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目标:摒弃不会理财的想法/萧伊妗
身为财务规划师,我最常听见顾客与我说:
一、早知道信用卡的利息这么高,我就不会傻傻地欠债;二、早知道怎么理财,我现在就可以退休了;三、我不会理财。
当发现自己的财务状况不怎么理想时,人们才会为自己的错误开始找理由。于是年复一年,在年末时,又发现投资储蓄目标不达标,可以省税的项目忘了规划,永远等到最后一分钟才匆匆忙忙地做出一些财务决定。
是每个人都这样吗?也不是的。
当我在教育孩子时总是遇到各种挑战,育儿专家提供的种种方案并不能简单粗暴地对症下药,因为每个小孩的个性不同,我们的处境都不一样。适合其他小孩的教育方针未必全适用在自己的孩子身上。
这也是我在我的书《小富翁大赢家》提到,教育孩子还是有赖父母的智慧。专家的建议只能视为一个指南,未必能照单全收。
以我的小孩为例子,我有一个是对于物质需求很高,有钱就倾向花费的男孩。你问他知道储蓄的重要性吗?他该懂的道理都懂,就是控制不了自己。
另一个6岁的小朋友,却是对待自己的储蓄如宝。甚至是看到心爱的东西,都不舍得出钱的地步。为什么生长在同一个环境,同样爸妈教育下的孩子们却对钱与事物有截然不同的态度?
我们总喜欢归纳为他们性格和与生俱来的天性。直到最近,我阅读了蔡康永的最新一本情商书《你愿意,人生就会值得》,其中一个单元让我有了不同的想法。

改变个性
很多人都会坚持“个性不会改变”,就如说一句“我天生不会理财,活该被骗一样”。但是,我们都知道当处境改变时,个性就会跟着改变。
就比如本来是嘴笨的人,为了生活和赚钱选择了销售工作,最后也会被历练成说话高手。他们上台演讲也总会强调他们之前是如何内向的人,但是环境的改变,他们可以慢慢成为了社交达人。
电影《寄生上流》主角的名句:“因为有钱,所以善良”得到广大共鸣。因为很多人都知道,当有钱了,处境改变,状况改变,人就会变。
蔡康永说所有把“我天性如此”抬出来当理由的,是因为不想改变而已。是“不想改变”,不是“不能改变”。
他引用了心理学家哈迪的建议:你真正该做的,是根据你的目标,去调整你的性格,而不是根据你以为的性格,去调整你的目标。
从教训中学习
以我那位不会珍惜钱的孩子为例,最近他遗失了钱包,里面有50令吉。对于一位8岁的孩子来说,不见50令吉可以让他心痛很久,也哭了好几次。
虽然可怜,但是这个教训却教会他如何更好的保护自己的钱财,和如何让自己再次存到50令吉。于是,在我们的鼓励下,他不再把钱到处乱放,也学会如何控制自己的欲望,并定下储蓄目标。
这件事件是我在阅读这本书前发生的,所以当我阅读到 “性格会改变”这个单元时,直接感到共鸣。坚持“性格不能改变”绝对会绑住我们的手脚,但是当自己意识到自己能因为目标而调整性格时,我觉得人生充满了希望。
趁着新年初始,在这里提供一个简单的财务列表看看自己财务状况健康吗?

改变由自己决定
新的一年,如果你还是认为自己的财务一塌糊涂或者可以做得更好时。千万不要拿“天生不会理财“做借口了!
你想要过什么样得生活,唯有你可以做出决定与改变。在此,祝福各位新年快乐!
人生不是Excel表格/莊国辉

我们都在做财务规划,投资规划、退休规划、遗产规划……但人生不是Excel。我们想象可以把所有的事情系统化地学习和耐心处理所有的理财能力。你可以把数字做到井井有条,不过可能一夜之间,心就乱了。
理财,其实是修心。
“得四分”本来打算50岁退休,换份轻松工作,陪孩子、种菜、做咖啡,简单而有品质。计划写得漂亮,结果……人生还是按它自己的节奏出牌。
于是,这些日子发生的事情,得四分才真正开始学会理财——不是管钱,而是管心。
枕边人的一句话,重新设定“目标”。
得四分换工作后,每天早上7点送孩子,下午3点去接。生活如计划那样井然有序。直到有天,他无意听到太太跟朋友聊天说:“我最喜欢得四分那种在工作上自信满满、领军带人的样子,那时候他眼睛是有光的。”
得四分一愣。他一直以为,太太要的是陪伴、是稳定、是每天晚上可以一起追剧。
但他错了。
“其实真正的目标,不只是‘我要赚多少钱’,而是‘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那晚他和太太聊了很久。他说:“我以为我做得都对——陪你、顾家、花时间在孩子身上,但我忘了,自己是不是活得像自己。”
于是,他们一起重新列了人生愿望清单,不再只是财务数字,而是包括“心”里真正想要的日常。
●想继续做能激励别人的领导者。
●想带孩子太太走一段世界的路。
●想给太太愿她一生的梦想目标。
他们决定,从“心”出发。
市场会崩人会病
意外和不幸不知几时到了。一夜之间,得四分就得知身边重要的人生病了。幸好已经做好了风险规划和保险计划,医药费不是压力。
尤其是他很早就开始学习精算风险,打破以往的“目标导向”模式,改为“弹性预算”。原本是每月投资5000元,现在每季调整一次,动态调整配比。
这时他想起太太常念的《心经》:“无挂碍故,无有恐怖。”
真正的理财,是接受人生的不确定,然后准备好接招。他开始把“人生波动”视为一种正常,而不是错误。他告诉自己:“不是我失败,而是这是旅程的一部分。”
理财最难是放下比较
在一场同学聚会中,旧同事谈起“全款买房”、“一年两次海外旅行”,得四分安静地听着。他也曾努力过往上爬,但现在,他更想回家陪太太做晨运和晚饭后散散步。
有朋友笑他:“你这么会规划,怎么还住老房子?”
他没说什么,只是心里微笑。他知道,有些人用房子比人生,有些人用人生换房子。而他,用选择来定义自由。他明白,财富不是表现自己,而是成就所爱之人。
有一天,儿子问他:“爸爸,你以前很忙,那你喜欢现在的你,还是以前的你?”
得四分想了想:“以前的我,喜欢赢。现在的我,喜欢陪你。”
那晚,他没有翻手机看投资报表,也没有股市走势,只是陪孩子读书。窗外下着雨,屋里很安静。
他想起一位经济学家说过:
“财富的终极价值,在于它是否支持你过你最珍惜的生活。”——Clayton Christensen《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
他终于懂了。
财富尽头是回到心的起点
得四分不再追求“提早退休”,而是追求“有选择权”的人生。他不再让理财计划困住自己,而是让它成为人生的护城河。虽然得四分现在不能确定到底现在选择是否正确,但是他可以心无旁骛地坚持己见走下去。
他能坚持做下去,就是相信世间人与事十之八九不尽如人意,但求无过于心吧!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无门关》
钱不重要吗?当然重要。但如果你连今天的自己都不喜欢和充满怀疑,那存多少钱,也只是延迟不快乐而已。
所以,真正的理财,从“心”出发和理解自己要些什么就能无言无悔地坚持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