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新闻

【股势先机】比特币网络算力创新纪录/陈进融

2025年2月9日,比特币网络的算力达到了历史新高,反映出矿工对比特币网络安全性和未来前景的信心。然而,算力的增长不仅带来了安全性和稳定性的提升,同时也引发了能源消耗、中心化趋势等问题。

本文将深入探讨比特币算力的概念、它的作用,以及算力创新背后的好处与潜在风险。

一、什么是比特币算力?

算力(Hash Rate) 指的是比特币网络在全球范围内执行哈希运算的总能力。具体来说,算力表示矿工在比特币网络上进行计算的速度,单位通常为 TH/s(每秒兆次哈希运算) 或 EH/s(每秒亿兆次哈希运算)。

比特币网络运行于工作量证明(Proof of Work, PoW)机制之上,矿工通过计算哈希值来竞争新区块的记账权,算力越高的矿工,获得比特币奖励的概率就越大。

随着全网矿工的增加和更高效的挖矿设备的投入,比特币的总算力不断攀升。

二、创新高意味着什么?

比特币算力的创纪录增长表明,更多矿工正在参与比特币网络,或者现有矿工正在升级设备。通常来说,算力的提升有以下几个可能的驱动因素:

1. 价格上涨带动矿工投入

当比特币价格上涨时,挖矿的利润增加,吸引更多矿工投入资金购买设备,从而提升全网算力。

2. 矿机技术的创新

新型矿机的计算能力更强、能耗更低,矿工通过更高效的设备提升算力,同时降低单位比特币的挖矿成本。

3. 矿工对比特币长期价值的信心

算力的增长通常也反映了矿工对比特币未来的信任,因为他们愿意投入资源,期待比特币的长期升值。

三、比特币算力增长的好处

1. 网络安全性提升

比特币的安全性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算力。算力越高,意味着攻击者要掌控51%的算力进行恶意篡改的成本越高。因此,算力增长可以显著增强比特币网络的抗攻击能力,使其更加稳定和安全。

2. 挖矿产业化推动市场成熟

随着越来越多的机构和企业进入挖矿行业,市场透明度和成熟度逐步提高,推动矿工采用更高效的硬件和可再生能源,优化挖矿收益率,并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3. 增强比特币的主流接受度

比特币算力的稳定增长,也意味着网络的长期存续能力增强,增强了市场对比特币作为储值资产的信任度。这将进一步推动机构投资者和国家级投资基金的兴趣。

4. 促进硬件与绿色能源技术创新

比特币挖矿对算力的需求不断增加,促使芯片制造商、能源公司开发更高效、更环保的解决方案,如7nm、5nm甚至更先进的矿机芯片,以及结合可再生能源的挖矿模式。

四、比特币算力创新带来的潜在问题与风险

1. 能耗问题与环境影响

比特币的高算力意味着消耗大量电力。目前,比特币挖矿的年耗电量已经超过某些国家的总用电量,这导致了一些国家和机构对比特币挖矿的环保性提出质疑。

●可再生能源使用不均衡:虽然部分矿工使用水电、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但仍有许多矿场依赖煤炭和化石能源。

●监管压力:由于能源消耗问题,部分国家(如中国、哈萨克斯坦)已经禁止或限制大规模挖矿。

2. 挖矿中心化问题

随着挖矿设备的价格不断提高,算力正逐渐集中在少数大型矿池手中,这可能削弱比特币去中心化的特性。

●矿池的算力集中化:全球前三大矿池的算力占比已经超过50%,如果一个矿池算力过于集中,理论上可能对网络安全构成威胁。

●中小矿工竞争力下降:独立矿工的生存空间正在被大规模矿场挤压,小矿工难以竞争。

3. 市场的周期性风险

比特币算力通常与价格同步上升,但如果市场进入熊市,矿工的运营成本可能超过收益,导致部分算力退出市场,进而影响网络稳定性。

●例如,2018年、2022年比特币价格大跌时,大量矿场关闭,导致算力暴跌,网络调整周期拉长,交易处理速度减缓。

五、如何应对算力增长的挑战?

1. 推动清洁能源挖矿

未来,挖矿行业的可持续性发展需要依赖更多绿色能源。例如,部分矿企正在使用水电、风能以及火力发电的废热利用技术,以降低挖矿对环境的影响。

2. 优化比特币网络的效率

通过改进比特币协议,如 闪电网络(Lightning Network)或Stratum V2挖矿协议,可以提高交易效率,降低对高算力的依赖,减少能源浪费。

 3. 多元化算力分布

未来可以通过更公平的挖矿机制或增加小型矿工的激励措施,来减少矿池的中心化现象,确保比特币网络的去中心化特性。

结语

比特币算力创下新纪录,表明矿工对比特币网络的信心增强,同时提升了区块链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然而,随着算力的创新和增长,挖矿能耗、算力中心化、设备淘汰等问题也日益突出。未来,比特币生态系统需要在可持续发展、去中心化和平衡网络安全之间寻找最佳路径,以确保比特币的长期价值。

视频推荐 :

反应

 

财经新闻

【股势先机】强制外劳缴公积金深层考量/傅宣

近年来,大马政府在社会保障政策上不断调整,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便是要求雇主为外籍劳工缴纳雇员公积金(EPF)。

这一政策的推行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尤其是在经济环境低迷的情况下,政府决定将原本计划的12%缴纳比例调整至2%。这一变化让许多雇主松了一口气,但同时也引发了一个关键问题——为何要为外劳缴纳EPF?

本质与目的

雇员公积金是马来西亚政府推行的一项退休保障计划,目的是确保雇员在退休后仍有足够的资金维持生活。

政府之所以推行这一制度,是因为如果公民在退休后缺乏经济来源,而子女又无力赡养,最终将由政府承担养老责任。因此,强制公民缴纳EPF,不仅保障个人退休生活,同时也降低了政府未来的财政负担。

然而,对于外籍劳工而言,他们的工作性质通常是短期性的,合同到期后便会返回原籍国。按照逻辑,他们的养老问题应由原籍国政府负责,而非马来西亚政府。

马新模式对比

更何况,许多外劳更愿意将薪资直接汇回家乡,而不是存入EPF,这一规定对他们而言可能并不具吸引力。

对比邻国新加坡,其公积金制度(CPF)曾在1987年要求所有雇员,无论国籍,都必须缴纳。然而,在1995年至2002年间,新加坡逐步调整政策,最终完全取消了外籍劳工缴纳CPF的义务,甚至在2003年后,非公民甚至无法自主向CPF账户存款。

这一政策的调整说明了一个问题——政府认为公积金资金的管理涉及到国民福利,过量资金反而会影响整体回酬。

公积金局缺钱?

新加坡采取的方式与马来西亚形成鲜明对比。新加坡政府不希望非公民缴纳公积金,而马来西亚政府则希望通过强制雇主为外劳缴纳EPF,以扩大资金池。这背后的深层考量是什么?

近年来,公积金局试探性提出退休金可能改为分期提取,而非一次性领取,这可能是对资金池紧张状况的应对策略。如果公积金局出现资金不足的情况,政府可能采取以下措施:

1. 提高公民的缴纳比例:

从目前的12%提高到14%甚至更高,但这会引发工薪族的不满。

2. 延迟提款年龄:

将退休金领取年龄推迟至65岁或70岁,或者采取分期领取方式,类似日本的做法。

3. 扩大缴纳群体:

这就是为何政府将外劳纳入公积金体系的关键原因。

相比于直接提高公民缴纳比例或延迟领取年龄,强制外劳缴纳EPF既可以增加资金池,又不影响现有公民的权益,同时减少社会反弹。

因此,这一政策实际上是一种“无痛加税”的方式,既可以填补公积金的资金缺口,又不会引起大规模抗议。

雇主与外劳影响

对于雇主而言,虽然2%的公积金缴纳比例,远低于最初讨论的12%,但这仍然意味着额外的成本支出。

雇主可能会通过降低外劳薪资或提高外劳其他费用的方式弥补损失,最终承担额外负担的仍然是外籍劳工。

对外劳而言,强制缴纳公积金,可能意味着他们的可支配收入减少,尤其是那些依靠打工收入寄钱回乡的外籍劳工。这也可能使马来西亚的劳动力市场对外劳的吸引力下降。

政府高明之举?

从整体来看,政府强制雇主为外劳缴纳公积金的决定,并非出于单纯的社会保障考虑,而是为了增强公积金局的资金实力,确保其可持续运作。

从政策角度来看,这一策略可以在不直接增加公民税收负担的情况下,增加公积金局的资金流入,减缓退休基金的支出压力。

然而,这一政策的长远影响仍需进一步观察,尤其是其对雇主、外劳及马来西亚整体经济的潜在影响。

对此,公众和企业需保持关注,并对政策的未来走向做好相应的准备。

视频推荐 :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