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

国内创收首超电影票房 中国微短剧火到海外

整理|郑美励

你看过《招惹》、《东栏雪》、《执笔》、《授她以柄》、《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裴总每天都想父凭子贵》、《闪婚成宠首富大佬爱上我》、《逃出大英博物馆》、《你好,苏东坡》……这些一集几分钟到十多分钟的短剧吗?它们都是近这一两年的爆剧,最大的特色就是短小精悍!

短剧和微短剧在中国大火,市场规模暴增甚至还“出海”到外国去。

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智能手机用户不断增长带动短视频内容在网络上迅速走红,而在短视频的众多分支中,短剧成为成为短视频领域的“新宠”。

短剧,又被称为“网络微短剧”,最大特点就是“短”。根据中国广播电视总局的定义,短剧是指“单集时长从几十秒到15分钟左右、有着相对明确的主题、较为连续和完整的故事情节”的剧集。

从“爽文”席卷社交媒体

几年前,短剧还只是“爽文”领域的小众话题;如今,它已席卷各大社交媒体和短视频平台。2024年8月29日最新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6月,中国微短剧用户规模达5.76亿,微短剧用户规模已占网民整体的52.4%。

而中国短剧市场2023年的市场规模达到人民币373.9亿元(约228.93亿令吉),较2022年增长267.65%,2024年短剧市场规模预计已达504.4亿(约308.83亿令吉),同比增长34.9%,也就在2024年,短剧市场首次超过中国电影全年总票房预计的407亿(约249.2亿令吉),且已接近长视频市场规模的70%。

投资银行、证券和投资管理公司高盛引用数据显示,2024年短剧、微短倚剧的日活跃用户(DAU)达到4亿多,日均使用时长超过30分钟,总使用时长今年已经超过了长视频流媒体。高盛认为,短剧市场总可用市场(TAM)在未来两年将实现25%的复合年增长率,2027年市场规模有望达910亿元(约557.17亿令吉)。

短剧出海抢占市场

同时,如火如荼的短剧发展也不忘开拓海外市场。枫叶互动在2022年下半年推出首款海外短剧APP“ReeelShort”,随后,DramaBox、FlexTV、ShortMax等一批海外短剧平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并以燎原之势在海外掀起短剧热潮。

截至2024年6月底共有100多款短剧App出海,主攻欧美、日韩、东南亚及中东地区。今年前10月,头部出海微短剧APP内购收入最高可达7亿至8亿元(约4.28亿令吉至4.89亿令吉)。以点众科技旗下的出海微短剧APP DramaBox为例,其今年8月在日本市场的营业额390万美元(约1743万令吉),在韩国营业额也有百万美元左右的规模。现在有更多中国制作商通过应用内购买(IAP)和订阅模式瞄准海外市场。

成为资本竞逐平台

短剧行业目前普遍存在“小成本、快产出”的流水线生产模式,这一模式制作预算低、筹备时间短,拍摄及后期制作短,导致内容同质化严重,质量参差不齐,既有精品,也有不少低俗、媚俗作品。此外,市场中存在盗版现象侵害原创作者权益。

尽管如此,短剧在中国如今已成为视频行业新风口,吸引众多影视行业巨头和优质资源的入局。王晶、周星驰等知名导演,爱奇艺、优酷、腾讯等头部视频平台,以及华谊兄弟、华策影视等上市公司纷纷涉足短剧领域。

短视频平台最大受益

各方力量的加入不仅丰富了短剧市场的内容供给,也推动了行业整体水平的提升。各大平台纷纷推出新的分账政策,加大对优质短剧的扶持力度,鼓励创作者生产出更多精品内容。

高盛的报告指出,鉴于其引人入胜的内容以及用户注意力持续时间可能缩短的趋势,短剧和微短剧在未来2~3年内将继续占据用户使用时长份额。随着短剧占据主导地位,免费增值(Freemium,免费提供基本产品或服务,并提供高级功能以供购买)、应用内广告(IAA)模式可能会迅速崛起,因为用户越来越习惯免费模式。

由于模式严重依赖用户获取,抖音、快手、腾讯视频号等短视频平台将成为最大受益者,将继续受益于不断增长的短剧市场规模(TAM)和广告支出。

短剧分类

长视频平台短剧:在优酷、爱奇艺、腾讯视频、芒果TV、哔哩哔哩动画等长视频平台播放的自制或定制短剧

画面呈现:横屏

时长集数:10-20分钟、集数普遍约为15-30集

制作成本:200万至300万人民币(约123万令吉至185万令吉)

内容监管:政府广电主管部门

短视频平台短剧:在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播放、由短视频平台牵头制作或给予一定流量扶持的短剧

画面呈现:竖屏或横屏

时长集数:约2-5分钟、集数普遍约为5-20集

制作成本:50万至200万人民币(约30万令吉至123万令吉)

内容监管:政府广电主管部门

小程序短剧:小程序短剧从短视频平台短剧衍生而来,小程序运营方通过抖音、快手等平台投放剧集高能切片带来精准流量,吸引用户跳转微信小程序(少数跳转抖音小程序、快应用等)平台观看

画面呈现:竖屏

时长集数:每集时长1-3分钟,集数普遍约为80-100集

制作成本:20万至50万人民币(约12万至18万令吉)

内容监管:平台自主把控

短剧APP:短剧APP从小程序短剧衍生而来

画面呈现:竖屏

时长集数:每集时长1-3分钟,集数约为30-100集

制作成本:20万至50万人民币(约12万至18万令吉)

内容监管:平台自主把控

中国政府新政策规管

随着微短剧行业快速发展,乱象丛生,中国政府机构也逐渐收紧治理政策,包括对短剧实施分类分层审核管理,将短剧归纳为“重点微短剧”和“普通微短剧”以及“其他微短剧”3类。同时,中国广电总局自2024年下半年开始整治以“霸总”为代表的微短剧乱象,这些微短剧大多渲染婆媳矛盾、宣扬重男轻女等不良价值观,并涉及拜金、炫富、炫权和享乐等主题。

随后的政策又鼓励并刺激了短剧+电视的市场导向,其中包括推动“台网同播,多地联播”,让短剧走进电视,从“竖屏”(手机)变“横屏”(电视机),成为各地电视台提高收视率的有效方式。截至2024年11月,已有超过30部短剧在中国全国部分省级卫视播出,收视规模超5亿户次,短剧收视总时长占比是播出占比的1.2倍。

打击低俗庸俗内容

不久前,中国广电局又再加强微短剧片名审核,以打击片名存在哗众取宠、低俗庸俗等现象。

行业人士认为,在中国政府“压缩数量、提升质量”策略下,未来短剧会走向多元化、精品化,逐渐提升短剧格局,相应地,短剧制作成本和周期也会提高与拉长。

视频推荐:

反应

 

娱乐

片名哗众取宠低俗庸俗 中国加强审核微短剧

(北京21日讯)中国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布管理提示,指出一些微短剧片名哗众取宠、低俗庸俗,严重拉低了微短剧行业整体形象,亟待治理。

根据央视新闻今天的消息,中国广电局网络视听司发布有关加强微短剧片名审核的管理提示,对微短剧片名出现的不良倾向进行及时纠偏,并在导向、体例、艺术等方面提出新要求。

管理提示提出,自今年2月总局实施微短剧“分类分层”审核管理政策以来,微短剧从业者积极响应,努力调整创作方向,提升思想文化内涵。聚焦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个主题,创作了一批大众喜闻乐见的不俗之作。

但与此同时,由平台负责自审的“其他微短剧”,虽然内容违规问题已大幅减少,但片名哗众取宠、低俗庸俗的顽疾,严重拉低了微短剧行业整体形象,亟待治理。

据了解,流量、利益成为部分微短剧制作和播出平台敢于在片名方面走偏、打擦边球的重要动因。

管理提示对此提出,“小程序类微短剧为刻意追求投流效果,片名问题尤为严重,必须严加整治。”

为及时纠正和扭转部分微短剧在片名上的跑偏倾向,管理提示就加强片名审核工作,分别在导向、体例和艺术上提出新要求。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