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新闻

首11月7大市场贡献54% 棕油出口增至993亿

(吉隆坡16日讯)今年1月至11月,棕油及相关产品的出口收入达993亿令吉,比去年同期增加125亿令吉。

种植及原产业部长拿督斯里佐哈里阿都干尼表示,7个市场合计贡献了大马今年前11个月棕油出口的54.4%。

印度成最大市场

“印度仍是大马棕油的最大市场,进口量为290万吨,占18.5%。”

大马棕油出口7大市场:

市场  进口量(万吨)

印度:290.0

中国:130.0

欧盟:120.0

肯尼亚:110.0

土耳其: 83.2

菲律宾: 61.1

日本: 55.3

佐哈里今天在大马棕油局(MPOB)2024年卓越奖颁奖典礼上说,大马今年力求增加棕油及相关产品的出口。

“截至目前,棕油仍是我国出口收入的第三大来源,仅次于电气与电子和石油天然气行业。所以,我预计今年的出口收入将继续比去年高。”

佐哈里强调,全球对棕油的需求将随全球人口的增长而增加。

“考虑到资源有限,大马作为全球第二大棕油生产国,必须抓住这个机会,提高生产力和产量。”

他宣布,大马将于明年6月1日起,担任棕油生产国理事会(CPOPC)主席,并将担任秘书长一职,任期三年。

同时,大马永续棕油认证(MSPO)标准已被纳入国际贸易中心(ITC)的标准地图。

出席者包括大马棕油局主席拿督莫哈末希尔米。

马泰橡胶合作

专注永续生产

另一方面,佐哈里说,马来西亚与泰国签署的橡胶相关了解备忘录,将专注永续橡胶生产。 

他指出,目前大马每年从泰国进口价值9亿5000万美元(约44亿令吉)的天然橡胶和橡胶产品,而大马仅向该邻国出口1亿500万美元(约4.7亿令吉)。 

“这些橡胶产品中有许多是进口的,然后再出口到其他国家。因此,两国必须确保永续性,才能充分受益于这种贸易关系。”

他今天出席2024年大马棕油局优秀奖颁奖礼后向记者强调,大马正努力恢复约42万公顷的荒地,以期提高国内橡胶产量。

“我们正在与橡胶小园主发展局和其他政府机构讨论如何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

马泰两国通过贸易和投资联合工作组,重申加强投资和双边贸易的承诺,放眼在2027年达到300亿美元(约1336亿令吉)。

泰国首相佩通坦于本月15至16日期间对大马展开官访,并与首相拿督斯里安华共同见证大马橡胶局总监拿督再罗沙尼和泰国橡胶管理局代局长苏卡杜斯交换橡胶合作了解备忘录。

视频推荐 :

 
 

 

反应

 

财经新闻

贸易战冲击需求 棕油价料下跌

(吉隆坡11日讯)中美贸易战有越演越烈的迹象,联昌国际证券认为,这或将减弱全球市场对棕油的需求,对原棕油(CPO)价格和种植业短期前景不利,次季棕油价预料低于首季。

联昌国际证券分析员指出,在中美贸易摩擦升级,加上近期原油价格下跌的情况下,她保持对棕油价短期前景的负面看法。

“美国对中国施加的对等关税,以及后者实施的反击,可能影响世界经济增长,进而打击整体的大宗商品需求。同时,若原油价格维持在较低水平,可能影响生物柴油强制政策的可行性。”

她补充,在天气改善与季节性因素的推动下,棕油供应量也预料将在今年次季回升,对棕油价带来压力。

“我们维持今年棕油价平均在每吨4200令吉的预测,但估计次季的价格将会低于首季的平均每吨4726令吉。”

季度盈利料跌

在种植公司盈利前景方面,该分析员指出,种植公司今年首季的整体净利预计将按季下滑,理由是棕油产量按季降低22%,同时棕油价按季微跌2%。

“无论如何,若对比去年同期,种植业首季净利预期将同比走高,动力来自同比上涨19%的棕油价,足以抵消棕油供应降低6%的冲击。”

联昌国际证券维持种植领域的“增持”评级,首选种植股也依然是SD牙直利(SDG,5285,主板种植股)与IOI集团(IOICORP,1961,主板种植股)。

兴业投行同样维持种植领域的“增持”评级,但大众投行却保持种植股的“中和”评级。

大众投行对今年的原棕油平均价预期和联昌国际证券一致,同为每吨4200令吉。

棕油库存涨幅超预期

另外,大众投行分析员指出,大马棕油库存在3月时按月走高3.5%,至156万吨,稍高于市场预期,原因是产量走高,但出口依然低迷。

“我们预期,接下来几个月的棕油产量将继续上涨,同时在经济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下,需求应会继续低迷,因此国内总有库存预计将在未来几个月持续增加。”

此外,该分析员称,美国对大部分国家实施的对等关税将推迟90天,为本国棕油出口商带来短暂的喘息空间,但他们仍要面对10%的关税。

“我们认为,这关税将导致美国食品制造商以其他植物油,如大豆油来替代棕油的使用。”

无论如何,该分析员称,从乐观角度来看,美国是个相对较小的棕油出口市场,仅占全球棕油使用量的2.4%。

“在2024年,大马向美国出口了19万1000吨棕油,仅占本国棕油出口总量的1.1%。”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
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