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华小易名之深思/南洋社论

三所华文小学因易名问题引发的争议,再次触动了华人社会对先贤贡献的珍视与文化传承的敏感神经。

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命名权之争,更是关于历史文化传承、华裔对国家贡献的承认及尊重的深层次问题。名字之于学校,不只是一个符号或标签,而是历史记忆、文化根基与社会认同的重要载体。

我们必须首先理解,以华裔先贤命名学校的初衷和意义。当年,国阵政府与马华公会争取的“10+6”华小,其中3所学校以敦翁毓麟、敦林苍佑和郭鹤尧三位先贤的名字命名,是对他们在国家建设、社会发展以及华文教育领域作出卓越贡献的高度肯定。

这不仅是对先贤精神的纪念,更是一种文化象征,提醒后人铭记先辈的努力与牺牲,激励年轻一代承继奋斗精神。

然而,改名事件在2018至2019年间发生,引发诸多争议。争论的焦点在于,学校名称的更改是由出资者建议,还是教育部在特定政治背景下所批准的决定?

马华署理总会长拿督马汉顺指出,尽管出资者有权建议命名,但最终的决定权仍在教育部手中。因此,在时任教育部副部长张念群任内批准改名,实属不妥。这一立场引发民主行动党领袖的反驳,甚至有人质疑马华为何不在接任教育部副部长时将学校名称改回原状。由此,一场关于责任归属与政治立场的口水战愈演愈烈。

然而,在这场争论的喧嚣背后,我们更需要聚焦于两个核心问题:一是华裔先贤的贡献为何值得被铭记?二是为何学校名称的变更会引发如此强烈的反应?

华裔先贤贡献不容忽视

首先,华裔先贤为国家建设作出的贡献是不容忽视的。敦翁毓麟、敦林苍佑和郭鹤尧三位先贤,分别在政治、教育、经济等领域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以他们的名字命名学校,是国家对其贡献的肯定,也是华裔社会与国家历史的交汇点。这样做,不仅彰显了多元文化的包容性,更能激励后代追随先贤的脚步,肩负起建设国家的使命。

其次,学校名称不仅仅是一个象征,更承载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文化认同与历史记忆。

华文教育之所以能在马来西亚生根发芽,离不开无数先贤的努力与奋斗。学校名称的更改,无疑是对这种文化认同的模糊化,甚至被视为削弱华社历史贡献的象征。

因此,华人社会对改名事件的强烈反应,既是出于对先贤的敬重,也是对华文教育未来发展的忧虑。

面对这一问题,现任教育部领导层责无旁贷。

教育部长法丽娜及副部长黄家和应该正视华社的诉求,重新审视学校名称改动的合理性。尤其是黄家和,作为华裔代表,更应展现担当,明确表态是否支持将三所学校恢复以先贤命名。这不仅是对华社的交代,更是对历史与文化传承的尊重。

教育,是一个国家与民族的未来。学校的名字看似微不足道,但它背后承载的历史记忆与文化象征,却是不可替代的。

因此,我们认为,恢复三所华小原本以华裔先贤命名的名字,不仅具有深远的文化意义,更是对国家多元社会共存共荣理念的具体体现。

最后,我们呼吁各界政治领袖摒弃口水战,回归问题的本质。无论是政府还是出资者,都应以教育与文化传承为重,让这场风波早日平息,让三所华小的名字重新焕发出先贤精神的光芒,照亮莘莘学子的成长之路。

反应

 

文教

创意服装设计自制狮头 根登华小培育环保意识

(根登4日讯)根登华小日前在校内进行两项以培育环保意识为主,提倡美学与文化传承为辅的环保设计比赛,即“服装设计比赛和环保材料自制舞狮头比赛”。

配合义演推动义演

这两项活动是配合由马来西亚Carlsberg集团赞助主办,《南洋商报》及《中国报》联合主办的“十大义演”而推动的环保绿色项目。

该校通过环保材料进行服装设计比赛和环保材料自制舞狮头比赛,重启学生的环保意识,启发学生充分利用身边唾手可得的环保材料转化成美术材料,让刻板的分类环保变成生动有趣的环保美学。

根登华小董事长云大栋感谢十大义演工委会为受惠学校提供3000令吉资助用于推广环保项目。

此项活动在根登华小90周年校庆纪念日进行,环保活动更是压轴活动,以环保比赛形式让全校师生,家长甚至根登居民可以参与其中,合力将环保材料摇身变成时尚的服装穿戴,让学生自信地站到舞台,展示环保材料结合创意美学的突破和创新。

环保舞狮穿梭街头

环保材料自制舞狮头比赛也让学生创意地将环保物变成可爱有趣的舞狮头,穿梭在根登新村的大街小巷,伴随着一声声的校庆以及环保口号,也成功地将环保意识传播到校园,甚至新村的每一个角落。

校方也会顺着这股吹得正旺的“绿”风,在未来的日子推行更多的校园绿色活动,让“绿”风一直美化着校园,造福着地球。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