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政府要帮年轻人成婚/邱佳雯

近日,妇女、家庭及社会发展部长拿督斯里南茜在第五次大马人口和家庭调查中指出,尽管有 86.8%的单身人士渴望结婚,但却受到经济压力、职业发展以及寻找合适伴侣的困难等多重因素的影响,许多人难以迈出婚姻的步伐。

这一趋势不仅反映了个人情感上的挣扎,更揭示了当今社会经济环境对年轻一代施加的巨大压力。

自2022年以来,马来西亚的结婚人数下降了12.5%。这一变化不仅反映了社会风貌的转变,也揭示了经济环境所带来的严峻挑战。随着生活成本的不断上升,尤其是住房、教育和医疗等领域的支出增加,许多年轻人对经济独立和职业发展的关注愈发增强。

在这种压力下,结婚和养育子女的经济负担变得更加沉重,导致许多人选择推迟婚姻。

对于那些渴望步入婚姻的年轻人而言,伴侣的选择不再仅仅是情感问题,而是在生存压力下的理性考量,他们不得不在情感与经济之间寻求微妙的平衡。尽管南茜部长提到的SMARTSTART 2.0 婚前课程在提升婚姻质量、增强夫妻沟通和财务管理能力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其在解决经济困境方面的效果却十分有限。

该课程确实能够为即将步入婚姻的年轻人提供一定的心理准备和技能培训,帮助他们在面对婚姻中的财务挑战时更加理性和成熟。然而,这一措施的核心在于提高婚姻的稳定性,而不是直接解决经济问题。

婚后面临经济压力

随着房价、生活成本和育儿支出的不断上升,年轻人在婚后所面临的经济压力,并不会因为婚前课程的培训而得到显著缓解。

换句话说,即使年轻夫妻能在沟通和冲突解决方面变得更加成熟,但没有强有力的经济支持和政策保障,他们依然难以承受婚姻和家庭生活的巨大成本。

因此,要有效地提高结婚率并应对低生育率所带来的挑战,解决方案不应仅限于加强婚前教育或提升婚姻稳定性,政策层面的介入同样至关重要。

政府应从根本上减轻年轻人面临的经济压力,尤其是低收入群体所承受的沉重负担。

具体来说,政府可通过提供更多经济支持措施,如税收减免、住房补贴和子女教育援助等,降低年轻人步入婚姻和组建家庭的门槛。

同时,应创造一个更加包容和可持续的经济环境,鼓励企业提供更具竞争力的薪资和福利,使年轻人能够在稳定的经济条件下做出结婚和生育的选择。

婚姻不仅是个人情感的体现,更关乎社会的未来和国家的发展。只有在经济保障和社会政策的双重支持下,年轻人才能在没有后顾之忧的情况下选择结婚,为国家的社会结构注入更多活力。

这种政策调整,不仅能促进婚姻和生育率的提升,更为马来西亚的未来注入永续发展的动力。

 

 
 

 

反应

 

国际

日本人口“减少90万”创史上最大跌幅 仅两地人口有增加

(东京15日讯)日本最新人口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0月国内总人口(含外籍人士)约1.238亿,较前一年减少了55万人。

这已是日本连续第14年人口下滑。其中,光是日本本土人口就减少了将近90万人,创下1950年开始统计以来的史上最高纪录,反观外籍人士则的入境人数则比出境人数高出34.2万人。

《读卖新闻》报道,日本总务部14日公布的新人口统计数据显示,本土人口相较前一年减少了89.8万人,降到约1.2029亿,在日外籍人口则有350.6万。整体而言,日本总人口自2008年创下约1.2808亿的高峰后,就持续往减少。

根据数据,日本2024年出生人口为71.7万,比前年少了4.1万人,死亡人数则为160.7万,比前一年增加1.2万人,形成明显的“出生少、死亡多”自然减少结构。

在性别方面,男性人口比去年减少了45.3万人,已是连续20年下降;女性人口也少了43.7万人,是连续16年减少。

而在年龄结构部分,作为主要劳动力的15岁至64岁年龄层共7372.8万人,占总人口59.6%,相较前一年减少了22.4万人;未满15岁的儿童共1383万人,占比仅剩11.2%,相较前一年减少34.3万人,同时创下历史新低。

65岁以上的高龄人口达到3624.3万,增加至总人口29.3%;其中75岁以上就有2077.7万人,占16.8%,两者比例双双创下历史新高。也可以证明,日本社会老化问题持续加剧,造成劳动人口压力也越来越大。

日本全国47个地区中,只有东京、埼玉这两个地区人口有增加。东京一方面虽出现5.2万人的自然减少,但因为有高达14.4万人的社会移入(即他县居民迁入),因此整体人口数仍呈现成长,年增率约0.66%;埼玉也从过去的人口减少转为增加。

外籍人口部分,因移居、留学等因素入境日本的人数达到419.3万人,比前一年暴增94.2万人,也高于出境的385.3万人,进一步提高外籍人口的净增加。对比日本本土人口大幅减少,外籍人口成了支撑总人口数的关键角色。

据朝日电视台报道,面对日本人口锐减的现况,官房长官林芳正将原因归咎于少子化。他也强调,政府正着手推动过去无法落实的育儿与经济支援政策。

新闻来源:ETtoday新闻云

反应
 
 

相关新闻

亚亦君令补选
南洋地产
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