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会解雇鲍威尔吗?/Project Syndicate
作者:肯尼斯·罗格夫(国际货币基金前首席经济学家,哈佛大学经济及公共政策学教授)
美国当选总统特朗普宣布的几乎每一个内阁或人事任命,都会不出所料地招来一波媒体怒喷。这种歇斯底里的情绪,有些可以归因于根深蒂固的党派偏见,有些反映了合理的关切,有些则纯粹是胡言乱语。
可一旦涉及美国经济时,人们关注的焦点则是特朗普可能尝试解雇而不是任命谁。尽管特朗普曾表示不会试图解雇将于2026年5月结束任期的美联储主席鲍威尔,但他无疑很想对鲍威尔说:“你被解雇了”。
特朗普对鲍威尔的敌意令人费解,毕竟后者的工作一向非常出色。尽管美联储在加息的同时成功实现经济软着陆的表现,不如SpaceX火箭助推器着陆那般令人惊叹,却也同样令人印象深刻。
这种精妙的平衡,此前仅在1990年代“货币大师”格林斯潘领导美联储时出现过一次。
鉴于利率急剧上升通常会引发经济衰退,因此,只要因此出现的衰退程度较轻或至少较为短暂,经济学家就会将其视为一项成就。
虽然没有哪位一位美国总统能比特朗普这位前《学徒》电视节目明星更快解雇自己的任命人员,但即将离任的总统拜登却反其道而行之,一个人都没解雇。
最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国土安全部长亚历杭德罗·马约卡斯,在推行政府考虑不周的“开放边界”政策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但拜登仍支持他留任。
破坏通胀预测是灾难
而值得一提的是,鲍威尔的热门接替人选凯文·沃什,是一位备受推崇的美联储前理事,且一贯表现得比现任主席更鹰派。
但无论他是否解雇鲍威尔,特朗普试图对美联储决策施加更大影响力的做法,都可能会破坏通胀预期,推高长期利率。而虽然这个过程可能比一些患有“特朗普失调综合征”的批评家预期的要缓慢,但后果却可能是灾难性的。
从长远来看,特朗普削弱美联储独立性的任何企图,都可能严重阻碍其应对经济和金融危机的能力。
如果通胀预期无法稳固锚定,政策制定者就难以在刺激经济的同时避免引发物价失控。
总统对美联储的这种“胜利”,也会削弱人们对其他关键机构的信任。

鲍威尔(左)与特朗普。
独立性没写入宪法
幸运的是,解雇鲍威尔并非易事。虽然美联储主席由总统任命,但他们的任期由法律确定,意味着总统无权罢免他们。特朗普可以要求鲍威尔辞职,但鲍威尔已经明确表示不会这样做。
话虽如此,美联储的独立性可并未写入美国宪法。如能得到参众两院的足够支持,特朗普完全可以修改法律来解雇鲍威尔。但目前美联储依然处于一种近乎必定发生之事的保护之下,那就是任何试图推翻其独立性的认真尝试,都会扰乱金融市场。
如果罢免鲍威尔无法实现,特朗普可能会任命一个“影子”公开市场委员会,以削弱其权威并向美联储施压。自11月当选以来,他已经对总统职位做了类似的事情——目前全世界对他的关注可比拜登要多得多。
可以肯定的是,这种策略不太可能对美联储产生有意义的影响。鲍威尔可能会在国会听证会或新闻发布会上,遭遇关于特朗普影子美联储政策的尖锐提问,但这么一组人不会比其他外部批评者更有分量。
除非它持续在预测经济趋势方面压倒美联储(这种情况不太可能发生),否则特朗普的影子中央银行只会被忽视。
不应低估特朗普风险
尽管如此,特朗普做法所带来的风险也不应被低估。自1970年代的供给侧革命以来,央行独立性可算是宏观经济政策领域的最重要创新。
虽然通胀目标和“泰勒规则”在现代货币政策的形成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但它们的效力有赖于央行的公信力和自主权。
从历史上看,由技术官僚领导的、专注于维护物价稳定的央行,总会优于那些饱受政治干预的同行。
为了理解其中的利害关系,我们假设特朗普成功解雇鲍威尔,并迫使美联储维持低利率以刺激经济增长——尤其是在他上任的前两年,因为民主党很可能在这段时间内重夺众议院。
那么长期利率(如房屋和汽车贷款利率,美联储无法直接控制)几乎肯定会上升,先是逐渐爬升,然后是急剧暴涨。不久之后美联储就会被迫改弦更张,从而损害其公信力并削弱美国经济。
好消息是,特朗普虽然反复无常,但归根结底是个实用主义者而非空想家。损害美联储独立性的长期后果,并不符合任何人——包括他自己——的利益。
Project Syndicate版权所有
视频推荐:
外围风雨交加 这些内需股成避风港

(吉隆坡18日讯)在特朗普宣布加征关税、全球市场充满不确定性之际,马股中的内需驱动型公司展现出更强的抗压能力。
MIDF研究指出,这类公司因收入、成本、业务及债务等多集中于本地市场,避开了出口风险,整体表现明显优于大盘指数。
此前,该研究机构追踪的,以国内市场主导的股项,筛选标准为:凡是收入、客户或业务来源、收入币别、成本结构或债务中,任一项有超过80%来自大马或以令吉计价。
结果显示,过去两周(4月3日至16日),这32只内需股整体表现优于大市,平均下滑1.5%,远低于富时隆综指的2.8%跌幅。
分析员认为,在贸易与关税不确定性仍在的情况下,内需导向型公司仍具有吸引力,当前看好的行业之一是消费必需品。
MIDF研究推荐的内需股
星狮集团(F&N,3689,主板消费股)
评级:买入
目标价:32.68令吉
亮点摘要:鉴于其强劲的盈利抗压能力和强大的顾客群,我们对其前景保持乐观。尽管面临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和通胀压力,其饮料与食品需求依然稳定,再加上马泰旅游复苏带动线下消费。再加上,投资乳牛场来布局本地鲜奶市场将驱动未来增长。
双威产托(SUNREIT,5176,主板产托股)
评级:买入
目标价:1.99令吉
亮点摘要:产托2024财年核心净利年增长3.9%,主要由零售及酒店业务带动。零售业务受惠于双威金字塔商场租金回升及新收购资产(如双威163购物中心与居銮福联广场)的贡献。我们预计其2025及2026财年盈利分别增长9.1%与5%,周息率达5.1%,长期前景稳定。
国油贸易(PETDAG,5681,主板能源股)
评级:买入
目标价:22.25令吉
亮点摘要:公司在燃油零售市场具有强势品牌认知度,同时积极推动生物燃料、生物柴油及SAF等绿色能源解决方案。2024年净利同比增长15%达11亿令吉,周息率约5.5%。
柏马汽车(BAUTO,5248,主板消费股)
评级:买入
目标价:1.43令吉
亮点摘要:柏马汽车是本次推荐中,唯一一家具备2026财年盈利增长潜力的汽车公司,预期销量将增长6%。尽管面临中国品牌价格竞争,但第三季时,起亚汽车品牌销量增46%,小鹏汽车增长达119%。我们预计2026财年销售增长势头将延续,而新引入的深蓝汽车也将在2026年上半年推出。预计2026财年周息率高达13.7%。
柔佛医药保健(KPJ,5878,主板保健股)
评级:买入
目标价:2.78令吉
亮点摘要:公司财务表现强劲,在2024年收入达39亿令吉,同比增长15%。公司在全马拥有30家专科医院,并于泰国及孟加拉设有办事处。医疗旅游表现亮眼,年收入约3亿至4亿令吉。公司正与美国Mayo Clinic合作,另外投入约4.8亿令吉进行扩建与数字转型。
明讯(MAXIS,6012,主板电信与媒体股)
评级:买入
目标价:4.38令吉
亮点摘要:公司在后付费、光纤与企业服务领域展现强劲增长,超越主要竞争对手。其捆绑配套策略表现成功,有效抵销预付费业务的下滑。公司运营稳健,赚幅达13%,并具备派发特别股息的能力。需注意的风险是,其作为国家数字公司(DNB)股东,未来可能需偿还部分融资,影响现金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