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积电忘了自己忘了一切/蔡元评

全球首席的芯片工厂台湾积体电路公司决定增资美国,“台湾再见”!
台积电董事长魏哲家与特朗普紧握双手,宣布台积电将在美国追加1000亿美元投资,计划加建设多个晶圆厂,发展高档芯片。加上此前投入的650亿美元,总金额高达1650亿美元,成为美国史上最大规模的单项海外直接投资。
台积电增加美国投资,并非单纯的商业行为,而是台湾认同灭绝,归属感迷失,红灯亮起的讯号。
台积电是全球半导体产业链上,芯片制造的龙头。2024年占全球芯片出货量64%,稳坐钓鱼台;依次为韩国三星、美国英特尔,和遥落其后的中国中芯和华虹。半导体上游的巨擘,苹果、 博通、高通、英伟达 ,个个牵手台积电,为其晶圆代工。
蒋经国留下的遗产
2023年,台积电名列《财富世界500强》第168名。营收美元694亿、利润273亿(39.3%)、资产总值1805亿、员工7.6万。
台积电“一夫当关”,以多维度支撑台湾经济,营收占台湾GDP比重9%,出口贡献16%,税收占全台总税收6%,相当于台湾第2到第10名企业的总和,并以其“集群”魅力,带动产业链相关就业人数超过40万,占台湾总就业人口的3.5%。
台积电是蒋经国留下的遗产。1987年,小蒋看好芯片潜能,领导资政孙运璿、李国鼎部署远程计划,重金邀请张忠谋从美国回台建厂。当初连续赔了10年,但小蒋不气馁,一直押宝;凭着非凡的魄力与决心,几经蹉跎,终于开花结果,巩固了台积电的辉煌地位。
芯片制程神乎其技
全球芯片市场规模约为5300亿,年增长率8%。作为数字时代的“新石油”,芯片角色愈发凸显,成为国际政治与经济战略的利器。从手机、个人电脑、可穿戴设备,到飞机、导弹、航空航天,都需要芯片驱动。
台积电虽然是一家半导体下游的代工厂,但对芯片制程的3个关键:光刻、刻蚀、薄膜沉积技术非常独到,而且不断的突破,水平迈向2纳米的巅峰; 说是“神乎其技”绝不过分 !
此外,还有一套滴水不漏的品管流程,确保每颗芯片都符合最高的质量标准。简言之,“菁英团队”是台积电的瑰宝、台积电的心脏! 2纳米是芯片工艺最先进的节点,比一根发丝的直径还要小几千倍。每平方毫米晶体管密度超过3.5亿个;美国则拥有许多半导体的专利,例如制造技术、生产设备和材料。美国通过独一无二的ASML光刻机、泛林(LAM)芯片材料、以及英伟达提供的光刻效率计算系统(cuLitho),牢牢地在上游掌握台积电的一举一动。
台积电10名董事会成员, 美英两国占6人、台湾4人。在决策层次上唯“美命”是从!
美国为赢得芯片战争,推出了《芯片法案》,提供527亿资金补贴和各种优惠,吸引各国把产业转移美国,并限制各方往中国投资,旨在动用政府力量,强行把半导体产业集中到美国本土。
2022年,台积电开始打包,往美国大搬家。第一波动用10架包机,搭载300工程师和上千名家眷,带着设备,浩浩荡荡飞往美国定居。
台积电在美国巧取豪夺下,一步步被掏空,一点点被榨干,最终成为“美积电”。被台湾誉为“护岛神山”、“定海神针”的台积电消失后,台湾得为岛上空洞的产业寻找新的力量。
低头求活整碗端走
前路很漫长也很曲折!台积电的“龙骨”,是台湾高教培育的高科技菁英,没有这些顶尖的科技人奉献,不会有台积电,更不会有亮丽的台湾半导体产业。
台湾并非手无缚鸡之力,只要大家说“不”,美国就难以得逞!但高高在上的台湾政府对“护岛神山”被整碗端走却噤若寒蝉,慷慨地将其用作“媚美谋独”的伴手礼!
“忘了自己”是一种受挫时出现的情绪。为了逃避不愉快的记忆,人们会另找避风港作为新的落脚处,或新的出发点。此时的决策会显得仓促与凌乱。
以一句话形容台湾和台积电的场景:“忘了自己,也忘了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