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选区划分对政局影响/林楷骏

自2008年的3·08全国大选以来,国阵政府失去三分之二多数优势后,我国国会议席的数量一直停留在222席。

然而,随着人口激增和投票年龄降低至18岁,全国选民人数已上升至2200万。为了反映这些变化,适当增加选区和重新划分选区边界已成为必须推行的。

根据联邦宪法,我国每8年需要进行一次选区划分。西马半岛上一次的选区划分发生在2018年5·09大选前,而砂拉越和沙巴则分别在2015年和2017年完成。

况且,目前的选区数量和分布已经无法完全反映选民结构的变化。

东马议席未达协议比例

根据《马来西亚协议》(MA63),东马国会议席即沙巴与砂拉越的议席占比应为全国的三分之一。然而,如今东马两邦议席仅占四分之一左右。恢复三分之一的比例对于平衡西马与东马的关系显得至关重要。

如果东马议席增加至三分之一,并维持现有西马州属议席不变,全国议席将增至244席。

这不仅能体现东马的重要性,也将进一步巩固砂拉越政党联盟(GPS)和沙巴人民联盟(GRS)在全国政局中的造王者地位。这些政党有望通过更强的议席比例,为东马争取更多自主权,尤其是在教育、卫生及环境管理等方面。

过去的选区划分过程经常被用作政党巩固权力的工具。例如,前朝国阵政府在5·09大选前通过调整边界,将马来选民移入混合选区,使其变为马来选民占多数的选区,而将华裔选民划入华裔选区。这一操作虽然旨在削弱反对党的优势,但却引发了选区结构的严重失衡。

以红土坎国席为例,2013年5·05大选时,该选区马来选民仅占51%,属于混合选区。然而,经过重新划分后,马来选民比例在5·09大选时暴增至72%,成为马来选区。

操纵选区划分是双刃剑

然而,这种调整并未达到预期效果,反而因马来选民的反风导致国阵失去这一选区,最终失去联邦政权。这一事例说明操纵选区划分是把双刃剑,可能造成意想不到的政治后果。

选区划分的操纵导致我国选民逐渐陷入华巫两极化的困境,加剧了族群之间的分裂。为了打破这一局面,选举委员会必须依据“票票等值”的原则,在下一轮选区划分中增加混合选区。

混合选区的意义在于它能够反映马来西亚社会的多元性。根据地理环境和选民结构,笔者认为我国至少需要140个混合选区。这将有助于推动多元种族与中庸价值的民主模式,削弱极端种族主义与宗教主义的影响力。

混合选区的设立将迫使政治人物在竞选中更加注重跨族群的议题与诉求,避免使用种族主义言论,从而促进更为包容的政治生态。

选区划分是影响我国政治格局的关键因素。在未来的选区划分的过程中,当朝政府和选委会必须严格遵守“票票等值”原则,避免滥用权力以操控选区划分。

同时,应积极听取东马两邦的诉求,恢复其议席占比至全国的三分之一。此外,通过增加混合选区,能够有效塑造一个更加包容、和谐的马来西亚。

选区划分不仅关乎民主的公平性,更是实现“昌明大马”愿景的重要一环。

反应

 

言论

华青马来文欠佳急待提升/林楷骏

近年,Z时代(1995至2010出生)的华裔青年普遍马来文水平不佳。尽管大多数华裔青年在考试中能取得优异成绩,但实际语言应用能力,尤其是口语能力明显不足。

这种现象反映了教育体系、家庭观念和社会环境等多方面的问题,也对马来西亚华裔在未来社会的竞争力造成不利影响。

根据笔者的观察,部分华小生选择就读独中,其中一个原因是为了避开马来文教学环境。这与学生在华小时期马来文程度较为薄弱有关。

没有使用马来文场景

尽管独中强调三语并重,但独中无法提供华裔青年使用马来文的场景,也导致部分独中生仅在马来文的书面成绩考获优等,但口语却陷入不流畅的窘境。

此外,由于华社崇尚“应试教育”,各大补习中心只教导UASA或SPM等考试需要的写作技巧,而忽略了日常生活的应用。

何况,在华裔家庭和社区中,马来文的使用场景极为有限。当孩子从小生活在以华语为主的环境中,即使在学校学会了基础表达,回家后也难以实践,导致语言能力逐渐退化。

华裔青年的马来文能力不佳,与家长的态度密切相关。不少家长表示“学马来文没用” ,认为其实用性不高,反而更重视华文和英文,因为这两种语言在全球化中更具竞争力。这种观念直接影响孩子,使他们对马来文也持负面态度。

部分华裔青年甚至以不懂马来文为荣,认为说英文更“高尚”。然而,家长往往未能纠正这种错误观念,进一步加剧了孩子对马来文的疏离感。最终,许多华裔青年连用马来文沟通的基本能力都难以胜任,反映出家长对马来文的疏忽。

种种抗拒马来文的行为也引发了马来同胞的诟病。马来同胞普遍认为华裔身为大马公民,理应具备一定程度的马来文能力,而不是一味地逃避学习马来文。

马来同胞也强调,华裔应尊重马来文作为国家官方语言的地位,并通过掌握马来文更好地融入社会。

华裔青年对马来文的抗拒也进一步加剧族群之间的隔阂,让“昌明大马”的理念难以实现,也导致族群之间的不信任,不经意间就触发各民族的敏感神经。

教部应调整教学方针

为了解决华裔青年马来文程度低落的问题,教育部应调整教学方针,让华小的马来文课注重日常交流能力的培养。

例如,开展更多马来文口语练习、角色扮演活动或实地语言实践课程,帮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运用马来文。通过这样的方式,华裔学生不仅能够学到实用的语言表达,还能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对马来文的兴趣。

与此同时,教育部应举办更多族群互动活动,让华裔青年有开口说马来文的机会,提升马来文的流畅度。交流活动也能让学生更加了解其他族群的文化,增强族群之间的理解和包容,塑造更美好且更团结的马来西亚社会。

综上所述,华裔青年马来文水平低落是一个令人担忧的问题。若此问题持续恶化,不仅会阻碍华裔青年与其他族群沟通与交流,还会影响我国国民团结。

在缺乏共同语言的情况下,各族群间的互信可能进一步削弱,导致误解和猜忌的增加,最终影响国家的稳定与发展。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笔者呼吁人民与政府必须相互配合,以提升华裔青年的马来文能力,突破舒适圈,加强族群之间的互动,营造和乐融融的社会,同时建立繁荣且团结的马来西亚!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