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占巴基回应记者被捕 “打贪不分身分背景”

阿占巴基
(吉隆坡2日讯)马来西亚反贪污委员会首席专员丹斯里阿占巴基强调,反贪会在打击和防止贪污方面从来不分身分背景。
他说,反贪会对犯下贪污相关罪行的任何人都一视同仁,就算是记者或政治人物,也不例外。
阿占巴基是针对反贪会于周六晚在莎阿南一家酒店逮捕一名涉嫌贪污案的本地网媒记者一事向《每日新闻》做出上述回应。
“反贪会在逮捕该名记者时,缴获约2万令吉的现金,因此有充分理由相信他涉嫌索贿和受贿。”
他强调,这不仅是不当行为,根据反贪法令,任何人因接受贿赂而做某事或不做某事,都是贪污案。
根据报道,反贪会是于过去的周六晚上约11时,在雪兰莪莎阿南一家酒店逮捕这名本地网媒记者。
这名记者涉嫌向一名外劳中介索取和收下2万令吉的贿金,作为撤下已刊登的报道,以及不再写一家外劳中介机构被指控涉嫌贩运外劳集团报道的报酬。
这名记者已被延扣4天,并在2009年反贪污委员会法令第16条文(索贿)下接受调查。
为此,伊斯兰党总秘书拿督斯里达基尤丁发文告呼吁反贪会优先调查外国劳工代理及我国入境处移民官员涉嫌贪污的案件,而非扣查报道有关问题的记者。
肃贪勿存双重标准/南洋社论
反对党通常喜欢以反对贪污为主题,大力抨击执政党的官商贪污事件。有权有势者贪污,侵蚀国本,对人民而言,是一件深恶痛绝的事。
首相拿督斯里安华担任反对党领袖期间,也曾大力抨击贪污。那时,我们可以理解他的有心无力,因为反对党只有批评的权利,却没有实际的执行力。当时,他本人及其支持者都相信,若有朝一日掌握实权,必有所作为。
然而,理想一旦实现,与昔日画大饼的情况并不完全相同。安华已成功组织团结政府,果然信誓旦旦,将肃贪列为首要任务。
安华哈兹兹谈笑风生
只是,他委任巫统主席拿督斯里阿末扎希博士为副首相后,律政司“巧合”地放弃对阿末扎希的起诉,让“DNAA”(释放不等同无罪)这个法律术语广为人知,引发了人民对政府肃贪立场是否有所变化的质疑。
尽管如此,安华始终坚持政府的肃贪行动不会放缓。人们也陆续看到反贪会努力执行任务,目前前首相拿督斯里依斯迈沙比里的疑涉贪污案件就是一例。人民对反贪会的铁面无私感到欣慰,但同时也隐隐觉得有什么不对劲。
这种疑虑,在安华近日访问沙巴,与首长拿督斯里哈兹兹谈笑风生,甚至称赞其冷静和克制后,变得更加明显。
这一举动也引发非政府组织的不满,批评安华是一位“原则混乱”的领袖。
在平民百姓看来,之前爆发的沙巴议员和首长涉嫌贪污丑闻,其震撼性不亚于前首相依斯迈沙比里的案件,然而,却一直被低调处理。
强调稳定 引发揣测
告密者至今已经发布多份视频,但不仅面临身分暴露、影响人身安全的风险,还遭遇影片真实性受质疑(甚至需前反贪会首席专员出面证明)、可能被反起诉等问题。这种待遇,似乎与人们对告密者应有的保护相去甚远。
如今,首相强调政治稳定的大前提,引发各种揣测。究竟安华是为了政治稳定,还是为了政治联盟(沙巴即将在今年举行州选举),亦或认为贪污指控不足为信,才与哈兹兹言谈甚欢?
过去,安华曾批评沙巴政府治理不善、贪污问题严重,但如今面对成为盟友的沙巴政府,他的态度却已发生变化。然而,贪污问题不应因态度转变而被忽视吧?
此外,安华与沙巴前首长、现任州元首敦慕沙阿曼在州元首府前微笑合影,似乎意味着对过去(执政前)不断抨击的前者贪腐案件已一笔抹过、冰释前嫌。
这让人不禁怀疑,当掌握执行力后,肃贪的标准是否也随之改变?非政府组织的批评,并非毫无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