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专栏

柔新特区能否不负众望?/李兴裕

2025年1月7日,马来西亚和新加坡领导人签署了柔佛-新加坡经济特区(JS-SEZ)协议,为巩固马新两国长期双边关系翻开了新的篇章。

该协议是在一年前签署的了解备忘录后签署的。

协议的签署显示两国致力于发展稳固的经济联系和战略合作,也预示着新的商业价值主张和投资机会。双方将利用彼此互补的优势、协同效应和资源,通过更精简的监管程序、高效的便利化、加强跨境流动和经济连通性,以及量身定制的投资税务优惠,实现双赢。

虽然柔佛和新加坡之间的发展差距可能带来实施风险,但双方都可以提供竞争优势,以密切和真诚地合作,实现互利。

柔佛拥有富饶的土地、有竞争力的公用事业、连通性基础设施和人力资源,而新加坡在科技、智能制造、物流、数字化、国际金融服务(包括财富管理)等领域的优势,可以与柔佛相辅相成,推动柔新经济特区的发展。

与约20年前推出的依斯干达发展区 (IDR) 相比,我们有理由相信,柔新经济特区更有机会取得成功,有很大潜力促进柔佛州和新加坡的经济增长。

1.这项合作协议强调了两国共同发展的承诺;与由联邦政府和柔佛推动的特区不同;

2.持续的地缘政治风险威胁着供应链,需要降低风险和转移供应链,使经济特区成为可行的投资目的地选择;

3.新加坡成本(劳动力成本和公用事业)的增加迫使企业搬迁; 

4.更发达的基础设施、交通和物流网络(柔新捷运系统(RTS)、金马士-新山双线铁路、柔佛港口和丹绒柏勒巴斯港口(PTP))。

马新建交60周年迈向新里程碑

马新两国有着长期的经济伙伴关系,保持着牢固的外交关系。这项协议的签署恰逢今年是马新两国建交60周年,标志着两国经济关系迈向新高度的新里程碑。柔新特区的建立也为包括东盟成员国在内的邻国提供了在经济特区投资的机会,将其定位为东盟和地区的关键投资地点。

几十年来,马新之间的双边贸易和投资不断增长。新加坡一直是大马最大的贸易伙伴之一,也是外来直接投资(FDI)的主要来源。

新加坡是大马2024年首11个月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也是2024年首9个月各经济领域批准的第二大外来投资来源。

特区对柔产生积极影响

凭借其在本区域的战略优势、支持性监管制度和商业生态系统,包括优惠的税务优惠、完善的交通网络以及可培训的劳动力,柔新经济特区可以得到发展,并不断提高其吸引力和竞争力,以与世界上最好的工业园区和经济特区相媲美。

我们相信,经济特区将对柔佛产生积极影响(扩大经济增长、创造就业机会、提高收入和刺激投资),尽管国内企业也会感受到国内市场的竞争压力。最终,国内中小企业须提高合作能力,与外国商业伙伴合作,以确保在经济特区获得商机。

跨境投资流动和合作涵盖各种高增长、高价值行业,其中包括半导体、数字经济、绿色经济、物流、金融与商业服务。

基础设施大马负责

经济特区政策必须侧重于促进国内一体化和增值,以确保该区域的利益分布在不同地点和行业,同时促进外国参与者和本地中小企业之间的工业联系,为本地供应商和服务提供商创造机会。

两国拟议的资金需求分离模式,其中大马将负责现场和场外基础设施的资金,由于经济特区位于柔佛州,被认为是合适且永续的。我们须对拟议的基金进行良好的治理,因为它涉及纳税人的钱。

取决于基础设施资金的具体规模,大马政府对经济特区基础设施的融资,可以缓解基础设施的瓶颈和制约,并加快该区为投资经济特区的公司做好准备。政府的直接参与也使其能筹集长期优惠资金,以维持该区的长期发展。

然而,陷阱在于,鉴于政府目前紧张的财务状况,这可能会增加政府的债务负担。

特区若由私人管理更具活力

另一个需要考虑的方面是谁来管理经济特区的营运?公共管理还是私人管理?经济特区的公共管理政策,能更紧密地协调和促进与联邦政府的政策目标保持一致,并使经济特区的建立更加容易。在这方面,重点是确保联邦政府、州和地方当局(涉及柔佛6个地方政府)之间的有效协调和战略合作。需要一个快速的决策过程,来解决经济特区的营运问题。

如果经济特区是由私人管理,则可更具活力,利用他们的专业知识,包括调动他们的自筹资金在特区内营运。

目标首5年完成50项目

该协议设定了在首5年内完成50个项目的目标,在首10年内累计完成100个项目的目标,旨在创造2万个熟练员工岗位。在决定项目时,两国都必须考虑在成本节约和竞争力、对经济和国内中小企业的影响、市场份额、创造就业机会和提高收入方面的互补协同和互利。

两国须根据项目的战略重要性和可交付成果,对项目进行优先排序。制定明确的项目可实施和可行计划,有助于确保项目按计划进行,并符合预算,包括所需的资源,以确保产生切实的经济影响。更重要的是,为项目完成和交付设定切合实际的时间表,包括规划项目的进度。

我们期待柔新特区蓝图的制定,以促进公共和私人领域合作,积极为两国和该地区开发特区。作为促进投资的一站式中心,马来西亚柔佛投资促进中心 (IMFC-J) 必须利用数字平台,为国内外投资者提供从最初兴趣到营运实现的顺畅旅程。时间至关重要!

柔新经济特区蓝图应包括以下方面:

a)政策清晰度和一致性:

透明和可预测的监管环境对于投资者信心至关重要。特区管理层的明确所有权和责任制,将确保快速解决运营挑战。

b)基础设施资金需求:

全面评估经济特区内和周边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需求至关重要。评估应涵盖潜在投资者和支持行业的需求,并与协议中确定的优先领域保持一致。例如,升级现有道路基础设施,并扩大容量,以容纳额外的交通流量,例如巴西古当大道。

c)包容性增长和中小企业参与:

确保经济特区的利益延伸到各个领域和地区。促进经济特区公司与当地中小企业之间的联系,将为当地企业参与价值链创造机会。

政府必须确保国内工业通过技术转移、专业知识共享和为当地人创造就业机会,从经济特区的外来直接投资中受益。为中小企业提供基础设施、金融、技术和市场渠道,对于它们的能力建设发展至关重要,以融入国内和区域价值链。

d)人力资本发展:

投资人力开发、技能培训和能力建设计划,对于满足经济特区优先领域的人力资源需求至关重要。两国教育机构之间的合作可以进一步增强人才库。

总之,最大的挑战是将协议转化为行动和可交付成果的过程,双方必须致力于战略合作,以确保双赢的结果和互补的协同效应,并为柔佛州和新加坡创造互利。

经济特区发展的关键阶段需要双方进行有效的规划、监测、协调和加强沟通,因为它会影响柔新特区的绩效、可交付成果和两国的信任。

视频推荐:

反应

 

名家专栏

特朗普准星里的欧洲/Project Syndicate

作者:肯尼斯·罗格夫(国际货币基金前首席经济学家,哈佛大学经济及公共政策学教授)

今年的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充满了关于如何拯救地球、减少不平等和应对各类紧急安全需求的创新理念。但我在现场的压倒性感受则是欧洲人对他们的经济——以及特别是对特朗普——是多么沮丧。

他们的焦虑并非毫无根据:特朗普在三个关键方面对欧洲构成了生存威胁。

要求承担防务责任

首先,他坚持认为欧洲必须为自身防务承担全部责任——许多政治领导人对这一要求感到费解。

在华盛顿远程发表的达沃斯演讲中,特朗普再次呼吁欧洲各国政府将国防开支提高到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5%的水平。

鉴于许多欧盟国家(如意大利)已经在努力实现在奥巴马担任总统期间许下的2%目标,特朗普的这一要求显然让人头痛不已。

其次,特朗普似乎决心兑现其征收全面关税的威胁,对本就面临中国日益激烈竞争的欧洲出口商造成沉重打击。虽然特朗普的言论似乎为与各国谈判降低关税留有余地,但他履行竞选承诺的过往记录却不是一回事。

德国首当其冲

他推翻了前总统拜登的开放边界和多元化、公平和包容政策,接下来很可能不顾经济学家的普遍反对开征各类“亮眼”关税。

特朗普提议的关税,将对德国这个欧洲最大经济体造成特别严重的影响。在经历了连续两年的经济衰退后,德国以出口为主导的增长模式似乎出现了动摇。如果特朗普对德国商品征收高额进口关税,那后者很可能会在第三年陷入衰退。

对此的教科书式应对是欧洲咬牙撑住,因为征收关税的国家往往才是最大受害者。但是选民们估计听不进这一套。消极应对很可能被国内民众视为软弱,因此,直面特朗普的欺凌并实施报复的诱惑大概是无法抗拒的。

这种对抗的结果谁也说不准。

鉴于特朗普将欧洲对美国的长期贸易顺差,视为不公平竞争的明确证据,因此也不会退让。尽管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这一顺差主要来自于欧洲人投资美国资产的偏好,而美国资产的表现一直优于欧洲且人们普遍预期这种状况仍将持续。

专注优先任务

第三,特朗普加强美国能源供应的计划,让欧洲的绿色运动陷入了困境。在俄乌战争和欧盟快速绿色转型的主要影响下,欧盟的能源价格要数倍于美国。高昂的能源价格,使欧盟工业越来越难以保持竞争力,尤其是在人工智能等关键新兴领域。

那么欧洲能做些什么呢?首先,政策制定者必须保持专注,不要让特朗普的混乱性政策,分散对自身优先任务的注意力。其中最重要的是找到降低能源价格的方法,而小规模核技术则是向前迈出的充满希望一步。

此外,特朗普的气候变化否认主义和“钻吧,宝贝,钻吧”议程,对已经几乎沦为地缘政治透明人的欧盟来说是项重大挑战。

拥抱清洁能源固然令人钦佩,但仅靠欧洲的努力,也只能有限度地遏制全球变暖——尤其是在中国和印度仍有约60%电力来自煤炭的情况下。

为了说服其他国家跟随自己的脚步,欧洲必须证明自己既能做到绿色环保,又有竞争力,否则就将沦为一个前车之鉴。

面对特朗普的威胁和中国日益激烈的竞争,欧洲各国政府最好还是收敛一下对监管的热情。有句话说得好:“美国创新,中国复制,欧洲监管”。

被逼放松监管

英国财政大臣蕾切尔·里夫斯正确地将放松监管,视为改善英国经济增长前景的潜在途径。

但除非欧盟成员国——尤其是法国——能摒弃那些琐琐碎碎的不满情绪,并向英国提供一份挪威式的贸易协议,否则英国将难以恢复增长。

这样的协议对双方都有利:欧洲需要英国的金融业,英国企业则需要欧洲市场。

即使欧洲采取了这些措施,也很难与特朗普打交道。要想获得一线生机,欧盟国家必须认识到它们当前萎靡不振的根源,是极为深层次的。无论特朗普能否再次上台,欧洲各国政府都需要解决导致经济停滞的各个根本原因。

当然,欧洲实施应对气候变化和遏制科技行业过度扩张的政策值得称赞。假以时日,美国和中国可能会认识到欧盟进步政策的价值并加以效仿。

但如果它们依旧对此不以为然,欧洲就会成为被迫适应形势的一方。而如果做不到这一点,那欧盟委员会最终可能会像洛杉矶消防局一样——在损失已经发生后才慌忙去灭火。

Project Syndicate版权所有

www.project-syndicate.org

视频推荐 :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