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见】多元宗教,并行不悖/杨善勇
宗教和宗教之间,甚至同门的个别流派,虽有大相径庭,不能相容的训诫;唯思虑不同地方的文化和风俗,教会一般都会相应调整,甚至经典的翻译,也要讲究当地的用语。
举例言之,《圣经》中的耶和华,到了神州,古文比对因此译作上帝,那其实是《尚书·召诰》:“皇天上帝改厥元子兹大国殷之命。”显然的是,远古四书五经的上帝,和《圣经》笔记的上帝,未必是同一所指。
不仅那样,因为孝道,天主教和基督教也有权宜之安排。实际上,不仅十戒训示“当孝敬父母”,《新约》也有连篇累牍的说明。诸如以弗所书有言:“要孝敬父母,使你得福,在世长寿。”
前不久人在罗马梵蒂冈修道院深造的刘善财神父透露,1939年罗马天主教教皇曾发圣谕,只要不存迷信,崇拜偶像,教徒可在先祖的遗像,家眷之灵位前面鞠躬致敬。
儒家基督彼此互补
记得《芬吴报告书》作者之一的吴德耀教授所行,也是这样。虽然洗礼了,他祭奠祖先,虔诚如昔。对他而言,儒家和基督这两个系统,并行不悖,彼此互补;不必搞倒像文化大革命,斗跨斗臭。
同样的,佛教处理基督的传播,一样宽仁以待。藏文版本的《约翰福音》远在1862年出版了。整部《新约》最终在1903年译毕。后来还有《达赖喇嘛读圣经》的发行,也就不难理解了。
待人处世,原该如此。1959年3月16日发表经典之作《容忍与自由》,胡适所表达的也正是这么一个态度:“我能够容忍一切信仰有神的宗教,也能够容忍一切诚心信仰宗教的人。”
一国格局主导结局
说到底,一人的气度决定高度,一国的格局主导结局: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一旦参破了,自然会看到多元的炫丽。
也要特别赞许李天命博士大力主张反繁琐主义:“对于我来说,做人通常只需要几条粗枝大叶的守则,甚至光是几条‘童子军守则’,如果真能落实履行,就已是很好的了。有的哲学家爱把道德问题弄成一套繁琐不堪、难以掌握的大系统。”
所以华校的校训,不就是那几个字,以约法三章,律己一生。自净其意,型受奉行,尘世必然少了乖戾和喧嚣。反之,再过卷帙浩繁,钜细靡遗的指南,最终累了整个社会。何必呢?
【灼见】火箭救灾尽了本分?/杨善勇
二度入主布城,执政中央接近5年,拍照坐在前面的民主行动党当权领袖,不论规划、管理、行政或决策,仍然不怎么样,往往搞不清楚状况。面对大规模的灾难和救援,亦然如此,一如既往地使出“爱演是英雄”,不着边际。
雪州布特拉高原天然气管道泄漏大爆炸之后,细读蒲种国会议员杨美盈在脸书上的帖文,必能觉察耐人寻味:“若有任何紧急需求,蒲种选区居民可以联络峇都知甲发展及安全委员会主席,电话为011-2721 7445。”不禁让人纳闷,为何不是联系民选议员本人?然后呢?
然后就是设立捐款户头。结果招惹路人和网民骂翻天。所筹款额微不足道,也就不在话下。纵然民意哗然,行动党秘书长陆兆福反倒要大家闭嘴,引来另一轮全民的火力全开。
部长议员集体“失踪”
陆兆福似乎不愿正视选民的情绪,也没有一句解释:为何这个非常时期,全国的正副部长,以及本州和当地的国州议员,仿佛集体失踪,不见人影。江湖甚至传言,不少人正逍遥国外度假。这一边,身困劫难,谁的心里会好受?
既然如此,群龙无首,原因也就不难理解;同时也验证了不久前邓章钦调侃3G世代火箭中委“羽翼未丰”之言并非空穴来风。
毕竟,救援恰如行军上阵,需要真功夫,不是嘴炮。不幸的是,时隔多日,仅仅是处理灾民登记,一再磨蹭,遑论大格局。
眼下的需求,不仅是尽快恢复日常生活所需的衣食住行,同时也在于接下来的安顿。个人和家居保险的谈判、政府赔偿配套,此时尤其关键。如果房屋和车辆尽毁,理赔的最高金额会有多少?
当然,全面检视与长期政策才是后续重点,这一点毋庸置疑。天然气管两岸的缓冲地段是否存在风险?地方议会要如何严加保护、严禁接近建筑物,都是不能松懈的核心议题。
火箭表现有目共睹
目前所见,沙砂两州已有指示;半岛这边,梳邦再也市长阿米鲁阿兹占则一再否认当地挖掘工程问题;虽然曾接获一宗投诉,并前往调查,最终只称“一切符合规定”;房屋及地方政府部长倪可敏则表示“做好自己本分”云云。
行动党的表现是否尽了本分,大家有目共睹;唯千万不要推诿千错万错皆为前朝之过,更不要拒绝扪心自问。如此这般,自然难以发现自身的不足,更甭说因“你们在救灾,我们正度假”而负起辞职责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