变了,政策和条规自然也要相应调整。马哈迪纵然不便远行,网络点击,也可以看到这一幕风景,何必为这一点事小题大做,喋喋不休?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