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新闻

中产阶级面临困境 医疗成本变“定时炸弹”

(八打灵再也20日讯)马来西亚中产阶级正面临医疗成本危机,由于医疗保险保费飙涨,许多人可能被迫放弃保险,从而暴露于巨额医疗费用的风险之中。

公共卫生专家警告,这种趋势可能引发财务危机,同时对已然承受压力的公共医疗体系造成额外负担。

公共卫生顾问兼霹雳州卫生局局长菲苏尔接受“自由今日大马”的采访时表示,医疗通胀的加剧,已促使保险和回教保险公司计划在明年提高保费,涨幅高达40%至70%。这或将迫使许多中等收入家庭及退休人士,在无法负荷高昂保费下,选择断保。

形成金融灾难

“中产阶级已面临收入增长停滞与生活成本上涨的双重压力,他们很难继续承担高昂的保费,这将使他们暴露于灾难性的医疗费用风险之中,迫使许多人转向公共医疗系统,而这一系统本身已经不堪重负。”

根据国家银行的数据,我国2023年的医疗通胀率达12.6%,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的5.6%,较2022年的12%进一步上升。

菲苏尔指出,中产阶级从私立医院转向政府医院和诊所的趋势,可能使公共医疗系统面临更大的挑战,包括医疗设施过度拥挤、候诊时间更长,以及医护人员工作负担加重。

“以霹雳州为例,我们早在这次保费涨价之前,就观察到公共医院特别是在专科护理和慢性病管理方面的需求增加。”

卫生部的数据显示,寻求卫生部诊所和医院治疗的患者人数逐年增加。

健康与社会政策智库加伦中心总执行长阿兹鲁认为,医疗通胀与医疗保险保费飙升,对许多国人来说是一场金融灾难。

“保费涨幅从20%到200%以上不等,许多人决定终止保单,转而依赖公共医疗系统。未投保人群的增加,可能导致许多家庭因一次医疗事件,而陷入经济危机。”

阿兹鲁批评私立医院对医疗账单的监管缺失,导致过度收费和滥收费现象普遍,这包括已收回成本的医疗设备(如轮椅、心电图机等)被反复以全新价格收费,以及不存在的检查或会诊费用被纳入账单。

他呼吁成立独立法定委员会监管私立医院收费,并建议设立类似大马竞争委员会(MyCC)的机构,以审查医疗收费和保费上涨问题。

菲苏尔强调,当前医疗系统的改革势在必行。卫生部去年向政府提交了《马来西亚医疗白皮书》,提出一项转型框架,以解决医疗系统的系统性挑战,包括医疗成本通胀问题。

“这份白皮书强调预防性和促进性健康措施,倡导从以治疗为中心的模式转向以早期干预、健康促进和疾病预防为优先的医疗体系。”

专家呼吁政府尽快采取措施,为中产阶级和整个社会缓解医疗成本危机,确保医疗系统的永续发展和公平性。

视频推荐:

反应

 

财经新闻

【独家】通胀加重负担·社会福利没份 300万家庭中产变中“惨”

独家报道:何燕羚

(吉隆坡11日讯)近年通货膨胀让人们快喘不过气,肩上的经济担子越来越重,特别是中产阶级为维持生活水平,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和焦虑感,出现自我价值感迷失,甚至陷入“月光族”的困境,中产变中“惨”!

随着生活成本上升、房价和教育费用等压力增大,大多中产都感到经济上不堪重负,他们的收入不够高,却又享受不到低收入群体的社会福利保障,背负着对家庭、孩子、父母多方面的责任,深感彷徨。

因此这些年,市场开始以“中惨”形容中产人士,既没有上层阶级的奢华,也没有底层阶级的宽松,却要承担大量责任和压力。

经济学家和理财师接受《南洋商报》访问时,皆异口同声认同大马确实出现上述现象,国内超过300万户的中产家庭,今后的生活素质值得当局关注。

专家们同时提出协助中产克服财务困难的建议,协助这群人“自救”。

援助忽略中产家庭

马来亚大学经济学院高级讲师吴林泰博士表示,在大马,中产俗称M40群体,月收入介于5251至1万1819令吉。根据2022年国家统计局数据,M40群体约占总家庭数量的40%,即约316万户家庭。

他指出,中产在社会中扮演着经济推动者和稳定器两大重要角色,他们一般上教育背景较高、职业稳定,不仅维持日常消费,也会在住房、教育和保险等领域投资。

他坦言,如今中产面临着生活成本上涨和经济压力增大的挑战。

“许多家庭要通过副业、财务管理和预算优化来应对当中的风险。由于大部分补贴和政府援助都只针对B40低收入群体,M40家庭常感到被忽视,从而面临更大的财务压力。

“根据一些新闻报道,一些年轻单身者甚至需要兼两份工作,才足以应对不断上涨的生活成本,这是我们所需要关注的。”

降至B40群体

金融分析师傅集成博士则说,物价水平、通货膨胀和房地产价格上涨,无疑加剧中产家庭的负担,很多家庭收入的增长已经无法赶上物价上涨。

“负债规模增加是一大因素,很多家庭为了购房、教育或其他大宗消费,背负沉重的贷款负担,这让他们(中产)的财务状况更脆弱。”

他指出,国内中产已出现收入分化,部分家庭逐步向下流动,降至成为B40群体。

疫情冲击拉低收入

20%中产家庭降级

冠病疫情严重冲击中产的财务状况,约20%中产家庭因为收入下降,降至低收入群体。

吴林泰说,一场无情疫情影响了中产的可支配收入和就业稳定性。根据统计局报告,20%或约58万户中产家庭“降级”了,突显财务压力的严峻性。

傅集成指出,疫情确实加剧中产的焦虑,包括面对收入减少、工作不稳定、未来前景不明朗等问题。

“疫情也加剧财富的不平等,造成一些家庭的经济情况急剧恶化,加大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经过几年的政治局势动荡,国家背负庞大债务。为了补漏,政府调高了销售及服务税(SST)税率、减少補贴,这都让中产未来面临更重的生活成本,因此深感焦虑甚至迷茫,不知何去何从。”

国外出现泡沫化

傅集成表示,社会的“内卷化”和市场空间缩小,使中产面临更大的经济压力,尤其是在全球经济不确定性、中美相互竞争、保护主义的意识日益强烈下而爆发了“中产泡沫”。

“这主要是指一些家庭的收入看似高,但碍于债务累积和高生活成本,实际上已处于一种脆弱的经济状态,尤其是发生突发事件(如经济衰退、失业或健康危机)之时。”

他指中产滑落至中“惨”已是全球趋势,特别是在经济发展放缓和财富分配不均下,中国和日本等国家的中产都面临巨大压力,生活成本增加,收入却停滞,赶不上通货膨胀。

自我增值 争取高薪

中产要如何克服生活成本不断上升的困境?

傅集成认为,中产可通过优化财务管理、合理规划消费、提高投资回报等方式,应对生活开支不断增加的挑战。

“首先,建议培养储蓄习惯,避免过度消费,并通过资产配置分散风险。其次,提高个人技能,寻求职业发展和收入增长的机会,以缓解经济压力。

“再来,要有足够的医药和人寿保险保障,避免因个人健康问题导致家庭陷入财务危机。最后,多了解和善用政府为中产提供的各项援助,如教育补贴、医疗等,帮助减轻经济负担。”

他指出,为了应对风险,最好当然是“阶级上升”,即不断提升职业技能和投资能力,或创业提升收入。中产也可通过理性消费、长期储蓄和多元化投资来积累财富,尽量不过度依赖单一经济来源。

善用数字平台

吴林泰表示,中产应采取不同策略应对经济不确定,以保持财务稳定和永续性。

他提出了上中下策来解决问题:

上策:投资教育和提升技能,确保在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中保持竞争力,通过学习新技能和接受培训,提高自身价值,争取更高薪资和职位保障。

中策:制定严谨的财务预算和储蓄计划,减少非必要开支,投资稳定的长期理财产品。

下策:在经济不稳定时保持低风险投资策略,优先选择稳定的资产类别旨在保护现有财富。

吴林泰说,中产应积极利用新兴的数字平台和创新技术进行个人财务管理,从中增强抵御经济波动的能力,在充满不确定因素的环境中保持财务健康。

以可支配收入为基准

一些学者认为,中产在经济结构中类似于无产阶级,依赖工资收入而非资产收入。

吴林泰说,尽管存在这种观点,中产在社会经济中的作用依然重要,他们通过消费、纳税和参与社会活动,推动国家整体的经济活力和社会稳定。

“然而,当前衡量中产阶级的标准通常是根据总收入(gross income),这可能掩盖了家庭实际的经济负担和生活质量。因此,更合理的衡量标准应以可支配收入(disposable income)为准,在(扣除)税收和必要生活成本后,更能准确反映家庭的实际经济状况。”

例如一家四口对比一名单身者,虽然他们的总收入相同,但实际的生活负担却大不同。以总收入为基础的标准,会低估多人口家庭的经济压力,同时也高估单身者或小家庭的实际经济稳定性与购买力。

把中产阶级的定义转向可支配收入,可更真实反映不同类型家庭的经济状况。

易陷“我可以”盲区

若中产和低收入一族相比,前者在债务方面有较大的风险。

简单来说,中产就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在富人和政府眼中“不需帮忙”,在穷人眼中则“你比我好很多”。

理财规划师梁键铭说,中产正因为收入“不错”的关系,经常获得借贷机构的各种献议,包括增加信用卡额度等,表面上也比较可以接受高额贷,但一旦中产未有理性规划,很容易陷入财务困境。

“已有数据显示,近年许多中产家庭因过度消费和高负债而陷入财务危机。”

他提到,2023年我国债务总额达1.53兆令吉,其中房贷占高达60.5%,家庭债务高于84%,这实属不健康的水平。很多时候,“不错”的收入让中产容易跌入一个“我可以”的盲区。

“很多人在‘我可以负担’的假象下,忽视了长期储蓄和应急资金的必要性。大家常会说,‘生活都够难了还谈什么储蓄’,我们就是因为被各种贷款牵着走,导致存款能力大幅降低。”

债务摊还应低于净收入35%

梁键铭建议债务摊还率需控制在不超过净收入的35%,但金融机构一般都会达到60%甚至更高。

“我们需要考量所申请贷款是否在可负担范围内,不仅仅是今天或短期的可负担程度,而是同时顾及日后的生活和目标的影响。”

梁键铭给中产人士建议:

●重新评估生活方式

别过度攀比,确保支出符合实际能力和价值观。基于收入“尚可”的关系,导致很多中产自以为能尽情享受和活在当下,但这都是“先甜后苦”,短期内也许没问题,但长期难有保障。

●强化财务韧性

制定应急储蓄计划,并管理债务水平。不少人缺乏紧急存款,在理财和财务健康角度上,国人至少要有足够支配6个月生活费的存款。属于紧急存款的钱尽可能别放在投资户头,如股票、信托基金等,必须存放在没有风险且随时可提领的户头内。

克服财务困难 4 方法:

●重新设定目标

把生活重心从“表面成功”转向  “财务健康”

● 减少债务依赖

避免因信用卡或高利率贷款导致

● 财务状况恶化

学习财务管理了解投资、保险和储蓄的重要性,合理分配资源

● 提升收入能力

通过技能提升和副业增加收入来源

中产生活还算“可以”

如今的中产越活越穷?理财师认为,中产尚未泡沫化。

资深理财顾问李铭传表示,冠病疫情的确冲击很多人的收入,导致有些原本在M40群体的家庭跌入B40级别,惟疫情高峰已过去几年,各行各业都回归常态,失业率也处在疫情后的新低点。

“依我的观察,目前中产过的生活还算‘可以’,从去年的汽车销量和各种经济活动,便知道中产的生活并没有不好;2023年新车销售量创新高,达到接近80万辆。”

他坦言,现今物价确实上升了许多,中产家庭面对的挑战包括每月收入“刚刚”够应付开销,因而产生财务上的不安。

“我们能做的就是管理好财务,就算是T20这高收入群体,也有不少是表面上过得很好,实际欠下不少信用卡债务或个人贷款。”

他提醒,记录与规划开销尤其重要,必须清楚每一笔开销和钱的去向,若缺乏记录,即无法深入分析。好比一家公司若没把账目做好,就会出现“感觉公司赚钱,为何银行没钱”的现象。

别沦为精致穷

李铭传补充,所谓越活越穷的概念,是因为现在能消费的地方太多,饮食和娱乐的选择一箩筐;对于一杯超过10令吉的饮料,有些人甚至可以一周消费好几次,这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是需要还是想要,我们要分辨清楚。若选择享受当下,把储蓄放在最后一位,存不到钱其实也是个人选择,日后会否后悔就另当别论了。”

以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李铭传认为,大马的中产未出现泡沫化,无需过度标签自己属于哪一个阶级,就算是中产,有些财务健康状况甚至优于T20。关键在于会否理财,若赚多花多或因为奢侈生活欠下大笔债务,不管什么阶级最终都会沦为“精致穷”。

视频推荐 :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