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花板上的竹箩筐/梅亚
文|梅亚
南益黄梨罐头停产消息传开,这令我不禁想起与黄梨沾到边的童年点滴。
当年祖父少壮南来于三合港落脚,辗转南下垦荒,最先接触的便是黄梨园农活儿。爷爷后来离开黄梨园,挂起镰刀竹筐,用尽毕生的心血去经营胡椒园。在我懂事之后,便没再见过家人栽种黄梨。那些废弃的工具一直被收藏在天花板上。
新村的木板屋结构简单,一排排的长条木板排列在横梁上便构成天花板,这正好与屋顶形成一个储物空间。只要在某处留一个可供人进出的洞口,便能随时存取物件。儿时我身材娇小如脱兔,妈妈要把旧衣物囤放到天花板上去,会吩咐我爬上去。
我进出过好几次,壮大了胆子便会从那儿拿出装有爷爷旧物的竹箩筐来玩,印象深刻的是里头有布手套、巴冷刀和镰刀。“别乱碰!那是你爷爷当年收割黄梨和稻米用的刀子。”弯如新月的镰刀刀口上有一排排尖利的细齿,与平日切菜的菜刀明显不同;乌黑得发亮的巴冷刀拿在手中沉甸甸的,只有刀口白得发亮,刀口上明显有缺口,想必是伴随爷爷垦荒多年,岁月留给它的痕迹。
竹箩筐用途大
说起最没有杀伤力的竹箩筐,那些箩筐都是爷爷那一辈的客工,用所砍伐的竹子削成竹片亲自编织而成的,没有严谨的加工打滑处理,竹条边缘犀利如刀片,稍不留神便会被划破流血。母亲自知箩筐编织得稳固,叮嘱别赤手提箩筐便没多加阻止,放心把箩筐给我们当玩具。它的用途可大了!
我们听说过用竹箩筐背娃娃的故事,自然想要尝试,于是用沙龙布包裹竹箩筐,让最小最轻的那个同伴坐进竹箩筐。哥哥姐姐们轮流背着箩筐在门前兜圈,一阵嬉闹便填满了原本难以打发的炎热午后。
到了妈妈要宰杀所饲养的鸡鸭过节,它又成了设计陷阱捕捉家禽的工具。我们用一根绑了绳子的竹签支撑竹箩筐,呈现一个出口,我们在箩筐下撒一些饲料,待哪一只贪吃又倒霉的家禽入箩筐,便会被箩筐罩住,最后沦为桌上佳肴。
竹箩筐在我们兄弟姐妹逐渐长大的岁月中朽去,它成了回收垃圾的大箩筐,连同垃圾一同登上垃圾车。它从热闹的黄梨园到黑漆漆的天花板上,再到一焚成烬的垃圾场,物尽其用,光荣地完成使命。
竹箩筐如是,黄梨罐头亦然。
写给目送/梅亚

文|梅亚
孩子在邻国深造,往年农历新年回乡团聚总是匆忙来去,而去年恰逢学年结束,得以多留数日至元宵。临别前,她在客厅摊开行李箱,衣物、生活用品一一收纳,嘴里叨念着次日要上同学家拜年,到社区当义务教师等行程。
当时,我嘴里正一边咀嚼着新年前购买的橘子,一边观赏电视节目。正当我不亦乐乎之际,耳际忽然放大从孩子口中传来的“拜年”二字,心里暗叫不妙:拜年至少要带一对橘子才是,可是家中的橘子……我放下手中的橘子皮,赶紧检视饭桌上的橘子,好给孩子带去拜年。那些是新年期间向亲友拜年时,辗转换回来的,早已不是自家的橘子。有的用塑料袋子各别包装,有的小巧自带绿叶,虽然成堆,挑选后却无法凑成一对对。
挑选橘子凑足数
橘子从中国果园采摘,经过包装处理漂洋过海抵达我国,又从港口的集装箱分运到各地商场。我想,到手的橘子恐怕早在3个月前就从果树上采摘下来了吧?难怪有的橘子入口果肉干瘪,硬挤出来的果汁也淡无果香。这时,我想起冰箱里还有橘子,便又从中挑选,这才勉强给她凑足了数。当孩子把橘子整齐放入行李箱,我又多塞了两个给她,说:“巴士上你不宜多喝水,那么吃个橘子吧!”
她望了行李箱一眼,那该存放在巴士底层行李库,车上要吃的橘子收在那儿该多不方便啊。她又一脸为难地面对臃肿的背包吁一口气,它已经装满必须随身携带的物件,再挤几个橘子的话,果汁都快挤出来啦!孩子婉拒,“我在巴士上不方便吃橘子,剥了果皮之后不方便用水洗手……”我立马递上免洗搓手液。孩子无法反驳,只好想尽办法,用衣服包裹好橘子,再小心翼翼地拉上背包拉链。橘子总算有了安身之处。
出发当天,孩子上了巴士,我把车子停靠在巴士必经过的路边。当巴士行驶过我车前,她会从车窗向我微笑挥手,这是孩子与我坚持多年的道别仪式。目送巴士绝尘远去的那一刻,我忽然想起朱自清的《背影》,不禁会心一笑:朱自清的父亲爬过栏杆买橘子的背影,令他有感父亲的关爱。此时,却是一名务必给孩子塞橘子的母亲,独自黯然目送孩子离去。
我几番细思量心头涌起的无限感伤,终于理清,那是一种叫做放手的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