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AI未来发展趋势/安邦智库

2022年底ChatGPT横空出世,开启了全球范围内AI的“狂飙之路”。而中国则凭借庞大的市场规模和政府的积极支持,迅速崛起,其国产AI大模型数量已超过300个,仅次于美国。
根据长期的追踪研究,安邦智库(ANBOUND)一位资深研究员从多个维度分析了中国未来AI的发展趋势。
1. 类似DeepSeek的“小AI”还会出来一堆。根据安邦智库的定义,“大AI”是通用大模型;“小AI”则是针对特定应用场景的小模型。
当前,中国发展“大AI”主要面临算力、能源和金钱等巨额成本以及数据泄露和“幻觉”等安全问题。相反,中国拥有发展“小AI”的本土优势:一些行业或领域具备较强的市场基础和应用场景、在工程化实施能力上也有较大优势。
2. 真正原创的AI大模型,还是突破不了。中国大模型研发时间较晚,存在两个问题:一方面,国外技术垄断将迫使中国AI原形毕露。
目前,所谓国产大模型(“小AI”)以大量套壳、拼装的大模型为主。一旦国外的先进开源模型关掉接口,中国“小AI”自然原形毕露。另一方面中国信息环境阻碍“大AI”成长升级。
3. AI使用会成为风潮,集中于培训业及一些低风险行业。随着深度学习以及自然语言等现代化技术的突破,AI正逐步渗透到教育、金融、就业等各个行业与领域。无论是何种学历,不会用AI的人,等同于落伍之人。
不过,由于AI存在技术的局限性,在复杂逻辑推理能力、数据泄露、质量不高等方面存在问题,其使用主要集中在低风险行业。
4. AI应用的高风险行业是医疗,从未受过医学教育的人,自己给自己看病会成为大问题。由于大部分患者不具备专业医学知识,无法像医生那样准确、全面地描述症状。如果患者采用非最佳答案甚至错误答案,就可能不利于患者的治疗甚至威胁生命。
5. 百度那类APP会有生存危机,未来只好寄生于AI之上。目前来看,传统搜索APP在推出AI搜索后,原有业务正在逐渐下滑。这意味着传统搜索引擎的终局可能演化成AI助手,未来寄生在AI之上。
6. AI电脑冲击下“傻电脑”将会土崩瓦解。由于技术封锁加剧以及品牌创新能力不足,目前中国的AI电脑进展不大,一旦AI电脑出来之后,估计相对AI的“傻电脑”市场(非智能化电脑)将会土崩瓦解,时间大约在2026-2028年间。
7. AI使用普及下信息分析将拥有主流影响力。AI可以通过程序和算法执行各种任务,快速收集资料,但是仍然无法像人类一样主动思考和提出问题。相较而言,信息分析将会拥有主流影响力。
其不仅能够充分利用AI作为辅助手段,快速搜集到各个方面、各个领域的大量资料,而且通过运用信息分析的基本模型,预测与判断未来的发展趋势。
8. AI估计还能发展一波,但中国AI将进入一个漫长的呆滞期:一方面,算力、电费、人力等成本很高,绝非中小公司能玩得起;另一方面,行业进入激烈的竞争。
在市场爆发的窗口期,有条件的选手基本已经抢先进入,且未来会陷入价格竞争。即便有后来者,再进入的一般不会太多。
9. AI购物优化决策下电商平台竞争加剧。现在乃至未来AI能帮助我们做出更聪明的购物决策。比如一些电商平台利用AI推荐系统,根据购物历史、浏览记录和评价反馈,推荐最适合的商品。
此外,客户端运用AI也会为电商带来极大困扰,因为客户可以用AI决策,来决定和优化购买行为,减少盲目购买,总之决定电商平台未来的就是AI优势。
10. 类似于消费,AI将会慢慢改造社会。随着AI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其正如在消费领域的渗透一样,使得人们变得更聪明,能够做出更合理的决策,逐步影响人们的生产与生活方式。
总而言之,AI作为21世纪最具变革性的技术之一,将对整个社会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安邦智库(ANBOUND)创建于1993年,是一家富有影响力的独立智库。
欢迎读者对本文提出反馈意见 newsletter@anbound.com
陆兆福5月与泰国交长会面 推动马中无缝铁路衔接

陆兆福(左三)在记者会上回答媒体的问题。左起杨肃宏和法米,右起阿兹哈阿末及贾纳山迪兰。
(布城18日讯)交通部长陆兆福说,他将于5月2日到曼谷与泰国交通部长会面,商讨泛亚铁路网发展事宜,其中大马列车通行泰国时的通关程序将是重点议题之一。
他说,大马早在30年前便设想建设泛亚铁路,但因部分路段缺乏衔接,计划至今未能全面落实。
陆兆福今日出席铁道资产公司(RAC)举办的客户答谢日及开放日活动时说,目前大马至中国的铁路路线已基本上可通行,但跨国列车仍受限于各国的通关程序,必须先解决这些问题才能展开常态化服务。
泛亚铁路网也被称为“昆明—新加坡铁路”,连接中国、新加坡与东南亚各国。
陆兆福指我国铁路基础设施已接近完成,仅剩柔佛一段尚未竣工。
“铁路发展不应局限于国内用途。目前我们专注于双轨电动火车(ETS)的客运服务,但政府也正积极推动货运服务,以加强东盟贸易及马中物流通道。
“一旦进入中国,其铁路网可通往全国,连接欧亚大陆,甚至延伸到欧洲。”
活动出席者包括通讯部长法米、交通部秘书长拿督贾纳山迪兰、RAC总执行长拿督阿兹哈阿末,以及杨忠礼通讯私人有限公司拿督斯里杨肃宏。
马中合作推动铁路现代化
陆兆福指出,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马期间,马中签署了一份涉及铁路领域的了解备忘录,内容并非针对任何单一项目,而是确立双方在铁路发展方面的合作框架。
“中国在铁路技术方面先进,拥有丰富经验和企业资源。我们希望借此合作推动我国铁路现代化,包括技术转移、培训和本地产业链发展。”
他说,相关合作也将为马来亚铁道公司(KTMB)技术团队提供更多培训机会。目前中国企业正参与东海岸铁路计划(ECRL),中国中车股份有限公司(CRRC)也已透过招标,获得KTMB列车供应合约。
“我们不希望只是成为中国技术的使用者,而是要建立本地零部件供应体系,壮大本地铁路产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的发展。”
他重申,该备忘录不涉及隆新高铁项目,但未来不排除就任何项目展开进一步讨论。