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专栏

晋升高收入国2难关/黄锦荣

我国第三季度经济增长延续上一季超5%的速度,让首九个月的经济规模比去年同期扩大了近5.2%。

以此看来,今年全年经济增长要重返5%的增长轨迹,是铁板钉钉的事了。

说重返,那是因为在疫情以前的二十年里,除了全球大衰退年,我国经济都以此速度前行。虽然疫情之后,经济增长在2022年曾有过8.7%的高速表现,但那更多是霎时光辉而非常态,至于2021年及2023年的表现实属差劲。

5%增长率并非特出

乍看之下,5%增长率并非特出,尤其是了解到我国经济增长率,在亚洲金融危机及中国入世贸以后出现了结构性拐点,从原来的年均9%跌落至5%,5%更像是一个有待解决的难题,而非令人骄傲的表现。

但此回的5%,有其重要的意义。一来当下的经济规模比起2002年第一次写下5%时的有将近3倍之大,船身虽然变大变重,但速度不减,这表示如今的经济潜力可要比当年强大得多。

二来增长的基础更为广泛,各领域齐张,商业投资更是增长的主要驱动力量,而商业投资正是经济于未来可不可以持速增长,收入是不是能取得突破的根本原因。

也许最重要的,莫过于5%系我国在未来四年内能否晋升为高收入国的两大难关之一。

门槛年均拉高2.54%

根据世界银行按图表集发的衡量,我国2023年的人均国民总收入为1万1970美元。

假设今年经济增长达5%,令吉兑美元也微增1%,而人口则年均增长1.5%的话,那么今年的人均国民总收入将涨至1万2509美元,离2024年高收入国的1万3845美元或以上的标准,可算是最后一里路。

但门槛并非静止不变,却是以平均2.54%的速度往上拉高。如果接着下来每一年的实质GDP都能保持5%的扩张速度,且其他条件也保持不变的话,那么2028的人均国民总收入预期可达1万4917美元,有望初次跨栏,虽然成功几率不大,但2029年估计就能顺势晋升。

可想而知,一旦失去5%,高收入国的目标也将是2030年以后的事了。

外汇政策自由化

相较于5%经济增长,维持令吉每年微升1%也许是更为棘手的前提,而且按令吉过去的表现,那也实在欠缺说服力。

特朗普胜选至今,令吉转弱,即便美联储降息也无济于事。接着下来美国经济事态的发展,也将是令吉升值难以摆脱的阻力,毕竟关税和大规模遣返所带来的潜在通胀风险,以及因减税及监管松绑预期而不断走高的美股和美债收益率,皆有让美联储停缓降息及美元走强的驱动力。

话虽如此,令吉也非穷途末路,关键是要持续强化市场,尤其是资本及金融市场对令吉的需求。唯有强化本地资本及金融市场的国际参与,方能扩大令吉的国际需求,提高令吉的交易量,深化令吉的流动性,而令吉才有反映经济基本面的条件。

换句话说,有序的外汇政策自由化,是晋升高收入国路上绝不能避开的途径。

日前,国行宣布允许多边开发银行及合格的非居民发展金融机构在境内发行令吉债券,并向大马企业提供令吉融资,那无疑是迈开正确的一步,因为此举可引来更多的国际债券投资者,刺激对令吉的需求。

此路一通,日后参与令吉融资的金融机构名单可进一步扩大,甚至令吉融资选项也可进一步放松,包括允许国际注册公司前来马股挂牌上市。

而外汇自由化的最终目标是打破令吉兑换管制,促进流通,让令吉的需求从境内扩散至境外,以便令吉能充分反映我国经济发展的潜能。

所谓的高收入国,其意义就在于因收入增长及币值挺升而成就的高购买力,两者缺一不可。

视频推荐:

 

 
 

 

反应

 

国际

IMF:衰退不在预测中 全球贸易重启拖累增长

(华盛顿18日讯)国际货币基金(IMF)总裁警告称,美国主导的世界贸易“重启”将拖累全球经济增长,但衰退并不在预测之中。

在下周于华盛顿召开春季年会前,IMF总裁克里斯塔利娜·格奥尔基耶娃周四表示,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关税威胁外交助长了保护主义的抬头,将引发代价高昂的不确定性,减缓经济活动并阻碍生产力。

她在华盛顿发表讲话时表示:“贸易在继续,但中断会带来代价。我们的新增长预测将有明显下调,但不包括衰退。”

她同时预计部分国家的通胀会加快。

IMF定于周二在《世界经济展望》中发布最新预测。各国财政部长与央行官员也将齐聚华盛顿参加由世界银行共同举办的会议,评估因特朗普重塑全球贸易和孤立最大竞争对手中国而引发的全球环境动荡。

若IMF下调2025年经济增长预期,将延续近期的下修趋势。世界贸易组织(WTO)周三发布的报告预计今年全球商品贸易将出现萎缩,也在很大程度上归咎于美国。

格奥尔基耶娃在讲话中指出,现在贸易紧张局势“沸沸扬扬”,主要是因为国家之间以及对全球化益处的信任遭到侵蚀。

“全球经济一体化使无数人摆脱贫困,让全世界总体变得更富裕。但并非所有人都从中受益。”

建立“更均衡韧性”经济

她说,指出离岸外包向低工资地区转移、以及供应链受阻引发的通胀等问题。

“许多人将生活中的不公归咎于国际经济体系。”

格奥尔基耶娃指出 ,各国应借此契机采取政策行动,推动建立“更均衡、更具韧性”的全球经济。

她说,中国必须促进私人消费,而欧洲应进一步整合,特别是资本市场,并效仿德国在国防和基础设施方面加大投入。对美国来说,“宏观经济政策的核心挑战”是降低政府债务水平。

反应
 
 

相关新闻

亚亦君令补选
南洋地产
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