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见】剖析董总与马华交流会/洪东水

董总与马华交流,魏家祥(右二)与谢立意互换纪念品。左起为林万锋、马汉顺及右张盛闻。(取自魏家祥脸书)
董总主席拿督陈友信率团与马华就华教课题举行交流,对马华来说是一剂兴奋剂。这场交流会带来了一个信息,董总希望马华继续扮演捍卫华教角色,也通过马华当压力集团,希望让华教课题更受到关注。
董总与马华交流,当然会引起民主行动党的醋意,但却无法阻止此类交流继续进行。
当华教还是面对严峻考验,一路来都比较相信行动党的董总突然改变主意,也让许多人感到意外。看来董总并没有对团结政府承认统考文凭寄予厚望,也认为华教课题依然披荆斩棘,离开一里路似乎更遥远。董总矢与马华携手合作来捍卫华教,确实让马华受宠若惊。
董总并不是搞政治的组织,因此在提倡政治制衡采取了一些动作,希望让华教课题更加完善受到处理。看来马华将来继续扮演压力集团的角色受到认可,这可刺激政治上的斗争,各党都须把捍卫华教的议程当作首要任务。
撇不掉种族政党藩篱
由于行动党是一个多元化政党,因此在推动华教课题似乎碍手碍脚,被视为披上多元色彩推动华教议程。若是行动党为了捍卫多元而采取“去华化”的政治因素,却也不符合捍卫华教人士的斗争议程。行动党一方面想通过多元化政治思维吸引马来人的支持,但一旦没有倾向关注华教课题,将引起董总人士的不满。
行动党是左右为难,总是撇不掉种族政党的藩篱,这让极端的反对党利用来攻击行动党依然是非马来人政党。行动党也难以一直标签本身是与董总具有同样的路线,但却没有协助董总推动教育议程,以免让反对党有机可趁。
由于承认统考文凭在大选尘埃落定后,显得不是最迫切的课题。董总具有承认统考文凭的意识存在,绝对不想让这股热潮变得冷却,因此董总与马华的交流会必然会擦出一番火花,从而让承认统考文凭成为热门讨论的课题。
作为捍卫华教的一分子,深信马华不会拒绝扮演压力集团的角色。马华应该会很重视与董总的合作,好好珍惜与董总的关系,并把这场交流会当作一剂强心剂。马华应该感到非常荣幸,突然董总愿意伸出橄榄枝,与马华共同奋斗,为华教献出一分力量。
由于华人的政治思维倾向一边,政治失衡太严重,以致有一些有识之士出现一个构想,以马华来当制衡的角色。当华人政治出现了严重的失衡,这时许多人才觉得,马华扮演压力集团的角色,还是最恰当的。
华人缺乏民族危机意识/洪东水

观赏过国家诚信党主席拿督斯里末沙布的一段旧视频,视频中末沙布告诉马来人说,巫统、伊斯兰党以及土著团结党不断鼓吹马来人必须提防民主行动党,其实都是一派胡言。
他认为华人懒惰结婚,也懒惰生孩子,对生育有恐惧感;相反,马来人一有能力,就可以三妻四妾,根本无惧行动党的威胁。
末沙布的一番话,确实点出了华人的隐忧。而因为华人缺乏民族危机意识,将来在政治上必定会面对窘境。每个人都为了照顾自己的利益,也有自己的如意算盘,对于传宗接代根本不在乎。
相反的,马来人因为宗教的熏陶,对上苍赋予的生育使命完全没有抗拒,因而马来人口逐渐增加,而华人人口却日渐减少。
由于华裔年轻人群体中强调单身理想主义,再加上许多长辈也安于单身生活,这种单身文化不断蔓延,导致华人在人口结构上将在未来几十年面临急剧下滑的趋势。
宁愿单身养宠物
这些年轻人宁愿养猫养狗,出门时抱着宠物,表现出他们对动物的宠爱,却不愿意找个伴侣,承担传宗接代的责任。
华裔年轻人对培育下一代失去兴趣,对多生育的提倡嗤之以鼻,对长辈的劝说也懒得理会。久而久之,长辈对此习以为常,失去了劝勉儿女的动力,结果许多家庭出现未婚现象,已成普遍现象。
华人对捍卫民族危机意识也漠不关心,即使社团领袖苦口婆心,呼吁年轻人放弃单身自由的生活,为了民族的延续作出努力,却也收效甚微。
许多华人受政治领袖的影响,误以为只要拥有强势的政治力量,就能保家卫国,使民族在这片土地上光荣生存。然而政治的现实恰恰相反——若没有民族意识作为根基,再强的政治力量也终将衰退,最终华人可能会沦为边缘的少数民族。
缺乏民族危机意识,犹如抱薪救火,结果必然是政治力量褪色,华人的地位江河日下。
槟马来人口超过华人
以槟城的政治形势为例,随着马来人口已超过华人,将来势必会出现更多马来人为多数的国州议席。
华人一向以槟城首席部长一职为荣,但由于本地华裔普遍缺乏民族危机意识,这个首长职位已岌岌可危。
以宗教为主的政党觊觎槟州首长职已久,他们耐心等待时机,并在暗中部署,一旦时机成熟,便可能顺势取而代之。
华人普遍认为这样的预测只是危言耸听,但可以预见,在不远的将来,这股政治力量将迅速崛起,而华人也可能失去唯一由华人担任的首长职位。这种局势与全国情形如出一辙。
以伊斯兰党为首的国盟若成功凝聚马来选票,最终华人将逐步被边缘化。
当多元政治成为主流时,民族危机意识也因此日渐模糊,而华人仍沉浸在表面的政治安逸之中。
因为不愿正视现实,对当前的政治成果感到满足,华人最终可能步入民族衰落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