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新闻

【股势先机】特朗普看跌期权落空 投资者如何应对?/何子扬

如果历史书要记载美国总统对股市的影响,那么拜登很可能被视为对美股最友好的总统,而特朗普则可能被认为是对美股最不利的总统。

这并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根据这两位总统在过去的政策和讲话当中所得出的结论。

在拜登执政时期,美国经济主要是通过提高财政赤字,推动私营和家庭部门的成长。

这也表示美国股市的上涨,大部分是由政府的加杠杆去完成。

但来到特朗普时期,他多次要求美联储降息,降低减低美国的利息支出并降低财政赤字。

在国会联席会议上发表演讲时,他更是抨击芯片法案,表示钱被企业拿走却没花出去,并建议将其余的资金用于抵消国家的债务。

很显然,特朗普正在为政府进行去杠杆的动作,过去支撑美股的主要动力正在逐渐消失。

此外,特朗普在近期接受采访时曾经表示,“可能会有一点干扰。听着,我必须做的是建立一个强大的国家。你真的不能看股市。如果你看看中国,他们有100年的视角。而我们是按季度计算的,这不可比。”

只是短期纷扰?

从特朗普的口中,他淡化了近期因他征收并调整关税而导致的股市大幅波动,并称不能过分关注股市。

他认为,关税带来的任何经济痛苦只是“短期纷扰”,最终将促使更多工厂回迁美国,并带来更强劲的经济增长。

然而,从投资者的角度,这也表示特朗普的看跌期权(put option)已经落空,他不会因为股市下跌而暂缓对全球实行的关税政策。

过去成功率极高的逢低买入(buy on dip)策略,在当下的美股很可能不会奏效。

从历史观察,虽然特朗普的关税政策是无法创造就业机会,也无法带动经济的成长,并且还会造成经济出现停滞的状态,但我们都知道,通过关税让国外的制造业回流美国并不是特朗普真正的意图。

特朗普关税战的本质,就是不惜代价阻止中国在各方位的发展,让美国再次伟大。

美国陷入滞涨

如果特朗普的政策会让美国及经济陷入滞涨,那么美国极有可能会陷入“特朗普衰退”的时期。

滞涨的美国,意味着更高的通胀,经济陷入负增长,以及更疲软的美元。

这和过去两周,亚特兰大联储预计美国GDP增长在第一季度有可能会陷入负增长高度相呼应。

从美国近期公布的经济指标都在显示,美国经济放缓的成都可能远比市场想想还要差。

从全球的资金流也不难发现,短期能刺激美股的利好也已经无法推动美股的反弹,大量资金从美股撤离,转投德国和中国股市,出现东升西落的局面。

我认为,今年中国和香港股市的表现会优于美股,这主要是前者的估值和投资者信心经过多年的低迷,开始底部强势反弹,而后者则饱受关税战的不确定性影响经济,以及人工智能热潮的消退,都会让美股承受非常大的卖压。

面对目前艰巨的投资环境,投资者应该要如何应对?

可选择中港股

对于那些有投资国外股市的投资者,今年的资金转向中港股可能会是不错的选择。

但对于那些资金只是集中在马股的投资者,我相信许多散户的心态已经处于崩溃的状态。

排除那些因为基本面不佳,或者陷入丑闻的公司不谈,有些基本面好的公司,他们的估值确实已经跌至疫情时的水平。

在市场不确定性极高的时候,投资者往往都会抛开理性,要钱不要货,而止损是保本的不二法则。

这并没有对或错,但根据多年的经验,没有人能卖在最高,并且买在最低。有时甚至会因为害怕错过,在清仓之后用更高的本钱买回来,这是散户最大的通病。

风险管理是在市场好的时候做的,而不是等市场已经陷入绝对恐慌才来谈风险管理。

回头看去,那些什么都不做的投资者,他们的表现可能在市场反弹之后会更好。

 

 
 

 

反应

 

名家专栏

特朗普赢不了关税战/黄锦荣

从4月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发布关税表,至4月11日晚间扩大对等关税豁免项目,美国贸易政策可说是经历了百年来最混乱的两周。

之所以混乱,因为关税决定显然是完全取决于特朗普所谓的直觉,政策仅是随后匆忙补上来合理化他的决定,事前没有经过国会辩论、两党协商,没有咨询利益相关者,更别说考虑到后果。

否则,不会出现如此荒谬的对等关税率,政策也不会没考虑美债及美元的反应,也不会执行后方才考虑到豁免项目。

即便是近来常被相提并论的斯姆特-霍利关税法案(Smooth-Hawley Tariff Act 1930),也耗时近乎两年,经历过无数次协商,才完成从共和党的俄勒冈州议员霍利在众议院正式提案到时任美国总统胡佛签署生效的过程。

操作粗暴目的跑偏

此次关税的目的众多,但有两点似乎是普遍共识,那就是重振美国制造业及围堵中国崛起。但特朗普恐怕赢不了关税战,不是因为国力问题,而是关税博弈的操作太粗暴,真实目的也跑偏了。

关税的原则其实很简单,就是通过进口征税,改变外国及本地商品之间的相对价格,需求就会转向较为便宜的本地货,为本地供给创造条件,以美国20兆美元(约88.6兆令吉)的消费市场,难道还养活不了本土制造业。

问题是,特朗普要保护哪一个工业呢?给钢铝进口加征关税是在保护钢铝业,但是钢铝不是消费品而是其他工业的原材料,无论是继续采用进口钢铝,还是转向价格也跟着升高的本土钢铝,其他工业肯定失去成本优势,失去市场竞争力。

按美国的就业比例,每50位制造业工人,才有1人在钢铝厂就业,所以,保1人伤50人的关税战,那岂能重振美国制造业?

另外,从产品创新研究、设计、应用软件、原材料、零部件、组装到测试,消费品生产制造是一连串的活动,从来就不是单一事件。

失去价格竞争力

由于一连串的活动,需要不同的资源投入,而不同国家因为要素禀赋有别,所以要素价格也就不同,公司才会拆开这一连串活动,按照各国要素价格差异部署供应链,各自进行生产力最优的活动,并形成今日各国紧密联系的多赢局面。

即便如此,也从来没有人会以为从中国或越南出口的苹果手机不是美国产品。

但通过关税强迫供应链末端的组装工厂回流美国,生产美国制造的手机、家具、家电,不仅成本激增,让美国产品失去价格竞争力。产品价格飙涨减少老百姓实际收入,导致消费能力受损,进而冲击对服务的需求。

长远来看,伤害最大的莫过于把就业从生产力最优的高端制造业环节及服务业,强行挪移到生产力偏低的活动,这必然伤害美国整体生产力,那岂能让美国经济强大?纠众围堵自己

胡佛在1929年回应霍利在众议院的提案时,如是说:“关税与否,还视乎于相关产业是否出现明显萎缩,导致就业下降……而且绝不能不考量国家整体的利益,包括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关系。要是为了进口替代产业少数的就业机会而牺牲出口产业大量的就业,关税就非常不明智了。”

特朗普此番对等关税不明智之处,不仅在于毫无经济效益可言,也因为剑指全球,非中国而已,而变成纠众围堵自己,不是中国。

要知道的是,无论是2018/29年的关税,还是后任美国总统拜登的科技战,都是两党共识,不涉及国内政治斗争,对外也与欧盟及亚太友国连成一线,诉求对象是全球自由民主体制。

如今的关税战,却更像是国内政治斗争的衍生,把自由贸易视为左派觉醒文化的象征,必须如同对待美国境内联邦机构及大学那般重拳敲击,后者以减少财政赤字、降低国债为名,前者则以减少贸易赤字及重振制造业为理由,但诉求对象都一样,那就是“MAGA”支持者。

换句话说,关税成了美国国内政治博弈的手段。若真如此,唯有美国经济面对衰退及高投资,共和党在中期选举大败,关税博弈才会进入最后的残局,任何谈判都是枉然的。

反应
 
 

相关新闻

亚亦君令补选
南洋地产
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