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停火困难重重/许文谦
自俄乌战争爆发以来,不只涉战双方,乃至全球都受到巨大影响。因此,随着美国总统特朗普分别致电俄罗斯总统普丁及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表示启动俄乌战争停火和谈,全世界都在关注,俄乌停火是否真的有望实现?到底它是曙光初现,还是仍然笼罩在重重迷雾之中?
从积极的方面来看,当前局势确实出现了一些推动停火的因素。2月18日,俄罗斯和美国代表团在沙地阿拉伯首都利雅得举行了历时4个半小时的会谈,并达成了包括建立磋商机制解决双边关系的棘手问题、任命高级团队致力于尽快结束俄乌冲突、为未来合作奠定基础,以及保持接触推进谈判进程等四点共识。
美乌闹僵情势变
这一系列举措,让人们看到了美俄在推动和平进程上的实质性行动。然而,摒除乌克兰这个涉战国在谈判桌之外,完全让超级强国在国际舞台上独霸决策权的作法,不只将弱小国家的命运边缘化,停火协议的真实意图是否如表面所见,抑或只是一场烟雾重重的政治博弈,也令各方存疑。
泽连斯基在与特朗普通话后表明,乌克兰“比任何国家都更渴望和平”,正在确定与美国的协同动作。然而,2月 28日,泽连斯基与特朗普在华盛顿白宫举行的双边会谈却出现了戏剧性转折。会谈期间,特朗普与副手万斯跟泽连斯基“意外地”因乌的“安全保障”问题,演变成一场公开的激烈争吵,最终不欢而散。原定的矿产协议签署仪式和联合发布会被取消,泽连斯基提前离开白宫。这一冲突使得原本看似积极的乌方态度变得复杂起来,也为后续的和谈进程蒙上了一层阴影。
其实,泽连斯基之前已经重申乌方已准备好签署矿产协议,但强调停火必须伴随安全保障。他也表示理解美国寻求与普丁对话,但呼吁美方采取更坚定的支持立场,并确保乌克兰的声音在国际社会中不被忽视。
这意味着在当前局势下,停火的可能性虽在,但前景依旧充满不确定性,这对一心想要染指乌克兰稀土矿的美国,构成压力。
俄乌停火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各方在核心立场上存在巨大差异。特朗普提出的停战条件,如以目前的冲突线作为 “停火线”、乌克兰未来几十年内不加入北约等,对于乌克兰,甚至欧洲而言,接受难度极大。
另一方面,欧盟以及法国、德国等欧洲多国外长强调“解决乌克兰问题绝不能绕过基辅和欧洲”。英国首相斯塔默、芬兰总统斯图布等都表示,欧洲在乌克兰问题上应有更大作用和话语权。若欧洲的诉求得不到满足,其可能会对和谈进程进行干扰,使得和谈难以顺利推进。
俄罗斯笑到最后
乌克兰国内的复杂情况也为停火增添了不确定性。泽连斯基目前的支持率已不如从前,战争的长期持续还可能催生乌克兰国内的反对派,这无疑会给和谈带来更多变数。
综上所述,俄乌战争停火虽出现了一些积极迹象,但面临的挑战依然严峻。美俄之间的高层互动以及国际社会部分国家的支持,为和平解决冲突带来了希望,但乌美之间的公开争执、各方立场的巨大差异、欧洲的态度以及乌克兰国内的复杂状况等,都使得停火之路困难重重。
看来,目前能笑到最后的,或许只有俄罗斯了。
遭俄抖音广告骗上前线 中国战俘吁同胞勿参与乌战争

张仁波(左)和王广军在基辅由乌克兰国家安全局(SBU)主办的记者会上回答外媒记者的提问。(乌克兰国家通讯社)
(基辅15日讯)乌克兰军方14日举行记者会,在武装士兵看守下的中国战俘告诉记者,他们不是由中国政府派去参战,指纯粹因为想赚钱,看到俄军招兵广告有丰厚报酬才到俄罗斯,但最后未获取分毫。他们希望被交换,并警告其他中国公民不要参战。
在此之前,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指责莫斯科将北京拖入这场战争,并在11日表示,数百名中国公民正在前线作战。克里姆林宫否认了这个说法,北京则警告冲突各方不要发表“不负责任的言论”。
两名身穿迷彩服的中国男子戴着手铐,被押送至基辅新闻中心,坐在乌克兰武装士兵的两侧,无法判断他们发表的言论是否出于自愿。
两人以中文表示,自己是透过网络招募加入部队,后来在顿涅茨克州东部地区的战斗中被俘虏。
其中33岁的王广军(Wang Guangjun)表示,去年夏天失业后,在抖音看到了加入俄军的广告,因在中国服兵役是光荣的事,于是联系一名征兵人员,获告知加入俄军后,每月可获20万至25万卢布(约1万至1.3万令吉),并承诺会提供旅费,但到达俄罗斯后,遭中间人取走银行卡和手机,与外界失去联络。
他表示,当被乌克兰士兵俘虏后,就遭到俄军“化学武器”的攻击,一度失去知觉,之后感到被人拉到室外有新鲜空气的地方,遇袭时与另一名乌克兰士兵躲在掩护物中,是乌克兰士兵保护了两人,亦一直受到良好对待。
王广军说:“对那些想加入乌克兰战争的同胞,我想说:不要参加这场战争”。他指控俄罗斯对其军事实力和乌克兰的弱点撒谎。
王广军说:“当你真的参与战争,当战斗来临的时候,你会发现一切都是谎言。”
另一名26岁的男子张仁波(Zhang Renbo),出身自富裕家庭,原本是消防员,去年12月到俄罗斯参与建筑工作,但最终被征召入伍,承认原意想赚钱,但没有料到会卷入了战事。
两人都强调,与中国政府没有任何关系,是自愿与俄军签约,被俘当日正是上阵的第3天,期间没有见过乌克兰士兵。两人都重申,希望作为战俘交换的一部分,但希望返回中国,而不是俄罗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