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新闻

二三阶段逾万纳税人参与 电子发票数量达1.37亿份

(赛城18日讯)随着第二及第三阶段共有约1万1900纳税人参与,带动使用电子发票系统人数增至1万7000人,电子发票数量达约1.37亿份。

目前我国的电子发票进程已进入第二阶段。

内陆税收局今日发文告宣布,截至昨日已有超过7000名第二阶段的纳税人使用电子发票系统,第三阶段则有4900名纳税人自愿提前参与。

“总共有约1万7000名纳税人(包括公司/企业/组织)已使用该系统,涉及约1.37亿份电子发票,显示纳税人对电子发票的实施逐渐理解并接受。”

我国将在7月1日开始全面实施电子发票措施,把所有纳税人包括微中小型企业纳入实施范围。

该局预计,年销售额低于15万令吉而享有豁免的微小型企业,超过70万家:“政府强烈鼓励微小型企业自愿参与电子发票计划,以符合国家商业运营数字化转型目标。”

通过MyTax网站
查询税务识别码

对于实施期间面临的一些运营或技术上挑战,如难以获得税务识别码(TIN)问题,该局已于本月1日起,让纳税人通过MyTax网站(https://mytax.hasil.gov.my)、MyInvois网站及MyInvois的应用程式接口(API)查询税务识别码。

为支持MyDigital ID的使用,该局也提供MyDigital ID身分验证,在MyTax网站使用税务识别码查询功能。不过该功能仅限大马公民使用。

至于使用应用程式接口机制者提交电子发票遇到文件大小限制的问题,该局已通过开发工具包(SDK)提供技术指南和文件大小设置方法,确保提交符合验证流程要求。

对于自开电子发票,文告指从外国购买商品或服务时,本地买方有责任为外国卖方开发票,提交给该局验证,让所有交易在税务系统中准确记录。

“自开电子发票所需数据与个人电子发票一致。如果无法获取买卖双方的税务识别码,则可使用买卖双方的通用税务识别码。”

文告指内陆税收局一直在监控MyInvois系统可用性和性能,确保其正常运行,当前该系统可用率保持在99.97%。

在保护敏感信息方面,例如访问所得税申报表(BNCP),该局已采取措施,确保公司指定的代表仅能获取与电子发票交易相关的信息,保护商业机密数据。

该局也欢迎纳税人、个人或相关协会就电子发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运营或技术问题,提供反馈或建议。

纳税人可通过以下电子发票渠道联系内陆税收局寻求帮助:
a. HASiL e-Invois帮助台电话:03-8682 8000(24小时热线)
b. MyInvois实时聊天
c. 电子邮件:[email protected](一般e-Invois咨询)
d. MyInvois客户反馈表单:
https://feedback.myinvois.hasil.gov.my
https://feedback.myinvois.hasil.gov.my

反应

 

财经新闻

【独家】2商会:企业成本增情况混乱 自开电子发票应延3年

独家报道:郭晓芳

(吉隆坡3日讯)自去年8月开跑的电子发票制度,如今已晋第二阶段,但仍面临诸多挑战,而国内2大商会要求错开电子发票与自开电子发票的推行时间,让后者在3年后才推行。

商界组织投诉,商家打电话询问内陆税收局咨询电子发票问题,却经常找不到对的人,拖慢实施步伐,因此希望当局给予更长的宽限期,从6个月延长至1年。

此外,商界也对实施电子发票的附加成本感到压力,不包括软件及人力资源成本,预计中小企业每个月需花费至少1000至3000令吉成本,订阅电子发票相关服务;而大企业已一次性花费最高60万令吉成本开发本身的电子发票系统。

然而,企业面临的更大压力,是如果未能遵守电子发票条规,将面临巨额罚款甚至业主须坐牢的严重后果。

根据1967年所得税法令第120(1)(d)条文,未能遵守提交电子发票、自开发票或合并电子发票规定的企业,将面临最高2万令吉罚款、最高监禁6个月或者两者兼施。

为此,马来西亚中华总商会(中总)总财政拿督孔令龙和马来西亚中小型企业公会总会长陈棋雄异口同声的建议,内陆税收局应错开电子发票与自开电子发票推行时间,把后者延迟3年。

大部分企业仍混乱

中总总财政拿督孔令龙接受《南洋商报》访问时说,中小企业,尤其是营业额2500万令吉左右者,在实行电子发票时面对诸多挑战。

“实际上,自开电子发票可以和电子发票分开推行,之前商会也曾向当局反映,推迟实施自开电子发票,因大部分企业仍对开这类型发票的条件和要求感到混乱及不确定。”

他解释,中小企业不仅要应对电子发票带来的挑战,如系统软件不到位、员工对电子发票一知半解,还要担心没开到或开错自开电子发票而受罚。

8交易性质强制实行

他指出,有8种交易性质,若没开及提交自开电子发票,根据1967年所得税法令第120(1)(d)条文,企业将面临200令吉至2万令吉罚款,或最高监禁6个月或者两者兼施。

这8种交易性质,涉及购买物品及提供服务的外国供应商及个人(非从商者)、支付佣金的公司(给代理商、经销商、分销商)、利润分配及派息的纳税人、提供商业服务(如司机、乘客)的电商或中介平台、博彩及游戏公司(支付奖金给赢家)、保险公司(支付索赔、赔偿款、福利金给保单持有人及受益人)。

因此涉及的行业众多,包括金融业、进口商、个人业主、活动策划公司(聘请兼职人员)、市场销售、经纪、零工经济及博彩业。

此外,他也呼吁内陆税收局改进电子发票系统,保护公司机密资料,如限制公司委派处理电子发票的代表访问权限,仅能访问与电子发票相关信息,而不是让他们看到所有公司的机密信息,如所得税申报表。

两者一起推出难兼顾

马来西亚中小型企业公会总会长陈棋雄认同,自开电子发票推迟实施会比较好,避免两者一起推出,导致企业和内陆税收局难以兼顾。

他说,至今仍有很多中小企业不太懂自开电子发票的条件,亦不知道该怎么处理这类型发票。

“商家怕填错会被罚,尝试多次打内陆税收局服务热线询问,却找不到对的人了解详情。”

鉴于此,他建议当局对自开电子发票展开试跑,先让企业参与,以从中了解企业面对的问题。

成本“压力山大”

陈棋雄说,虽然电子发票系统的第二阶段于1月1日推出,但中小企业已感受到推行电子发票的成本“压力山大”。

“除了购买会计系统和软体,还有人力资源等其他成本,预计中小企业每个月需花费至少1000至3000令吉的成本,订阅电子发票相关服务。”

他估计大企业已一次性花费最高60万令吉成本开发本身的电子发票系统。而中小企业因预算考量,采用按月订购服务。

他也提到,虽然已进入第二阶段,但内陆税收局的第一阶段仍有些问题未解决,意味其内部尚未准备好应对。

“面对数量庞大的中小企业咨询和使用,内陆税收局难以兼顾如此大的系统需求,进而引发许多系统技术问题。”

他说,一直有会员投诉,内陆税收局服务热线很难打,经常打不通,被迫放缓电子发票步伐。

故他建议,当局应先探讨改善内部系统技术问题,再重新正式推出市场,或者延迟宽松期,最理想是从原有的半年延长至一年。

税务局未提供明确更新

大马中型企业联盟商会主席洪美真告诉《星报》,仍有一些企业未做好准备。

“内陆税务局未提供明确更新,导致延迟及获取信息(如税务识别号码)困难。

“而且许多企业的系统与该局要求不匹配,导致昂贵的培训费用和新基础设施投资。”

由于现有系统大多数不合规,需要进行调整,这将导致巨大开支,因此他呼吁当局提供不限次数的免费或补贴培训,以及财政援助来减轻这些高昂费用,助企业加速过渡到电子发票。

书到用时:7月起全面落实

电子发票是从2024年8月开跑,首阶段只强制收入逾1亿令吉的4000家公司必须使用电子发票。

今年1月1日起,电子发票进入了第二阶段,年收入或销售额逾2500万令吉至1亿令吉的公司,也将使用电子发票。

今年7月1日起则全面落实电子发票系统,届时年收入2500万以下的企业,也受强制使用电子发票。

视频推荐 :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