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见】中乌从农产品开始修好/魏开星

自从美国与俄罗斯在沙地阿拉伯首都利雅得举行俄乌战争的双边会谈后,美国与乌克兰日前也在沙地吉达举行两国代表会晤。对此,中国外交部称中方支持一切有助于和平解决危机的努力。
自从特朗普“二进宫”后,履行其选举时许下的诺言“24小时内结束俄乌战争”,积极展开俄乌战争的和谈工作,对此,中方有何作为?
外界注意到,3月6日,中国驻乌克兰马升琨大使会见乌克兰农业政策与食品部部长科瓦利、食品安全与消费者保护署署长特卡丘克。双方签署《乌克兰豌豆输华植物检疫要求议定书》和《乌克兰野生水产品输华检验检疫和卫生要求议定书》。
马大使表示,议定书签署将进一步扩大两国农产品贸易合作,丰富中乌战略伙伴关系内涵。科瓦利表示,乌愿尽快实施两种农产品对华出口,并逐步增加对华农产品出口种类。
小小豌豆意义重大
中国购买乌克兰豌豆这个小小动作,其实包含着多重涵义。最直接的作用是为向加拿大同类产品进口征收100%关税找替代者。此前,中国进口豌豆主要来自加国。两天后即3月8日,中国宣布将从2025年3月20日起,对原产于加拿大的菜子油、油渣饼、豌豆加征100%关税;对原产于加拿大的水产品、猪肉加征25%关税,以报复渥太华去年10月对中国电动汽车、钢铁和铝产品加征的关税。
中国这时候和乌克兰签农产品进口协议,除了经济意义,政治意义更大。美国企图和俄罗斯瓜分乌克兰,逼着乌克兰签下5000亿美元矿产协议,双方总统还在白宫椭圆形办公室激情对喷,上演了一出史诗级“政治脱口秀”;相比之下,中国的动作简直是“雪中送炭”,与美方的强买强卖完全不是一个路数。
中乌关系明朗化
特朗普主导俄乌战争谈判以来,中国对乌克兰的态度明朗化。除了向乌克兰进口豌豆等农产品外,还有如下动作:一是中方重申中乌一直是战略伙伴关系;二是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接受凤凰卫视记者提问时强调,乌克兰需要中国的帮助;三是凤凰卫视驻基辅记者高调采访乌克兰前线。
美俄关系重启,除却共同瓜分乌战利益,美方还盘算乌战后腾出手来与中国“决战”;中方自然对特朗普的心思了然于胸。中方在俄乌和谈中也有筹码,与欧洲被撇在一旁不同,中方可是要上“大桌”的。
中国将借与乌克兰的关系介入俄乌战争和平解决的棋局中;同时,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及基建狂魔,乌克兰的重建和资源开发尤其是稀土开发,都绕不开中国。中国掌握全球90%以上的稀土加工产量及稀土加工技术,特朗普垂涎的稀土开发,中国是最大的玩家。
中俄、中乌关系并行
俄乌战争之前,泽连斯基刚当上总统首访中国,中方就给了他一份大礼,签署一笔价值5000万美元的购买粮食合同;尽管乌方在大型运输机交易单子上违约,严重损害了中方的利益,并没冲击到中乌伙伴关系的整体。中国与俄罗斯是新时代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也不影响中乌的伙伴关系。
中方始终对俄10年前占领克里米亚不表认同,因为对一个国家的主权与领土完整一直是中国坚持的外交原则;何况,中国的主权与领土完整至今还没完全实现,台湾问题尚未解决始终是中国人的心病。
俄罗斯占领克里米亚之后,俄方的一个经贸代表团欲访问中国,商谈与中方合作,俄方提出克里米亚地方领导要加入到代表团,结果遭中方拒绝。这就反映出中方对克里米亚问题的态度,至今中国国土资源部颁布的权威世界地图中,克里米亚仍然没被划入俄罗斯版图。
当欧洲一直指责中国在俄乌战争暗中支持俄罗斯,中国驻联合国副代表耿爽说若中国支持俄方,俄乌战争早就不是今天的局面了。这也证明中国并没有在俄乌战争中出手协助俄罗斯,在俄乌两国中始终留有与乌克兰关系转圜的余地。
【灼见】基建狂魔:天堑变通途/魏开星

贵州平塘大桥(魏开星提供)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已圆满完成对东南亚三国的国事访问。此访是在特朗普疯狂加征关税的背景下展开。
中国与越马柬三国达成广泛共识,共同构建周边共同体,倡导多边主义,维护自由贸易体系,反对关税战、贸易战。中越、中马及中柬分别发表联合声明,其中均涉及到双边及多边的基建项目。如《中越联合声明》中指出,优先加快推进两国铁路、高速公路、口岸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动中越跨境标准轨铁路联通。
《中马联合声明》中双方同意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合作,共同实施好东海岸铁路等重点项目,促进铁海联运、提升地区互联互通建设。
《中柬联合声明》中双方同意发挥中柬铁路合作机制作用,共同制定柬铁路网总体规划,确定重点合作项目。
“基建狂魔”随处可见
中国的基建实力,不仅表现在协助发展中国家完善基础设施,及建造中国与周边国家互联互通的跨境项目上;其国内基建也是推动几十年来经济增长、改变交通落后、环境闭塞的强大力量。中国政府对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视与投入,是根本改变中西部地区,实现数千万人脱离绝对贫困的根本保证。
中国“基建狂魔”一次比一次震撼世人,其形象也一次次被自己创造的纪录所刷新。这点在中国西南的贵州省彰显地淋漓尽致。百闻不如一见,笔者日前有幸参加香港资深媒体人参访团深入贵州多地,亲眼目睹在百万大山中的高铁、桥梁、隧道是如何将一个交通闭塞的省份,打造成“多彩公园省,湾区后花园”。
桥梁隧道成腾飞双翼
贵州省位于云贵高原,境内由超过125万座大大小小的山峰组成,是中国唯一没有“平原”地貌的省份。在历史上,该省有“地无三尺平”的说法。就是这个被高山层层阻隔的省份,如今已建成高速公路8700多公里,从香港西九龙乘高铁只需5个小时即可抵达省会城市贵阳。一路向西,只见窗外一座座在喀斯特地貌中“长出来”的山头飞驰而过,满眼尽是青山绿水,脚下的路在桥梁、隧道中穿行。
贵州省的交通由“桥桥洞洞桥桥洞,洞洞桥桥洞洞桥”构成,其中全省有隧道2800多条,桥梁3万余座,世界级的高桥前100名有近一半在贵州。千姿百态的贵州桥梁,成为惊艳世界的靓丽名片。
笔者近距离观赏的平塘大桥,位于该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境内的槽渡河大峡谷之上,是贵州南部的交通枢纽 。桥面到河面的最高桥墩达330多米,曾经创造了世界第一。该桥采少数民族特色服饰蓝白两色设计,桥墩造型优美,被称为“贵州的小蛮腰”。
平塘大桥的纪录很快要被另一座大桥所打破。今年6月30日,贵州的另一座跨越“地球裂缝”的世界最高桥梁——花江峡谷大桥将开通。此桥的建设引发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等西方媒体惊叹!有网民用“两岸通行时间从2小时锐减至1分钟”来形容这座桥的威力。
花江峡谷大桥桥梁全长2890米,主桥为1420米钢桁加劲梁悬索桥,桥面距水面的高度达到了惊人的625米,几乎等同于上海中心大厦的高度。
青山绿水变金山银山
交通状况的脱胎换骨,天堑变通途,给昔日“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人无三分银”的贵州予冲出地理困境、勇闯粤港澳大湾区等发达地区的底气与勇气。该省将全省的文旅发展定位为“多彩花园省,湾区后花园”,是针对两地之间的地理、文化、经济、社会等维度的差异性,进行产业互补。相信等贵州的这块文旅招牌被不断擦亮时,贵州人将从青山绿水中收获“金山银山”!
这一座座大桥、一条条隧道编织着纵横交错的高速公路,托起风驰电掣的高铁。它们在被周围省份包裹着的内陆经济转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村村通公里、高铁站点星罗棋布,将促进省内产业联动,带动农产品、民族手工艺品外销、推动青年返乡创业……这一切都将令到贵州走出山旮旯,走向大湾区,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