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家和:103学生报读依大 中文师资注新血
(吉隆坡17日讯)教育部副部长黄家和说,苏丹依德利斯教育大学(UPSI)今年的中文教育系学生人数翻倍,达到103人,可在4年后为华文教育注入新的师资力量。
他说,国中华文师资的主要来源来自公立大学,部分则来自私立大学。
他今日在希望工程华文教育基金会推介礼上致词时说,依大每年招收的中文教育系学生人数介于50至60人,其中2023年的学生报到人数为52名人。
“今年我们成功翻倍,学生人数达到103人,他们将于2028年毕业。”
黄家和指出,他今年初有机会和依大校长拿督莫哈末阿敏会面,商讨各项教育课题,包括新纪元大学学院和依大的合作,以及未来如何培训华文师资。
他说,在所有的华教课题中,必然会有不同的解决方案。
安排华裔校长掌玻中
另一方面,黄家和指出,公益金此前已移交391万令吉予马来西亚国民型华文中学发展理事会,用于为期两年的临时华文教师津贴,以同时聘请至少98名华文老师,缓解华中华文老师的不足。
他提及,为了维护华人文化的传承,教育部多年来坚持,华文中学的校长必须由通晓中文的华裔担任。
他说,他在得知玻璃市中学由巫裔担任校长的消息后,就立即寻求解决方案,最终皇天不负有心人,成功安排华裔校长掌管玻中。
“我们需谙中文的华裔校长,以确保华文中学的文化传承,这对华社未来发展至关重要。”
视频推荐:
中学缺近200中文教师 教部应加强培训招聘
(吉隆坡13日讯)大马国民型华文中学发展理事会说,全国华文中学面临日益严峻的华文教师短缺问题,华裔教师比例也逐年下降,教育部受促采取更积极措施,扩大师资培训规模,并协助解决校长接班与校地管理等关键课题。
该理事会于本月11日在怡保育才华中与霹雳州17所华文中学董事会代表会面交流,教育部副部长黄家和亦出席会议,了解华中面临的多项挑战。
更多教师将退休
该理事会今天发文告并引述教育部数据指出,截至2025年1月,全国政府中学华文教师短缺人数已高达196人,随着更多教师将退休或提前离职,预计缺口将进一步扩大。
目前,中学华文师资主要来自苏丹依德里斯教育大学(UPSI)中文教育学士课程和马来亚大学的学士后中文教育课程。
在黄家和的协调下,UPSI已将录取名额从以往约60人提升至2024年的103人,马大亦将其课程名额从20人增至33人。

黄家和日前出席大马国民型华文中学发展理事会与霹雳17所华文中学董事会代表的交流活动。前排左起为张仪雯、崔慈恩、林松江、林汶珊、黄家和、林景清、廖志明、梁健焜、林鸿泰及陈泽顺。
该理事会建议教育部进一步将UPSI中文教育学士课程的录取人数增至每年150人,并鼓励更多合资格华青投身教学行列,以缓解师资荒。
根据文告,黄家和指教育服务委员会在2024年招募中学华文教师时仍面临申请者不足的问题。为此,该理事会联合雪隆董联会与马大相关单位沟通,建议将马大学士后中文教育课程(修业期12个月)名额扩充至2025/2026年度的50人,并愿意资助聘请兼职讲师及相关经费。
华裔教师逐年下降
另一方面,华文中学内的华裔教师比例也正逐年下降。据统计,华中华裔教师比例从2014年的51.5%下降至目前约40%,这种趋势不但削弱学校的华文教育基础,也可能影响学校的整体文化氛围。
该理事会呼吁教育部设立假期师训课程,培训更多有意执教的华裔教师。
华中发展理会与新纪元
快速培育华裔教师
大马国民型华文中学发展理事会与新纪元大学学院探讨合作,利用其与UPSI合办的学士毕业生教育文凭课程(修业期15个月),作为快速培育中学华文及各科华裔教师的管道,并计划资助有经济困难但有志执教的学员。
另外,校长接班问题也是理事会关注重点之一。目前部分学校缺乏熟悉华文与中华文化的校长人选,恐影响学校管理与教学方向。
为了解决这问题,该理事会提议各校董事部在校长退休或职缺期间,坚持委任具华文能力的副校长暂代职务,直至合适人选上任。此外,他们鼓励更多副校长与科长报读全国教育领导者专业资格课程(NPQEL),为接班作准备。
“另一长期未解的课题是华中校地法律地位与管理问题。我们将在2025年会员大会期间特别设立座谈会,商讨如何保障华中校地权益及加强华中在教育体制中的法律地位。”
于本月11日出席交流会者包括华中发展理事会主席丹斯里林景清、霹雳州议会副议长崔慈恩、霹雳中华总商会会长拿督廖志明、华中董事长拿督梁健焜、关爱华文运动委员会主席拿督林鸿泰、实兆远南华华中董事长陈泽顺、霹雳州华文科督学张仪雯、怡保育才华中校长林松江、华中校长理事会主席林汶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