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的政治梦想/亦鸣
民主行动党成功凝聚华人的政治力量,在行动党的前呼后应之下,终于达致了华人的政治梦想。华人把95%的政治力量投向希望联盟,如今的团结政府可能已经累积99%的非巫裔选票,可谓惊天动地。
虽然团结政府成功凝聚了非巫裔的政治力量,但在凝聚马来人的政治力量,却显得不够霸气,显然力不从心。
今天会出现这样的情景,都是因为华人有同理心,想通过融合各族的政治力量,达致实现一个多元的政治体系。
正当华人拥有勇往直前的精神,却被宗教与种族情绪所笼罩,以致实现多元社会的梦想出现了相当大的阻碍。华人热衷于实现大同社会,却面对马来极端领袖的排斥,最终对实现大同社会的梦想出现冲击现象。
绿潮向华社泼冷水
有些华人具有乐观的看法,对实现大同社会拥有非常大的期待,对团结政府也有信心。当政治不断朝向“绿潮”政策,简直是向华社泼了冷水,最终对团结政府的信心有所动摇。
大家深信,只要倾全力支持团结政府,必然可以达致宏伟的政治目标。但事与愿违,团结政府还须多努力,才能把“绿潮”搁置,也才能实现团结各族人民的伟大目标。
华人普遍上有两种心态,第一集中政治力量,排除极端主义,然后实现一个更美好的和谐社会;第二不成功便成仁,这一群人已经做好准备,一旦失败告终,只好远走高飞。
不论是第一还是第二种心态,都仅存侥幸心理,除了搏一搏,并没有绝对的信心来完成神圣的任务。
华人的确为开拓一个更开明与中庸思维社会做出了努力,希望获得其他友族积极参与伟大的使命,共同为缔造一个和谐社会而奋斗。
华人对国家元首苏丹依布拉欣陛下的御词最感认同,陛下认为政府勿仅让特定族群受惠,应该一视同仁对待每个民族。但在行政推行上却时常面对困扰,还必须为特定族群而设定一些政策,不然难以获得他们的苟同。
当“绿潮”政策不断涌现,华社也有两种反应。其中一种感到无可奈何,但还是必须逆来顺受;另一种却断然拒绝政府所推行的“绿潮”政策,于是出现了一些怨言。
华人之间也议论纷纷,其中大部分还是坚定不移地支持团结政府,而另一小部分则采取观望态度,对事情的演变出现了反常的思维。
梦想与现实出现距离
追求梦想与现实确实出现了相当大的距离,有些华人开始感到担忧,但多数还是在劝谕其他不同意见的华人,以便大家再次同仇敌忾地出击。
虽然大家都期盼华人有更美好的将来,但却对政治局势的发展诚惶诚恐。虽然政治人物胸有成竹地表示会完成华社的任务,但面对极端政治人物的挑衅,还是有所顾忌,却也不敢背水一战,在绝境中奋力一搏。
视频推荐 :
部长权力与多语文招牌/亦鸣
房屋及地方政府部长倪可敏曾指出,该部的指南非常清楚,允许在国内设立多语文招牌。只要尊重国文,并根据当地的文化和历史背景,多语文招牌是被允许的。
然而,吉隆坡市政厅在耗巨资美化茨厂街后,又花钱拆除多语文招牌,倪可敏对此表示不解,认为此举“非常不符合逻辑”。最终,在部长的干预下,茨厂街重新设立了多语文招牌。
部长的权力有时具备威慑力,但有时却无法直接命令地方议会改变单语文招牌政策。例如,金宝东兴港新村礼堂装修后,中文招牌被移除,令当地村民震惊。
国盟反对双语文招牌
倪可敏的指示并未立即奏效,因此他承诺会向金宝县议会官员进一步跟进,并安排房政部官员与县议会沟通,以确保东兴港礼堂的招牌继续保留三语。
事实上,旅游、艺术及文化部长拿督斯里张庆信在国会推动双语文招牌政策时,遭到国盟国会议员的强烈反对。
他们指责张庆信“不尊重国文”,坚持招牌应仅以国文展示,不应包含其他语文。
然而,张庆信认为,为了促进旅游业发展,多语文招牌能够彰显对外友好的形象,并谴责吉隆坡市政厅在执行双语文招牌政策时“过于粗暴”,损害了市政厅形象。
在砂拉越,多语招牌随处可见,显示出其广泛的接受度。然而,其他州属却未能推行类似政策,未能充分体现马来西亚多元社会的和谐美好。
尤其是伊斯兰党执政的州属,不仅禁止政府机构设立多语文招牌,甚至积极推动爪夷文招牌政策。当地华人商家只能遵循州政府政策,难以推动采用多语文招牌。
受极端主义干扰
虽然市县议会受房屋及地方政府部管辖,但作为部长,倪可敏除了与官员协商和沟通,实际上能采取的行动有限。
如果地方官员愿意配合,多语文招牌自然不成问题;但若官员坚持单语文政策,部长亦难以强制推行多语文招牌,避免引发不必要的种族误解。
张庆信强调,多语文招牌不仅有助于吸引外国游客,更是马来西亚文化魅力的核心要素。
无论是张庆信还是倪可敏,他们都努力说服政府及官员保持中庸思维,但极端主义思潮的干扰让他们倍感压力。
反对党不断对多语文招牌政策恶意批评,指责相关部长“不务实”,甚至“让人感到羞耻”,认为政府应弘扬国家文化与传统,而非“煽动”种族敏感议题。
然而,作为昌明政府,应持有更开明的思维,坚持捍卫多语文与多元社会的精神,展现坚定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