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马穷到要赚洋垃圾财?/余佩妮
有一款电脑游戏《模拟城市》,玩家的任务是要从一片空旷荒芜的土地开始,建立和开发城市;城市的发展不是由玩家直接完成,而是随着达到某些条件后而发展起来,比如电力供应、充足的交通枢纽、合适税收、符合人口比例兴建医院、消拯局和学校等,与真实世界的城市发展无异。
在城市未成熟发展之前,贫穷城市必须有金钱来源才可发展,除了来自人民的税收,另一个最快得到资金的,就是接收邻国或隔壁城市的垃圾,有了资金发展,自家城市却因为大量不属于自己的垃圾而无端制造各种问题。
这种设定与现实中的东南亚,包括马来西亚接收洋垃圾的窘境如出一辙。
最近,我国移民局和环境局联手,在柔佛昔加末揭发一宗有16个足球场大的电子垃圾工厂案件,这些垃圾主要是从发达国家以各种名义偷运来马来西亚,当中包含一些有害废弃物;这起案件再次响起了马来西亚人内心的警钟。
看似已远离马来西亚的洋垃圾,原来从来没有离开过,还在源源不绝地偷运进马来西亚。
我们不得不深思,马来西亚作为东南亚的一部分,长期以来都受到洋垃圾问题的困扰。虽然政府近年来已加强监管,甚至曾宣布禁止进口塑料废料,但仍有不法商家通过各种方式偷运垃圾进来,问题屡禁不止。
短期带来经济利益
为什么马来西亚仍然会接收洋垃圾?马来西亚是否贫穷到需要靠垃圾来发展?
老调重弹的加强执法与惩罚、提高环保意识、与国际组织合作等解决方式,却不曾真正得到解决,到底问题出在哪里?
可以理解的是,处理洋垃圾虽然对环境有害,但它短期内确实能带来经济利益,回收业者可以从中提取有价值的材料,如金属、电子组件等,并转卖赚取利润;短视而不理国家环境情况。
不过,如果无法有效处理已经在我国的洋垃圾,这些废料最终可能变成非法垃圾场,影响环境与社会。
监管体系有待改善
虽然我国政府曾加强对进口垃圾的检查,但仍然无法全面杜绝,显示出监管体系仍然有待改善;即使有法律禁止,洋垃圾仍然能进入马来西亚,显示执法仍有漏洞。
不得不怀疑,是否有部分官员可能因利益而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让这些垃圾得以顺利入境?
马来西亚并非贫穷到必须依赖洋垃圾发展,而是部分企业和利益集团的短视行为,使问题持续恶化。
政府需真正强化监管体系、打击违法行为,并推动绿色经济,确保国家不再沦为发达国家的“垃圾场”,才可走向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视频推荐 :
热潮过后谁还在听?/余佩妮
在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马、前首相敦阿都拉逝世、美国关税风波的新闻浪潮中,大家几乎都忘了早前那起震惊马来西亚社会的校园人工智能(AI)不雅照风波,还有接连揭发的性骚扰事件。
这就是现实的残酷——无论事件当初如何惊天动地、激起多大舆论涟漪,只要有新一波的大事件或大新闻来袭,旧事便会被迅速覆盖,人们的记忆被新的焦点取代。直到下一起类似事件发生,才又惊觉:一切竟再度重演。
事件爆发的当下,的确舆论如潮,有很多有力的声音、深刻的看法和建议,但最重要和关键的“实行力”却始终欠奉。相关当局和单位是否跟进,社会是否还记得,已无人关心和在乎。
受害者如被泼冷水
在这样的循环下,那些曾鼓起极大勇气站出来的受害者,无异于被泼了一盆冷水。他们会陷入自我怀疑:自己是否做错了?说出来到底有没有意义?
当热潮退去,受害者的声音还剩下什么?
人工智能不雅照也意外揭开一连串尘封已久的校园性骚扰案件。受害者说出自己当年在中学时的遭遇,有些施暴者甚至是这些少男少女景仰的师长,那些曾经害怕无助的少年从未走出心魔。
但或许你不曾知晓这些延伸出来的案件,因为这些少年少女鼓起勇气说出来的当年故事,现在只是零零散散放在新闻版位的小角落,不特别注意都会错过的“小新闻”。
对受害者而言,这些事件造成的巨大心理创伤无法估计,尤其当施暴者是受害者所信任的人时,难以想象他们当年是如何走过来,又是如何释怀。
过去无法弥补,但未来应当努力避免重演。希望人们可以在未来阻止类似事件的发生。
加强校园安全防范
学校与社会必须加强对校园安全与性骚扰的防范与教育,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安全、尊重的环境中学习与成长。
政府与有关当局不能得过且过,而应坚持不懈地推动制度改革与落实执行。
我们还可以做得更多,比如在法律和监管方面,加强相关法律和监管措施,以防止滥用人工智能技术,例如通过法律追究传播虚假照片的责任,并加强对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识别和管理。
我们也应提高公众对人工智能伦理与安全的认识,尤其是在校园环境中,需要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引导,避免滥用人工智能成为伤人的利器。
不能再让这些鼓起勇气的少年男女,对大人们和这个社会失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