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周刊专区

哪吒是全球华人文化符号/邱立本

作者:邱立本

哪吒成为全球华人民俗连结的文化符号,背后是初生之犊不畏虎精神,敢挑战权威,在逆境中另辟蹊径,弯道超车,或是换道超车,展现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如果没有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下简称《哪吒2》)的热潮,很多年轻人都不会晓得中国神话故事的奇特想像力,暗含颠覆不公平秩序的动力。

重新诠释民间传奇

这部电影凝聚了中国新一代的创意,重新诠释一个飘远的民间传奇,强调“我命由我不由天”的精神,不信邪、不信鬼神先天决定论,要有生命的韧性,在绝境逆袭。

这也是《哪吒2》的当代隐喻,要抗击天宫的霸权,不能被貌似高大上、其实是伪善的游戏规则所束缚,而是要闯出自己的天地。

很多中国观众看到这些隐藏的讯息,都与美国当下霸凌中国的国际现实联系在一起。

片中仙界的统治者无量仙翁慈眉善目,好话连篇,背后却是坏事做绝,赶尽杀绝。

有些角色听天由命,接受被背叛与欺凌的宿命;但哪吒却不一样,可以拍案而起,奋勇反击,得道多助,终于取得最后的胜利。

导演原是医学毕业生

原来是医学毕业生的导演饺子(原名杨宇),用他的文化手术刀,切除原来在神话传说的封建毒瘤,改建成一个具有现代精神的传奇,对观众更有感染力。

哪吒不再只是一个神话人物,而是具有现实意义的真英雄,破除不合理的权力格局,拒绝被忽悠的安排,宁愿拼死一搏,也不会在镣铐中等死。

这样的精神也在西方社会中引起共鸣。电影背景音乐充满中国传统风味的现代变奏,古今融合,让音符穿越疆界,和电影的信息一样,都化解了文化的隔阂、找到了新的激扬力量。

哪吒的IP,其实在全球华人都有民俗的传统,台湾民间在1960、1970年代出现的“电音三太子”,将哪吒的形象和电子音乐结合,传统民俗和现代流行乐结合,成为台湾的签名,在2009年高雄的世界运动会表演。

香港在深水埗汝州街还有一个三太子庙,就是19世纪瘟疫流行时,当地客家居民从惠阳老家请来三太子哪吒神像,镇邪辟毒,最终瘟疫消失,因而这庙宇香火不断。

展现华族生命力

新加坡也有哪吒坛出巡绕境赐福的民俗,马来西亚槟城日落洞玉封进福宫,每年都有哪吒金身及乩童游行,展现在蕉风椰雨中,哪吒的风火轮还是无远弗届。

泰国也有哪吒庙神殿,又名“道德天灵宫”,规模宏伟,6400平方公尺,就在芭提雅所在的春武里府邦塞海边,香火鼎盛,不忘中国神话的文化传承,跨越了道教和佛教。

哪吒成为全球华人民俗连结的文化符号——背后就是初生之犊不畏虎的精气神,敢于挑战权威,大闹天宫,在逆境中另辟蹊径,弯道超车,或是换道超车,展现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新闻来源:亚洲周刊

 
 

 

反应

 

娱乐

3800万成大马最高票房中文片 《哪吒2》离最卖座动画片一步之遥

报道:陈慧芬

(吉隆坡29日讯)《哪吒之魔童闹海》(简称《哪吒2》)一如预期,强势登顶大马中文电影票房冠军宝座!原本保持此纪录的是约3600万令吉票房的《叶问4:完结篇》。

根据GSC以及TGV脸书公布的最新票房成绩,《哪吒2》在大马上映逾两周,票房收3800万令吉,离大马最卖座动画片仅一步之遥。

根据维基百科“马来西亚最高票房电影名单”的记录,目前在大马最高票房的动画片是2019年上映的《冰雪奇缘2·Frozen II》,票房约3855万令吉,由于《哪吒2》仍在热映,相信不用风火轮也能跨过这项纪录。

这几天大马进入开斋节连假,《哪吒2》相信还会再收割一波票房,影迷也期待这部动画片能再破纪录。

《哪吒2》3月13日在大马上映,首天票房卖了250万令吉;3天票房冲破1000万令吉;4天1600万令吉;6天2200万令吉,并挤下《孤注一掷》,成为大马最卖座的中国电影;10天半票房3200万令吉。

目前,《哪吒2》在全球票房榜位列第5,仅次于经典大片《铁达尼号·Titanic》,并有望进一步攀升。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
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