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不法商家滥用清真认证 消协联会:管理漏洞

(吉隆坡15日讯)近日发生的清真标志和认证伪用事件,再次暴露了大马清真认证系统(SPHM)监管方面的漏洞,为不法商家提供了可乘之机。

大马消费者协会联合会对此表示严重关切,强调必须加强市场监管和法律惩治力度,以维护清真标志的权威性和消费者的权益。

根据大马回教发展局(JAKIM)的声明,事件涉及马来亚大学一家便利店出售的“火腿芝士三明治”。经查证,该产品并未获得官方的清真认证,却冒用了其他厂家的清真认证标志。

这一事件不仅引发了公众对清真食品真实性的质疑,也凸显了目前清真认证体系的脆弱性和市场监管的不足。

大马消费者协会联合会财政总秘书努尔阿兹基因阿敏丁指出,当前针对伪造或滥用清真标志的法律惩罚力度过低,加之执法不力,是导致类似问题屡次发生的重要原因。

根据《2011年商品说明》的相关条款,个人若被发现伪造清真标志,最高可被罚款10万令吉或监禁三年,甚至两者兼施。而对于企业,首次违规仅被罚款20万令吉,重犯则提高至50万令吉。

“这些处罚对不法商家来说显然不足以形成威慑。他们只需缴纳罚款便可继续经营,因此往往抱着侥幸心理,漠视清真认证的严肃性。这种现象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信任,也削弱了清真标志在国际市场的公信力。”努尔阿兹基因这么表示。

此外,她还强调了消费者识别清真标志的困难。

应用程式难辨真假

目前,消费者虽然可以通过“大马清真门户”或“Verify Halal”应用程式查询产品状态,但当伪造标志与官方标志极其相似时,仍难以分辨真假。

“一旦市场上流通的清真标志真假难辨,消费者的信任必然受到打击。监管机构必须对此承担起责任,采取更有效的措施维护清真食品的完整性。”

为防止此类事件的重演,大马消费者协会联合会呼吁政府重新审查相关法律,加重对违规者的惩罚力度,并提升执法的透明度和效率。

市场监管部门也应加强对清真标志使用情况的监控,确保所有在市场上流通的清真食品符合法律规定。

此外,必须提高消费者的清真意识,帮助他们掌握辨别清真食品的基本技能。

反应

 

财经新闻

清真发展机构:符回展局标准 逾70%清真认证非土著公司

(巴西沙叻20日讯)清真发展机构(HDC)表示,超过70%的清真认证持有者为非土著公司。

清真发展机构主席凯鲁阿兹万哈伦认为,这不应被视为问题,因为这些公司的申请符合大马回教发展局(JAKIM)设定的标准。

“非土著公司一直在食品制造领域占主导地位,但这并不是问题,因为它们严格遵守大马回教发展局设定的标准。”

他今日为巴西沙叻国会选区回教堂官员多元化集会(Multaqa)主持开幕后说,只有在获得“食品安全是行业责任”(MeSTI)、良好生产规范(GMP),以及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等认可后,公司才能申请完整的清真认证。  

清真发展机构总执行长海鲁阿里芬此前也宣布,截至目前,共有9162家公司在各个领域获得了大马回教发展局的清真认证。  

他指出,在9162家公司中,仅有1600家公司为清真产品出口商,与当前价值超过3兆美元(约13兆令吉)的全球清真市场相比,这仍是偏低的数字。

与此同时,凯鲁阿兹万哈伦表示,清真发展机构将努力协助有潜力获得清真认证的土著公司,从而拓展其产品在国际市场的占有率。

视频推荐 :

[8:05 pm, 20/01/2025] 甄琳: 20/1/25(12.00pm-8.00pm)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