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活得比预期寿命久 美水族馆为年迈企鹅设“退休岛”

美国新英格兰水族馆目前有6只年迈南非企鹅,被转移至新设的“退休岛”生活。(取自新英格兰水族馆网站)
(波士顿21日讯)美国波士顿新英格兰水族馆为年迈的南非企鹅设立“退休疗养岛”,以方便护理团队照看它们。
野生南非企鹅的寿命一般为10至15年,而在新英格兰水族馆的细心照顾下,馆内过半企鹅都活得更久。
水族馆12日发布新闻稿说,他们因此决定扩大南非企鹅栖息地,新建一座岛屿并在过去1个月来,转移6只14岁到34岁的企鹅。新设的“退休岛”一方面给年迈企鹅们一个更适合的居住环境,另一方面让动物护理团队能从鸟瞰视角轻松监控。
新闻稿说,饲养员会仔细地记录每只年迈企鹅的行为、喂食情况等,以便快速察觉它们的健康情况是否有变。
南非企鹅是一种极度濒危物种,它们一般生活在南非和纳米比亚海岸,主食包括凤尾鱼、沙丁鱼、竹荚鱼等小鱼。
【灼见】肯尼迪遇刺真相仍不明/陈万诚
在国家与历史之间,总有一道隐形的墙。这堵墙并非由砖石砌成,而是由信息、记忆与权力构筑。当美国特朗普政府宣布解密大批关于前总统肯尼迪遇刺事件的档案,人们曾以为,这道墙终于要被撬开一个缺口。
然而现实并未如愿。一页页档案从档案馆中“归还”于公众视野,却并未带来应有的光亮。涂黑的段落、含糊的记录、空洞的备注,像是精心打理过的历史废墟,只允许人窥见结构,不容人还原真相。
美国政治信仰崩塌
62年前,肯尼迪命丧达拉斯,从未是一件被尘封的过去。它像一根断裂的神经,触碰便仍生疼。不仅因为这是一位国家领导人被枪杀的创伤事件,更因为这起暗杀成为美国政治信仰结构崩塌的象征。在这之后,“阴谋论”不再只是边缘话语,而成为一种民间求索真相的方式。
在主流媒体之外,在教科书的空白处,民众一次次提出质疑:为什么刺客在案发后几小时内就被杀?为何弹道报告前后矛盾?为何许多关键证据在多年后“意外丢失”?
这种深植民间的不信任感,其实从未真正平息。它不仅表现在对案件本身的疑问上,也延伸至对整个政治系统的质疑。肯尼迪之死成为一种集体心理象征,它将普通公民与政府之间的信任裂缝具象化、情绪化,也为日后关于“深层政府”的论述提供了养料。政府所说的“我们知道的都在这里了”,越来越像是一句空洞的安抚,而非负责任的承诺。
比起刺杀本身,更令人忧心的是政府在面对历史创伤时的选择。它没有选择彻底公开,而是精心剪裁。这种剪裁,不只是对文件的物理处理,更是一种对公共记忆的控制逻辑。在这里,国家不是一个诚实的记述者,而是一个讲述者——它决定讲什么、怎么讲、讲到哪里为止。而公众,则被引导着相信某个版本的“完整”,却始终得不到应有的答案。
公开未必等于真实
这次档案公开的真正意义,不在于它提供了多少“新线索”,而在于它再一次提醒我们:在一个民主社会中,透明并不等于公开,公开也未必等于真实。在政府与公众之间,仍横亘着一道对信息的主导权之争。肯尼迪案或许无法彻底还原,但它留下的提问必须继续存在——谁掌握过去?谁定义记忆?谁在策划被记住的版本?这才是所有历史档案背后,最深沉也最迫切的民主命题。
或许我们终将无法知道肯尼迪真正倒在了谁的枪口之下,但我们不能接受的是,国家有意无意让人们对真相失去兴趣。失去历史感的公民社会,将被更易操控、更难觉醒。正因如此,每一次面对档案与文件,我们都不只是阅读过去,而是在争夺未来的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