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德甲德教会济文阁25周年庆 举办慈善义卖会筹募医药教育基金

恳请各界大力支持,文德甲济文阁配合25周年阁庆将办“慈善医药暨教育基金义卖会”筹款运动,坐左2起:蔡宝宝、卢方庆、周汶生、陈志兴及吴耀森等。(大会提供)
(文德甲27日讯)配合25周年阁庆,文德甲德教会济文阁将于4月20日(星期日)早上8时至下午2时,在该阁举办“筹募慈善医药暨教育基金义卖会”,恳请各界热烈响应。
阁长周汶生指出,为善最乐,该阁25年来济贫扶弱包括施医赠药、协助清贫学子及设立德育班等,为慈善及教育事业,尽心尽力。
“这些事业无充足基金绝难执行,本阁恳请善心商家和社团大力支持,踊跃设档参与义卖,确保慈善与教育等事业永续进行,共建美好明天。”
他说,义卖会料将吸引广大民众,摆摊义卖产品有助于品牌的高效率宣传。
“义卖摊位一切免费,参与公司和社团只需摆放各类商品及义卖品即可,当天的收益作施医赠药及德育班的基金,功德无量。”
他说,大会也将于举办儿童填色比赛,而义卖摊位有限,热心参加者可即起联络:
1.周汶生:012-908 1166
2.戴恒伟:019-959 0900
3.陈志兴:017-980 5535
4.吴耀森:017-968 9138
5.范莉薇:019-965 6955
行善不一定等富有 蔡永祥:善心关怀亦能改变命运

关丹华团联合会会长拿督蔡永祥(左四),为德教会济修善社社长纪尧琍(左三)陪同下,为的德育班“拿督蔡永祥课室”主持揭幕仪式。
(关丹19日讯)关丹华团联合会会长拿督蔡永祥,呼吁社会各界人士,共同支持济修善社的善行。
他说,行善不一定要等到富有,一颗善心、一份关怀,都能成为改变他人命运的力量。
他指出,济修善社今天援助的清寒学子,不仅仅是提供经济上的支持,更是给予你们继续求学的机会。
“知识能够改变命运,而你们的努力,将会为家庭、为社会带来更美好的未来。希望你们珍惜这份帮助,用优异的成绩和良好的品行来回报这份爱心。 ”
他表示,感谢济修善社全体同仁的无私奉献,感谢所有赞助商和志愿者的付出。希望受惠的学子和家庭能够克服困难,迎接更美好的明天;也祝愿德育班越办越好,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我们共同见证了关丹德教会济修善社,为关丹县12所华小的清寒学子颁发援助金,同时也为单亲妈妈提供生活补助。更值得庆贺的是,今天我们也要一同庆祝德育班成立一周年。这些善举,展现了人间最温暖的大爱。 ”
他指出,济修善社今天援助的清寒学子,不仅仅是提供经济上的支持,更是给予你们继续求学的机会。知识能够改变命运,而你们的努力,将会为家庭、为社会带来更美好的未来。希望你们珍惜这份帮助,用优异的成绩和良好的品行来回报这份爱心。
他说,德育班成立一周年,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时刻。在这个注重成绩的时代,济修善社坚持推动德育教育,教导孩子们孝亲尊师、诚信友爱,这种精神层面的培养,比任何知识都更为珍贵。
济修善社多年来坚持“济世为怀,修德为本”的精神,从清寒学子援助到单亲家庭关怀,从急难救助到德育推广,一步一个脚印,实实在在地帮助了许多需要帮助的人。慈善不是一时的热情,而是长期的承诺。今天的活动,正是这种坚持的最好体现。
另一方面,德教会济修善社社长纪尧琍说,该会庆祝济修善社创社 15周年暨德育班成立1周年双喜庆典,同时举办施济援助金慈善活动。
“这次慈善活动援助了来自11所学校的110位清寒学子与56个单亲家庭,让善款化为实际行动动。点亮他们的生活。
“让我们一同见证德教精神的传承与发扬,共筑更有爱、更温暖的社会!”
他表示,在15年来,济修善社秉持“弘扬德行,服务社会” 的宗旨,推动道德教育、关怀弱势、默默耕耘, 成为关丹社区中温暖有力的善力量。德育班也在过去一年中,以五伦八德为核心,培育出一群懂得感恩、富有品格的孩子。
马来西亚德教会联合总会副总会长戴荣强致词时指出,德教会是“以德教化”,其根本离不开圣贤教育的熏陶与传承。
“德教会一直以来致力于弘扬博爱与孝道的价值观,并强调从小培育正面品德的重要性。”
他认为,孩子应从小接触德教文化,让年幼的心感受到社会的关怀与温暖,了解在家庭以外,社会上同样受到关爱。
“我们要教育年轻一代,不仅关爱自己的亲人,也要关心周遭的每一个人,即使对方并非亲属朋友,也应以仁爱之心对待。”
他强调,德教精神不应局限于同族或同文化背景的人群,因为爱心无国界、无种族之分,亦能跨越宗教藩篱。
他希望德教所倡导的博爱精神,能持续传承下去,并扩展到其他族群,让友族人民也能理解,德教会所推广的关爱不只属于华人,也面向所有人。
“未来我们希望能将活动办得更大、更具影响力,但这有赖于更多人力与资源的投入,”

朱亚石(中)赠送纪念品予纪耀广(左二)。右至左:谢喜悦、蔡永祥、左为纪尧琍。

获得关丹德教会济修善社会员子女奖励金的学生们与领导层拍摄团体照。

纪尧琍(右二)赠送纪念品予开幕嘉宾蔡永祥(中)。

蔡永祥(右二)与纪尧琍(左二)移交食用品予受惠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