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见

校名岂可说改就改?/杨善勇

古人办校,校名多以缀取经典的寓意,鲜有借用人名。举例言之,培风”,语出庄子的名篇《逍遥游》:“北冥有鱼、图南培风;乘天地、御六气;击水三千,扶摇上。”

落地生根之后,大城小镇的华校,不少也以地名名之:沙登新村二校、班兰华小、双溪罗丹华小、双溪加旺华小、南利华小、新港华小、冷水河华小、金榜彭亨华小、积莪营华小、班卒华小、新廊华小。

之所以这样,想必顾虑了“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把个人的姓名冠在学校,万一学者翻案,从连篇累牍的档案中,找到历史记录中有碍观瞻的钜细靡遗,不免十分尴尬了。

尽管这样,2017年10月26日时任教育部宣布雪兰莪和柔佛增建10所新华小,当中9所皆以华裔先贤命名:陈嘉庚、郭鹤尧、沈慕羽、李孝式、林苍佑、翁毓麟、谢华、李莱生,以及朱运兴。

但是,当日定夺的标准毕竟何在?说实在话,谁也搞不清楚状况。兹举翁毓麟,华社的评价其实多有保留。毕竟为何,细读林连玉的文章字里行间,自可明白缘由的曲曲折折所在。

既已高调宣布,翌年大选,票箱打开,政权替换,一夜之间国阵遽然倒台。这个10+6的方案,随之走走停停,磨蹭拖沓。马华署理总会长马汉顺医生揭露,张念群担任希盟副教育部长之日,甚至共有3所华小的原定校名随之改掉。

名不正 言不顺

当中,2018年10月12日翁毓麟华小改为GAMUDA COVE。 2019年12月20日林苍佑华小,换作ECO WORLD。郭鹤尧华小,则多了一个又名,称之Kuek Ho Yoo @ Eco Spring。此外,2018年12月20日,陈嘉庚华小的准证给了关丹中菁二校。

追溯上来,类似个案,不仅这些。位在吔咯陈永园(Ladang Chan Wing)的也咯学校,重置昔加末太子园,亦改名雅格。搬到汝来新城的武吉格里烈育侨华小,则易名“光星华小”。哈古乐华小,招牌换了,校歌也新了:《歌颂您,深静》……

怎么说,“名不正,言不顺”,名不可不慎重看待,小心处理。古人命名,往往还要茹素斋戒,祭奠上天,祷告诸神的庇佑。今人所行,岂可相反,随随便便,说拆就拆,想改就改,完全不当一回事;乃至芥蒂四起,争论翻天?

反应

 

地方

申请迁入马口IOI新镇
工委会盼微小献校名

与民宅与商店区毗邻的校地非常适宜。

(马口6日讯)只要提呈“献校”校名,就能向政府申请在IOI新镇建一所华小,目前该区已有一块占地11亩的学校保留地,等待建校申请。“争取马口IOI新镇华校地工委会”于最近已会见了首相署部长拿督斯里魏家祥,部长披露:“我们不必再争取校地了,只要有学校献校名及提呈校名就可。”

该会向华社征求献“校名”,以筹划将州内或附近的微型学校,迁进该段学校保留地,惠及学子,接受新镇未来约80%的家庭将孩子送进该校就读。



工委会主席刘汉贵接受《南洋商报》专访时说,他与执行小组成员在张万有率领下,日前会见魏家祥,并捎来上述喜讯。

他促请州内的微型学校,给该会提供一个校名,即可将学校迁入。

“工委会的任务就是如此简单,目前的难题,是没法找到一所学校的名字。”

“魏家祥说,我们只有将微型学校迁入新的住宅区,才能建华校,不能先争取保留地,以后才建校。”

他说,华社误解,以为申请了校地,就可日后充作建校用途,目前在该区批准建校的园丘淡小,也是从园丘迁入该区,所以才获得批准,还向政府申请300万令吉作为建校基金。



“印裔社群预见IOI新镇的未来发展,并马上申请将学校迁入该区,而华社却不懂掌握先机,总以为华校已达到饱和点,不需迁校为由,而拒绝在这个新镇抢先机。”

工委会主席刘汉贵:“要求华社赐我校名!”

刘汉贵:新镇要建中学启中迁入发展会更好

刘汉贵说,工委会的目标是希望在IOI新镇建一所中学,最理想的是将启中迁入,因为目前启中的学生人数愈来愈少,只能录取启小的学生就读。

“其他地区的学生,如榕吉、马身、阿逸依淡一带的学生,都未获得安排分配进启中就读,而是被政府分配到马身新村的马口中学2校,或中学园的马口中学就读,使到一些想到国民型华中就读的学生失去机会。

“如果启中能够迁入IOI新镇,日后肯定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学生人数才能增加,吸纳更多附近地区的中学生,而启中的原址即可以让给启小,以容纳更多的小学生,两者都会有更好的发展。”

华社不舍放弃原址

他说,可惜华社都不舍得放弃原址,使到启中的发展受到局限。

“我希望附近地区的微型学校,或学校的董家协,本着有关学校的未来发展,以惠及更多的华裔子弟,应作出牺牲,将校名献上,即可申请迁入IOI了,因为没有校名,政府是不批准华校在IOI建校的。”

他认为,当务之急,是要先“霸”校地,建校的基金延后才谈,有了学校,经费固然没有问题,除了政府,发展商与华社都会协助。

他说,工委会将于近期召开会议,让华社决定如何安排校名去申请校地,因为该500亩的发展计划,20年后肯定是人口最稠密的住宅区,而80%的华裔子弟,却要到市区或其他住宅区去上学,到时才来谈建校,校地没有了,就太迟了,或者发展要另腾出较偏远的土地来建校。到时华校也要硬撑去建校,那为什么现在不去争取在住宅区与商店附近,地点适中的校地建校呢?

他促请森州任何一所微型华小献出名字,以迁入该区继续发展,就功德无量了。

已建竣的住宅区80%屋主是华裔。

郑秋才:建华校互惠互利盼微小迁入造福更多学生

在IOI新镇投资经商的村长郑秋才说,华裔购屋者当然希望IOI新镇内会有一所华校,最好是小学与中学都有。

他说,目前尚未有人口,发展商经兴建了800间各类型商店与房屋,10至20年后,肯定是人口蓬勃的新市镇。

郑秋才也是行政议员拿督马尼甘的特别助理,对于印裔社群申请IOI的建校地过程,非常清楚,有关淡小获得董家协成员,以及当地50%的家长们签名同意,才能进行申请迁校计划,原本是3亩土地,过后再申请多2亩,总数为5亩,都通过马尼甘的争取获得批准。

“目前还有11亩地,是属于宏愿学校的保留地(TANAH SEKOLAH WAWASAN),不论任何源流的学校都可以申请,最好的是将附近的微型小学迁入继续发展,以后肯定会造福更多的学生,IOI目前发展200亩土地,完成后会再发展多300亩,总数为500亩,日后肯定需要华校的设立。”

他认为,兴建一所华校,不论中学或小学,对于发展商未来的发展,都是互惠互利的。

公主城美丽敦华小董事长拿督赵金土,也分享他曾协助加拉宾园丘小学迁往芙蓉拉务丘晒园继续发展,获得今日的壮大,以及将弄边美丽顿园丘华小成功迁至马口公主城的经验,各校都在茁壮成长,都是华社感到最安慰的成果。

也是工委会7人执行小组的韦伙生,也积极的参与工委会的工作,认为大家集思广益,给予争取建校最实际的支持意见,是工委会当今之急务。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