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马斯克经济休克疗法 财政紧缩力度堪比撒切尔
彭博社专栏
如果马斯克得偿所愿,那么特朗普治下的美国将会掀起一场全面的经济改革,力度可与上世纪80年代撒切尔夫人领导下的英国比肩。
马斯克雷厉风行地拿美国政府开刀,计划未来一年砍掉1兆美元的政府支出。许多经济学家和预算专家认为,这一数额极不现实,原因包括,削减如此巨额的开支势必会影响到特朗普承诺要保护的医疗保险和社会保障等福利项目。
但1兆的数额凸显了他们的野心,也显示他们愿意对经济采取实质上的“休克疗法”。实际上,从占GDP的比例计算,马斯克所设想的年度节支速度将会超过“铁娘子”撒切尔夫人在上世纪80年代的行动。当时,她大幅减少英国政府开支,以消除财政赤字、对抗通货膨胀,最终引发了经济衰退,而她对此并无悔意。
联邦支出约占美国GDP的四分之一,因此,哪怕只是削减马斯克所宣称的一小部分支出,也会在金融市场已经因为放缓风险而坐立不安的情况下,对美国经济产生冲击。
特朗普政府也与撒切尔夫人有类似的意识形态方面的目标:大幅减少政府在基建、创新等各个领域的介入,认为这么做便可激发私营企业的活力。
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已经表示,要迅速地将预算赤字降至GDP的3%,即目前的一半以下,并让政府不再干预企业。

经济私有化
“我们的目标是让经济重新私有化,”贝森特在上个月的演讲中说。他表示,在过去一年中,政府、教育和医疗领域占美国所创造的所有就业机会的95%,这种情况“既不可取也不可持续”。
“市场和经济都上钩了,我们已经对这种政府支出上瘾了,”贝森特3月7日接受CNBC采访时表示。他说,这意味着“将会有一段戒断期”。
市场对类似言论的看法并不积极。
但特朗普经济顾问委员会候任主席史蒂芬·米兰以及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也赞同,政府是一种低效的累赘。卢特尼克还提出,计划额外筹集1兆美元的收入,将主要通过征收新关税的方式来实现。
50万公务员失业
特朗普政府上台七周以来,已经制定了裁撤10万多个联邦岗位的计划,而经济学家预测,今年将有多达50万联邦雇员失去工作。大幅裁员的可能性已使全美各地地方政府、大学和其他机构开始进行财政审视,从科学研究到社会服务,再到交通项目,方方面面都依赖于联邦资金。
非营利组织Transportation for America的分析师估计,随着政府以反对旨在应对气候变化、促进社会公正的措施为由削减开支,仅交通领域就有超过200亿美元的联邦拨款面临被取消的风险。这可能意味着,全国数百个道路和交通项目将停止或推迟。
“联邦政府是美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砍掉一大部分,就会产生连锁反应,”政策研究中心Budget Lab at Yale的执行主任玛莎·金贝尔表示。“即使给大家留出适应调整的时间,做这些事仍然会带来很多痛苦。”
而对重返白宫后承诺要缔造繁荣而非紧缩的特朗普而言,这样的痛苦可能带来政治代价,况且他早已从对赤字问题立场强硬的成员手中夺回了本党的控制权。
只是打击欺诈?
特朗普曾表示,他只打算根除福利计划中的不当支付,马斯克周一指出,他将社会保障中普遍存在的欺诈行为确定为削减的目标。
“存在大量欺诈行为,”马斯克在接受福克斯商业台采访时说。他声称,DOGE已经发现了非法申领社会保障福利和小企业管理局贷款的现象,但他并未提供证据。“数字估计占联邦支出的10%,相当于5000亿美元。”
马斯克宣称,他所推动的是一种审慎的财政立场,美国债台高筑,有高达36.5兆美元的债务,全年利息费用就堪比国防部的预算总额。
“这并非可有可无,而是势在必行。这也是我在这儿的原因,”马斯克在2月26日的内阁会议上表示。他在会上提出,目标是要从现在到9月,每天确定40亿美元的支出削减。“如果我们不这样做,美国就会破产。”
蔑视政府机构
马斯克的上述立场也反映了他长期以来对政府深切的蔑视,也超出了负责他旗下公司的监管机构的范畴。马斯克表示,联邦雇员效率低下,并认为公共部门甚至不该被纳入经济衡量指标。
他最近还说约翰·梅纳德·凯恩斯是“大恶人”,对这位经济学家所信奉的政府是经济稳定力量的观点表示轻蔑。马斯克几乎从不提及的却是他的企业是政府贷款和合约的受益者。
马斯克紧缩开支的计划出台之际,国会共和党人将提出一项税收法案,该法案包括在10年内削减2兆美元,并仍会增加赤字。
要满足他的目标,可能需要削减国会已经授权的开支,而美国宪法赋予了国会财政权。
反对者认为,这样的做法非法,马斯克削减公共项目的做法是否违宪的问题也已经在诉讼中被提出。
中美贸易战下的大马契机/潘政麟
特朗普上任美国总统后对全球掀起贸易战,尤其是对华加征高额关税,试图迫使中国做出更多经济让步。
这场冲突不仅重塑了全球贸易格局,也为东南亚国家带来新机遇,尤其是马来西亚。依靠税务优惠、投资激励及灵活外资政策,马来西亚迅速成为中美企业的重要“避风港”,在全球供应链中扮演着越来越关键的角色。
马来西亚处东南亚核心区域,地理优势显著。相比新加坡,马来西亚不仅土地资源丰富,劳动与货币成本更具竞争力。
企业分散供应链首选
此外,马来西亚与全球主要经济体签订了多个自由贸易协议,使在此设厂的中美企业可享关税减免、贸易便利等红利。

与此同时,马来西亚政治相对稳定,与中美两国均保持良好外交与经济关系,是全球企业多元化布局的理想选择。
随着美国持续威胁对华商品征收更多关税,许多跨国企业加速供应链多元化,转向其他国家寻求替代生产基地。马来西亚恰逢其时地接纳这一转移浪潮,成为众多企业分散供应链风险的首选之一。
在中美博弈不断升级之际,马来西亚吸引了德州仪器(Texas Instruments)、Lam Research 等美国半导体巨头的投资。
同时,中国的阿里巴巴、吉利,以及字节跳动(TikTok 母公司)等科技企业也纷纷布局马来西亚,进一步巩固马来西亚作为东南亚战略枢纽的地位。
此外,马来西亚已成为全球领先的半导体生产国之一,其芯片广泛应用于汽车、电脑、医疗设备等领域,增强了在全球电子产业链中的竞争力。
柔新经济特区建设突破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柔新经济特区(SEZ)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该特区位于马新边境,与新加坡仅一桥之隔,成为两国合作共赢的新典范。
企业在特区内投资可享土地优惠、税务减免及自由贸易协定带来的市场准入便利。预计该特区将为马来西亚创造超过 10 万个就业岗位,同时为全球供应链提供更具弹性的枢纽。
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时代,马来西亚正快速崛起为全球数据中心枢纽。微软、谷歌和英伟达等美国科技巨头已投资数十亿美元建设先进数据中心基础设施。
同时,字节跳动等中国企业也积极跟进。尽管数据中心不直接创造大量就业,但它们是未来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支柱。
面对中美贸易战带来的产业重组,马来西亚凭借自身优势成功吸引全球企业投资,在半导体、数据中心及经济特区建设等领域展现巨大潜力。
未来,马来西亚有望进一步提升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地位,把握新一轮经济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